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杯枸杞走天下

    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看了一下其它答案,感覺沒有充分表達出曹操之所以被稱為“奸雄”的具體原因。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能夠在東漢末年群雄戰亂之中,最終成就三足鼎立的局面,雄霸中國北方,建立曹魏政權,當然可以稱為英雄。只不過,英雄被改稱“奸雄”,主要因為他做了只有奸雄才能做的殘酷的事情。

    話說漢獻帝初平三年之時,曹操佔據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根據地——兗州。此處地處中原,四通八達,人才輩出,可謂兵家必爭之地。彼時的曹操不僅擁有了大量的可用之人才,還有幾十萬兵力在手,更打造了一支由黃巾舊部組成的精銳部隊——青州兵。本就雄才大略,有智囊團,又有兵,再加上兗州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曹操可謂天不怕地不怕,只等一展雄姿。古人最重孝道,那時的曹操意氣風發之神采,當然希望自己的老父親能親眼看到原先那個不爭氣的“曹阿瞞”,如何在中原大地揮斥方遒地風光無限。於是下令接父親到兗州來住。

    那時他父親曹嵩為了躲避戰亂,和曹操的弟弟曹德隱居在徐州琅邪郡。接到曹操來信,非常高興,便收拾大量錢財、家當裝了百餘輛車,和一干家眷浩浩蕩蕩前往兗州。卻不想路上竟被徐州牧陶謙安排的部下給殺個精光。

    曹操在接到父親兄弟被殺的訊息,自然怒火中燒。一個曾經愛開玩笑的少年,想起過去和父親的種種,縱是鐵石心腸的他也流下了滾滾熱淚。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不殺陶謙,何以為人,曹操在憤怒之下,劍指徐州。

    本來就垂涎徐州已久,這正給了曹操一個正當的口實。可此時的曹操已經被熊熊燃燒的仇恨之火矇蔽了雙眼,自兗州一路向東,所過之處雞犬不留,所殺男女數十萬之眾,造成了“泗水為之不流”的“人間奇觀”。就是整個泗水河道被屍體堆滿而出現斷流,此景怎能不讓人心驚膽戰。

    即便出師有名,為報殺父之仇並佔據徐州,也不需如此大範圍的屠殺百姓啊。就此一戰,充分體現了一代奸雄所展現的性格。

    如果真是英雄,怎能隨意屠殺無辜百姓?即使最終雄霸一方,歷史也會在仁義和殘忍之間給他一個公平的評價。

    當然,曹操一生精彩紛呈,還有其它讓人稱為“奸”的事實,不再一一贅述。

  • 2 # 暴躁的皮卡丘

    曹操被評為亂世奸雄,何為奸雄?從字面意思是奸詐的英雄。

    奸雄這個詞其實早在先秦時期就有解釋。

    《荀子》:聽其言則辭辯而無統,用其身則多詐而無功,上不足以順明王,下不足以和齊百姓;然而口舌之於噡唯則節,足以為奇偉、偃卻之屬,夫是之謂奸人之雄。

    譯文:聽他說話則言辭動聽而沒有系統,任用他做事則詭詐多端而沒有功效;上不能順從英明的帝王,下不能使老百姓和諧一致;但是他講話很有分寸,或誇誇其談,或唯唯諾諾,調節得宜;這類人足以靠口才而自誇自傲,可稱為奸雄。

    簡短來說就是嘴皮子功夫比做事的功夫強,似乎也有做一套說一套的涵義。

    用三個字總結一下就是大忽悠!

    被曹操忽悠的人最有代表性就是荀彧。

    荀彧在建安十七年還想著曹操會乖乖做著大漢丞相,復興漢室。結果是等來一個空食盒。

    古時食祿一體,無食即無祿。

    古時士死曰不祿。

    所以曹操給荀彧食盒的時候的意思明明白白。

    曹操:我不想當丞相,我要當魏公,荀文若你趕緊去死!

