回覆列表
  • 1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曹操於亂世之中,憑己之力,挾天子以令諸侯,用了12年統一北方,雖未統一天下,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曹操並不具備稱帝的時機,當時的漢朝雖名存實亡,但人心思漢,曹操並不敢逆悖民心,雖曹操自詡為周文王,實際上是為自己的兒子及子孫後代稱帝做準備。

    曹操身上有很多難得可貴的因素讓人敬佩,這也是曹操能夠成功的原因所在。

    曹操起初打天下時,並不是最強大的勢力,但一定是最有潛力的勢力,也是最能吸引人才的勢力,除了有皇帝這個招牌,曹操身上的個人魅力也功不可沒,荀彧、郭嘉一等一的人才,寧願放棄顛峰時期的袁紹,而投靠曹操,說明曹操確實得到不少人才的喜歡與敬佩。

    那麼曹操身上有哪些個人魅力呢?

    1、英雄氣慨。

    曹操年輕時可是英雄,20歲任京城洛陽北部尉,敢不畏強權,棒殺不守法律的權貴宦官蹇碩的叔叔,這在當時可是了不起。35歲曹操不顧個人安危首先起兵討伐董卓,而當時所謂的正義之師,討董18路諸侯在袁紹領導下卻相互傾軋,爭權奪利,對比之下的曹操簡直就是英雄。

    2、唯才是舉。

    東漢末年的人才推薦是察舉制,而察舉制推薦人才主要是看出身與道德,而曹操選拔人才打破了這種常規,唯才是舉,顧名思義就是以個人才能為選才標準,英雄不問出處,道德也不那麼重要,為當時的寒門學子建立一條上升的通道。

    3、容人之量。

    曹操有非比常人的容人之雅量,張繡殺了曹操的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曹操都能不計前嫌,接收張繡的投降,並沒有殺他。

    陳琳,原為袁紹手下,官渡之戰期間,陳琳寫檄文罵曹操,之後曹操戰勝袁紹,收編了袁紹手下的文臣武將,覺得陳琳是個人才,於是重用陳琳。

    4、善納諫言。

    曹操能夠聽從手下的諫言,並能很快做出決定。許攸來降,建議曹操偷襲鳥巢,曹操認為正確馬上同意。官渡之戰後期,曹操幾近放棄,寫信諮詢荀彧意見,荀彧建議曹操打下去,曹操採納。

    曹操擁有的這些品質,讓曹操在爭天下的過程中聚攏人才,並得到不少人的喜歡與敬佩。

  • 2 # 小樂故事會

    首先曹操不僅在軍事上有著輝煌的成就,而且建立了科舉制度基礎的九品中正制。曹操提出 “唯才是舉”的主張,數次頒佈求賢令,即使一些“高才異質”,只要有只要有治國用兵之術,就用他們來治國安邦,這對當時的察舉制所注重品質而非實學的有力糾正。同時曹操也是一位大文豪,其和他的兩個兒子也是當世文學的代表人物,有此文治武功的人,中國幾千年歷史上也不多。所以有很多人欽佩他就不奇怪了

  • 3 # 一點點人生經驗

    即使在中國5000年曆史上,曹操也是個罕見的英雄人物,他在多種領域擁有很高的才華。在他身上,有一些帝王、君主罕見的詩人氣質和悲憫情懷,還有如同哲學家般的豁達,他唯才是舉,打破了門閥和庶族的界限,很有人格魅力,在三國這樣的亂世,吸引了一批人才跟隨他。

    曹操是個文學成就很高的詩人。他開創了建安一代慷慨激昂,悲壯蒼涼的詩歌和散文風格,他的詩歌和文學成就都很高。《觀滄海》《短歌行》《龜雖壽》《薤露行》《蒿里行》首首都是佳作,首首都有膾炙人口的佳句,立意很高。

    在曹操身上有一些矛盾的特質,他既悲憫又殘忍。在他的詩歌嵩裡行裡,面對因為戰亂,人民流離失所,他寫下了“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感慨,另一方面,在多年的征戰中,他的軍隊又有過多次屠城的行為。客觀的說,他東征西討,統一北方雖然是為了自己的權利,但是也結束了漢末以來的戰亂,穩定了人民的生活,給北方人民帶來了安定和秩序。正如他自己自陳時所說的:“設使國家無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曹操是個豁達大度的人,愛惜人才的人,建安七之一的陳琳為袁紹討曹檄文,把曹操祖宗三代都罵的狗血淋頭,曹操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就像一盆涼水從頭衝到腳,非常的生氣憤怒,但是佔勝袁紹以後,他寬恕了陳琳。官渡之戰勝利以前,曹操手下很多人看袁紹兵強馬壯,私下與袁紹暗通款曲的很多,紛紛寫信給袁紹表忠心。曹操戰勝袁紹以後收繳了這些書信,看都不看,就把書信付之一炬。

    黃巾之亂中,曹操戰勝了青巾黃巾(黃巾主力之一),把其中的精銳整編以後,得到了幾萬精兵,這也是他征討天下的主力,其餘的民眾屯田。歷史上成功鎮壓農民起義軍的很多,但是大多殘忍好殺,比如曾國藩,除了殺掉投降的起義軍將領外,連士兵都不放過。比曹操相比,高下立判,曹操戰勝黃巾以後,吸取了起義軍的精華,用之平定天下,恢復秩序,順便說一句,當時劉秀在銅馬佔勝赤眉後也是這樣做的。

    除此之外,曹操還是卓越的軍事理論家,他把自己的軍事理論寫成了《孟德新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毛蟲變成蝴蝶後會去哪兒?會想什麼?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