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米媽談教育

    “對於10歲孩子離家出走,找到後你會怎麼辦?”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大多數的家長多半都會有這樣兩種做法:

    一、訓斥。

    二、安慰孩子,再無形的給以壓力。

    還記得我上高中時,有一次週一晨會,校領導在臺上用話筒宣佈了一件事,初中部有三個孩子離家出走了,後來被找回來,發現三個孩子的行李箱裡裝滿了各種生活用品,包括衛生紙都沒有落下。這件事當時在學校還是挺轟動了,一片譁然,並且很多同學都在偷偷地笑,還有的甚至表達出對初中這三個學生的“崇拜”之情。在那時,作為學生的我自己,想不通為什麼會離家出走呢?而現在自己也做了父母,才開始理解,其實孩子的心裡也有苦衷。

    作為父母的身份,我想關於這個話題談談自己的幾點思考:

    一、在找到孩子後,父母做的第一件事會是什麼?是責罵?還是帶有無形壓力的安慰?比如有得孩子因為作業完成的不好,被家長責罵了;或者考試沒考好,被家長批評了。有得家長會在孩子被找到的時候說這樣的話:你這次沒考好,沒有關係。媽媽並不是真的要罵你。只要努力,下次一定能趕上來的。明安慰,實則又是在給孩子施加壓力。往往孩子並不會發自內心的領情。反而可能會覺得,你還是不夠了解並理解他。

    二、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正確嗎?很多家長,並沒有把孩子作為單獨的人的個體來對待。而是把孩子的角色放在了我的孩子這個位置上。所以自然而然就會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發號施令,或者孩子做得令自己不滿意就責罵。假如我們能夠給孩子多一些尊重,能夠更平等地對待他們,和他們交流、溝通,並時常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意。是不是就不會發生離家出走的事情呢?

    三、那我們應該怎麼對待孩子?我主張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多用“賞識教育”!但我說的賞識不僅是對孩子鼓勵或讚揚,不能是浮於表面的誇讚,“你真棒,你做的真好!”而應該是真正看到了孩子所做事情的價值,對其進行認可。比如說,今天孩子做數學作業的時間比昨天縮短了,可以說“你今天的數學作業做的很快,昨天花了半小時,今天只用了20分鐘就做完了,做作業的效率提高了非常好!”或者,當孩子主動幫著做家務時,可以說“哇,今天主動幫媽媽拖地,而且還拖得這麼幹淨!能主動幫媽媽分擔家務,你又長大了!”

    四、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正確看待孩子的能力。一旦為人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成才。父母對孩子寄予的期望無可厚非。但我們也應當正確看待自己孩子的能力,而不要心裡總惦記著“別人家的孩子怎樣怎樣,自己的孩子怎麼就比不了”。當拿自己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對比時,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時間久了要麼孩子失去信心,更加自卑。要麼走向另一個極端,離家出走。我們應該理解孩子的困難和痛苦,用共情的方式,找到和他們的共同語言、共同體驗。感受當下他們的內心所想和感受。再給予他們幫助。比如幫助孩子一起思考改進學習的方法?一起制定新的學習計劃?等等。一小步一小步地去努力,每解決一個問題就給予積極鼓勵。不要用過高的要求去要求“能力一般”的自家孩子,又只做個旁觀者而不施予援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雄燕雙鷹》演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