    於是荀彧喝藥自殺。

    諷刺的是上面解釋奸雄是取自《荀子·非相》真是神預言。

    更諷刺的是荀彧是荀子的十三世孫。

    真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荀彧的結局正好能用上大忽悠的臺詞,這個世界太瘋狂,耗子給貓當伴娘!

    悲哀,真的是悲哀!

  • 3 # 歷史談笑閣

    曹操是三國的代表人物之一,有的人很喜歡曹操,有的人看不起曹操,由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曹操也經常被我們稱之為奸雄。這也是對曹操最廣為流傳的一個評價,那麼曹操被稱為奸雄的原因有哪些呢?

    1、曹操獨特的成長經歷

    曹操的出身並不太好,雖然他的後人美化他,說他是西漢第二任丞相曹參的後代,但是這種說法屬於無稽之談,雖然兩人都姓曹,但是別忘了,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做了宦官曹騰的養子。

    東漢末年之所以天下大亂,和宦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以至於曹操成名之後,也依然有人拿著他的身世說事,說他是宦官之後,這樣的出身無疑是曹操一生的陰影和恥辱。

    後來曹操的父親通過買官的方式成為太尉,這是漢朝的“三公”之一,但是這種途徑實在為人所不齒,人家袁紹“四世三公”的身世才是正統,單單憑藉著買來的“三公”就想洗刷自己的老爸是宦官曹騰養子的事實,這顯然是不夠的,而這種恥辱也一直延續到曹操身上。

    曹操小時候也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孩子,調皮搗蛋,謊話也是張嘴就來,相比於曹操來說,袁紹才是別人家的孩子。

    但是青年時期的曹操還是有理想的,當時有一個人物評論家許邵就評論曹操是“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面對這個評價,要是一般人就火了,但是曹操卻顯得十分高興,因為當時已經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明顯的亂世,顯然曹操聽說自己是一個奸雄,還算是個人物。而這也是第一次有人評價曹操是個奸雄,說這話的人還是當時最有名的人物評論家,自然很有說服力。

    2、曹操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其實這句話是出自《三國演義》,並非出自《三國志》,《三國志》中的原文是“寧我負人,休人負我”,而到了《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加上了天下兩個字,這性質就大大的變了,本來是就事論事,現在卻用到天下人的身上,那麼曹操就是一個大大的奸雄了。

    這句話的來源是這樣的,曹操想要刺殺董卓結果被發現,於是曹操倉皇逃命,途中遇到了自己兒時的好友陳宮,一天逃命的途中,到了曹操好友呂伯奢的家裡,半夜曹操聽到呂伯奢的家人在磨刀,以為是要殺了自己去向董卓邀功請賞,於是曹操先下手為強把呂伯奢一家給殺了,後來才發現人家是準備殺豬來款待自己,也就是說曹操當時殺錯了人,但是當時形勢十分的危急,自己隨時都有性命之憂,曹操也只能感慨“寧我負人,休人負我”。

    可見,曹操當時只是就事論事,並沒有牽扯到其他的事情,而經過羅貫中這麼一改編,加上了“天下”二字,這明顯不是就事論事了,而是針對天下人,這樣的話奸雄的形象曹操是跑不了了,而《三國演義》的知名度和流傳度實在是太大太廣了,曹操的奸雄之名也就徹底坐實了。

    3、曹操為人不誠實,經常說謊話

    其實說謊話無可厚非,誰還不說幾句謊話呢。但是曹操這個人出身不好,被許邵評價為“亂世之奸雄”,加上《三國演義》中“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無恥名言,曹操給人的第一印象就差了一截。我們都知道第一印象的重要性,甚至很難改變,平常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後來名震天下的曹操呢。

    對於名人,我們的要求自然是嚴了一點。就比如你最喜歡的一個老戲骨,突然有一天接廣告了,你可能還會吐槽兩句:“本來以為你是一個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沒想到你也幹這種勾當”。這也是同樣的道理。

