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舞歌暢想

    去年我和老公帶著孩子回孃家,花了盡一千元買的菸酒水果,沒想到妹妹和妹夫不但給父母買了菸酒衣物,還給父母兩千元紅包,高興的父親直誇二姑爺孝心,還一個勁給妹夫倒酒。明天是一九年正月初二了,我們一家三口人憋足了三百六十五天的勁,明天回孃家一定要把顏面爭回來!其他沒必要注意。

  • 2 # 手機使用者烏龍

    說二句,在北方,大年初二,一般不回孃家的(特殊情況離你)。大年初二是外甥生給舅舅拜年的日子。回孃家一般選在初四或初六。這個需要說明的是,雖然都是回孃家,這裡面可潤藏著世俗分段。年輕的夫妻,中年的夫妻,孃家有爹有娘,這叫回孃家。如果沒有爹孃,只有舅舅,舅媽,給舅舅,舅媽拜年只能孩子們去。母親和父親就不要去了。這叫給舅舅拜年,目前在北方已成習俗。在回孃家和外甥給舅舅拜年的禮上是不同的,自然回孃的禮物要重一些。如拿塊豬肉,割條羊腿。雞魚,點心,粉條,菸酒也不可缺少。如果家景好就多拿,家景不好就少拿點,翻正不是外邊,爹孃不會怪罪的。淺談回孃家。個人觀點,不足指上。

  • 3 # 兵法天下

    引言:坊間習俗,初二女歸,俗稱“迎婿”,北方各地,攜禮省親,紅包群童。午食元寶,闔家歡聚,留影拍照,全家福樂。民俗即禮,中華美德彰孝悌;團圓是福,家庭和睦顯風土。北方習俗:

    我們家鄉陝南地區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通俗的說就是“拜丈人”。這一天凡是出嫁的女兒,就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孃家拜年。回孃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通常稱“四樣禮”(也就是禮物必須四樣以上,最好是雙數,以示吉祥如意)。

    至於禮品輕重,因人而異,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大部分以菸酒茶葉以及當地特產為主。除此之外還要準備紅包,分給孃家的小孩,也可視為“壓歲錢”,並且全家人在孃家吃團圓飯。

    特殊情況,若女兒為當年新嫁娘,丈母孃要給新女婿紅包,以祝福自家女兒今後日子紅紅火火。

    如果是生意人,特別是黃河流域,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

    對普通平民百姓來講,就是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也就是把買來的印刷品焚化了事,最主要是這天中午要吃餛飩,形似金元寶,俗稱“元寶湯”。

    如果是生意買賣人,祭祀相對要隆重正規得多,長期以來形成一套完整的儀式。一些文學作品中我們會看到,老北京的很多大商號,由行會出面組織,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時至今日,香港東南亞乃至世界很多地區,凡是有華裔商人,這個習俗依然保留。

    南方習俗:

    作為南方這一天重要風俗就是“回孃家”,傳統節日習俗正月初二已婚婦女回孃家,新姑丈(女婿)要“上門”。

    以廣東地區為例,女兒要攜帶雞、娘酒等禮物。潮汕地區,正月初二、初三,女兒回孃家,必備帶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雖然禮物頗薄,但“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思念。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給紅包,儘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種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只在孃家是吃頓中午飯,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最後,按照慣例,填詞一闕,結束問答!

    【青玉案•大年初二感懷】

    誰家蘭蕙鄉園訪?

    未曾見、情舒暢。

    安隱東籬遙夢想。

    春風寄信,殷勤難擋。

    拜訪尊阿丈。

    稚童嬉戲言褒獎。

    母女心牽話前往。

    千盞難籌醺自釀。

    還寒乍暖,憑欄猶唱。

    絢爛煙花賞。

  • 4 # 中午的太陽177

    我們這個地方一般都是初三或者是初四拜丈母孃,也就是你所說的女兒回孃家。一般拿箱酒,奶也就差不多了,有合適的再隨手拿點也行。

  • 5 # 時閒de旒逝

    農曆正月初二,中國很多地方都有回孃家的習俗,嫁出去的女兒要帶上禮品回自己的父母家拜年。有特定風俗習慣的地區,初二回孃家的伴手禮都是約定成俗的,都是傳統的幾樣。

    我是大年三十回家過的年,帶了煙,酒,水果,糖,家裡有老人孩子,還給她們買了衣服和奶粉,零食之類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7和絃在電子琴上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