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hi願你比我過的好
-
2 # 圭海四記
記載的歷史,不為個人,不為新(shi)朝(shi),只為時局,誠如“勝者王,敗者寇”所言。
中國的歷史,以二十四史為正史,以民間筆記為野史。正史可以定脈絡,野史只能當草紙,歷史課上的我們學習的是白話版的正史,但總提不起精神,但看到草紙上的野史,卻愛不釋手,從此喜歡上穿越。
這種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
正史,在於官修,官修在於正衣冠,記史實。我們經常聽說漢以前的太史實事求是,至死不渝的治史態度,但漢以後,大概是領俸寫書過完一生。
這兩種記錄歷史的方式誰更準確,一目瞭然。
而至於二十四史,基本上由新朝描述舊朝,如果兩個前後的朝代曖昧友好,那麼史籍可能要偏重遮羞,反之,則要掩蓋功績放大不足,這都是人情、國情,更大的是皇帝執政情。
反正,如果皇帝一言九鼎,那麼歷史的真實性就越低,其記載也就越偏向新朝執政理念。
這是規模性、人為的偏重。
而對於私人筆記,則更加不可盡信,人的主觀性、侷限性是歷史全域性性最大的阻礙,他們能記錄一時一地,卻看不透一個時局。
因此,不管是正還是野,主線是對的,但細節卻可能要辯證地接受,不可盡信也不可不信,但不管怎樣,讀史使人明智,使人進步,一定是對的,因為這裡面有太多處世要領,只要深入、仔細觀看加上思考,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獲得想要的東西。
-
3 # 心泉9
我贊同神農頂友的觀點,歷史是由人類創造和書寫的。歷史的演變,發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所有記載這此歷史過程的書,就是讓後人瞭解歷史,增強愛國熱情,繼承發揚民族優良傳統和精神。
-
4 # 情深緣淺夢
我認為歷史就是指到此時為止過去這個世界的樣子,就是說除了此時此刻,哪怕就算是上一分鐘前發生的一切都可以稱之為歷史,因此也更能夠解釋說歷史就是為人書寫和服務的,只能說太過遙遠的歷史我們無從考證只能根據一些文字記載或物品,或流傳下來的故事,去還原當初的情景事件,至於是否真實真的還無從考證,歷史即為過去,明天即未來,都是為人書寫和服務的。
回覆列表
我個人愚見,司馬遷之前的歷史,還算有些真實的部分,不過已經因個人喜好,政治等等原因,變了些味道。越往後,歷史越是水分大,我覺得已經變成勝利者的頌歌。
歷史,當然是給人類的。我們可以不相信故事,但是可以瞭解古人的生活細節。
人無完人,有幾人能剛正不阿?即使有無所畏懼的史官,史官有無所畏懼的家人嗎?別說古史,就是近代史,同樣的中華民族,同樣的文字,臺灣的歷史課和我們的有多少差別?我雖然沒有讀過臺灣歷史,但是不用看也知道,一定和我們學的有天壤之別。
但是我們的後人可以都讀讀,品品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