    曹操說謊話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恐怕就是官渡之戰和許攸的對話了。當時的曹操日子並不好過,自己兵馬少不說,還要面臨著斷糧的風險,當自己的好友許攸從袁紹陣營過來的時候,許攸直接發問,問曹操還剩下多少糧草,第一次曹操說我的糧草很足,足夠用一年的;許攸說不對,你重說。曹操第二次說還剩下半年的,許攸依然不信;曹操第三次說還剩下三個月了,許攸氣的就要走,曹操把他攔下來,第四次說只夠這個月了。

    從許攸問糧這件事也可以看出來曹操的奸詐,很多人認為,許攸是你的好友,問你一個問題,三次都沒說實話,第四次才說了實話,這件事也讓人感覺曹操是一個奸雄。

    4、曹操為人不真實

    這其實和第三條有點相似,接下來舉幾個例子:

    第一個,曹操說自己夢中殺人,曹操害怕有人趁自己睡著的時候襲擊自己,於是假裝對旁人說自己夢中好殺人,結果自己自導自演了夢中殺人的一幕,讓其他人都以為曹操夢裡能殺人。

    第二個,殺楊修。曹操本想著退軍,但是沒有明說,只是以雞肋為口令,楊修卻自作聰明讓人打點行裝,準備班師回朝,這件事曹操知道後大怒,結果殺了楊修,強行進兵,最終導致大敗。

    第三個,有一次行軍打仗,曹操軍糧不多,又自導自演的說自己管糧食的軍官貪汙了糧食,結果借用糧官的人頭撫平將士的情緒。

    第四個,有一次曹操頒佈法令,說不準踐踏麥田,結果自己的馬受驚踩踏了麥田,按照曹操本人制定的法令,是要殺頭的,結果曹操卻割發代首,象徵性的懲罰了自己。

    從以上四條來看,曹操確實是一個非常奸詐的人,被人稱之為奸雄也在情理之中,不過顯然《三國演義》對我們認知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 4 # 通向成功的路

    史書上評論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那“奸雄”是什麼意思呢?顧名思義所謂“奸雄”,就是說這個人既奸又雄。那為什麼要稱曹操為一代“奸雄”呢?因為“曹操就是這樣的人!我認為說曹操是奸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曹操出生於官宦之家,染了一身紈絝子弟的習氣,經常幹出一些出格的事來,大家都覺得曹操就是個遊手好閒之人,成不了大事。雖然曹操不愛學習那些“之乎者也”的刻板古籍,但是他年紀輕輕便已博覽群書。曹操尤其喜歡兵法,細心研究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這些為他後來的軍事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董卓亂權,敗壞超綱的時候,曹操隻身前往刺殺董卓,這是當時沒有幾個人敢做的。結果被半夢半醒的董卓從鏡子裡發現了曹操的陰謀,狡猾的曹操居然圓了這個彌天大謊,說是來獻寶刀的,所以不得不佩服曹操的勇氣跟智慧。

    二、曹操生性多疑,據說曹操在刺殺董卓失敗被通緝時,逃到朋友呂伯奢家中,呂伯奢熱情好客,讓家人連夜殺豬買酒來招待曹操,曹操聽到磨刀聲以為呂伯奢要殺他,結果他就把呂伯奢的家人全殺了,在路上碰到打酒回來的呂伯奢,問明原因才知道錯殺了好人。但是曹操因為已經把呂伯奢的全家人都殺了,以致無法向他交代,乾脆連呂伯奢也給殺了。由此可見曹操的疑心有多重,他又何其心狠手辣。這也印證了曹操一直堅信的人生名言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三、曹操自從刺殺董卓失敗後,害怕睡覺時被人暗殺,就對大家說,“吾好夢中殺人,我睡著了千萬不要靠近我啊。”大家權當玩笑話也就聽聽罷了。為了讓大家相信他夢中真的會殺人,有一天他假裝睡著,翻身的時候被子掉在地上。有個侍從見了,害怕主人著涼,趕緊過來蓋被子,曹操一個鯉魚打挺跳起來,一劍就把他殺了,然後假裝夢遊又回到床上繼續睡覺,其它侍從嚇得魂不附體。曹操醒過來後假裝吃驚地問大家:“是誰殺了我近身侍從?”其它侍從如實相告,曹操假裝哭起來:“我跟你們說過我夢中好殺人,你們怎麼就是不聽呢?”隨即命人厚葬該侍從,其實他就是借厚葬的機會告訴大家自己夢中殺人是真的,防止有人近身殺他。可見,曹操的疑心幾乎到了懷疑任何人要謀害他的地步。

    四、我們不得不肯定曹操的英雄氣概和豐功偉績。《三國志》對他的評價,說曹操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者,陳壽評價曹操為“非常之人,超世之傑”。曹操善於馭將,招賢納士,且任人唯賢;曹操還富有雄才大略、足智多謀,能廣泛採取部署的智慧,擇善而從,所謂“賢人不愛其謀,群士不遺其力”。東漢末年戰亂四起,民不聊生。曹操建立了魏國,統一了中國北方,為生產力的恢復和發展以及社會秩序的穩定有著重大貢獻。在內政方面,曹操創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東漢末年戰時的糧食危機。

  • 5 # 歷史小書屋

    因為曹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若沒有我,這世上不知有幾人稱王、幾人稱帝。這句話充分體現了曹操的功績。

    曹孟德的才華在早小的時候就已顯露。小時候,他喜歡什麼都不做,而且很放蕩不羈。像所有頑皮的少年一樣,曹孟德不是一個好孩子。他整天和一群孩子在街上玩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對武術的熱愛。他博覽群書,尤其熱愛軍事,他還評論了《孫子兵法》,並一度潛入張讓的家中,被人們發現,他以其機智和超強的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金蟬脫殼。曹孟德早年的輝煌事蹟為他未來的政治生涯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二十歲的曹孟德作為郎的身份進入首都洛陽,他進入了北京,這意味著一個新世界正在向他展現。他早年是一名好官員,他在京都嚴格執行法律,在那裡皇室成員聚集了很多。他的粗暴侵犯了一些貴族的利益,他被牽連後被流放到譙縣。這種等待持續了三年,曹孟德才被朝廷召喚回去。這時,朝廷上的局勢動盪不安,邪惡的人掌握了權力,宦官也更有權力。曹孟德不喜歡這種情況,自然想寫一份上書,但結果沒有被漢靈帝採納。後來,儘管他也提出了建議,但收效甚微,曹孟德知道只能等改變主人才能改變立場。

    果然,災難發生後不久,當黃巾起義爆發,曹孟德被朝廷任命去進攻,黃巾起義軍被粉碎並轉移到濟南,他大力監管該地區的安全、經濟、水利、農業和其他事務。後來,一些有權勢的人試圖討好他,拉攏他。他沒有迎合,倒是很沮喪,辭去了工作,回到家鄉隱居。由此可見,在他仕途的早期,他也想成為一名好官員。他也多次放棄仕途,但朝廷多次召見他,重新點燃曹孟德內心的鬥志。後來,當董卓反叛時,他看到董卓叛亂的行為,拒絕與他合作,並提議世界所有的領導人應該一起戰鬥。直到那時,他才正式走上政治的前沿。從那時起,曹孟德發展了自己的權力,逐漸形成了曹魏的政權。在三方對抗和各種政治力量的鬥爭中,曹孟德的氣魄、勇氣和戰略受到了讚賞。最終,有那麼多人稱他為亂世英雄。

    《三國演義》首先將曹孟德歸類為奸雄,這個稱謂的意思很複雜。曹孟德是個奸詐、多疑、複雜的人,所以他才被冠以“狡”的稱號,但他的“雄”很少受到重視。說曹孟德是一個“狡雄”,原因有三:第一,他以漢朝丞相的身份控制著皇帝來指揮諸侯,他和他的曹氏家族竊取了漢朝的江山,就像一個小偷。因此,周瑜認為曹孟德為真正的漢賊。

    作為朝臣,他佔有主子的財產,所以被稱之為“奸雄”;第二,曹孟德奸詐,善於玩弄政治,不是君子。曹孟德小時候欺詐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示,他不僅不聽話,而且還經常欺騙他人。第三,曹孟德的殘忍,曹孟德曾經公然殺害皇帝的皇后、貴族以及他們的親屬。曹孟德活埋了徐州地區數十萬男女,以發洩他父親的仇恨,並活埋了官渡戰役中袁紹的八萬名士兵,所有這些行為都受到了後人的批評。

    與此同時,他是一個偉大的雄才。他的確是一個複雜的人,殺死孔融和楊修的確有問題,但他的氣魄無法與普通人相比。他結束了東漢以來北方的軍閥割據政權,是一名政治家、戰略家和詩人。他對孩子的教育也相當成功,曹孟德的孩子很有天賦,曹丕、曹植、曹衝、曹昂和曹章都是龍中鳳。簡而言之曹孟德正如易中天所說:“曹孟德的本質更是雄而不是奸。”

  • 6 # 紅袖添香夜讀書之星仔

    謝謝邀請!關於曹操被稱為奸雄的評價,主要是來自於三方面。 第一,當年的算命大師許邵給他的評價“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呵!曹操大喜,可以說是黑白通吃啊,哥也是有用人才啊! 第二,和陳宮的心靈對白“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自私自利的典型就樹立起來了,把奸字體現出來。 第三,關鍵曹操能力太出色,基本統一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雄的風采也躍然紙上了。 可是,歷史總是以寫書人的角度去發展的。即使,給曹操臉上抹了這麼多黑,即使尊劉備為漢室正統的羅貫中先生也沒有辦法否定雄才大略的曹操。於是,本著業務上幹不過你,就在道德上攻擊你的原則。把曹操從年少時的醜事一一曝光。就這,你仔細看完《三國演義》也得承認,這是個真性情,可愛的壞蛋啊! 說幾件關於曹操的事情。 第一,年少時,參加討伐董卓大會,與會主流官員都在痛哭怒罵董卓老匹夫心狠手辣,狼子野心,你想一大幫老男人在一起哭,場面何其壯觀?讓人是聞者傷心,見者流淚啊!這時有人在哈哈大笑,多不合時宜,人人都過來譴責這個非主流的曹操。從這,你會發現,一幫老狐狸這是想發洩一下心中的不滿,至於漢室傾頽,關他們什麼事?他們在乎的是不講理的董卓隨時可能拿掉他們得之不易的地位,甚至他們的命。曹操知道這點嗎?肯定知道,但是少年任俠的他還是決定雖萬千人吾往矣。獻刀殺董卓,想到就去做了。後面的故事大家都清楚,不成功,第一時間跑路了。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麼多漢室的“忠臣良將”在幹什麼?都沒有人說一個可行的方案,沒有任何接應計劃,只是在道義上表示支援,努力得撇清和曹操的關係。所以,有了這麼一幫牆頭草,漢室能振興嗎? 第二,曹操出逃路上被陳宮抓住,最後兩個人一起出逃時,發生了誤會,曹操奮起殺人,不對。知道真相再殺人,更不對。說那句名言,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更不對。那是個極度需要個人名譽的時代,曹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告訴陳宮,也是對他救命之恩的報答。等於說明了,我就是這麼一個人,給你交代實底了。看到後來,更會明白,白門樓上,見陳宮,真的不想殺他。甚至拿他的老母親說事。 我一直不相信壞人就一點好的地方也沒有,曹操就沒有感情嗎?不是的。雖然,陳宮按自己意願死了,但他家人曹操一直照顧著。 第三,收留劉備。走投無路的劉備終於到了曹操那裡混日子了,別的都不用說,單說煮酒論英雄吧!很多人都說是劉備依靠影帝級表演把曹操騙過去了,我看不是那麼回事。曹操本質上是個喜歡人才,敬重英雄的人,也是個性格充滿矛盾的人。他知道劉備不是池中之物,起家時的劉關張核心框架,到最走投無路時,核心框架仍然在,這本就是一種極高的能力。就像馬雲的十八羅漢一樣,幾次失敗時,這些人沒有散,核心的團隊沒有散,就有戰鬥力。相信這點,也是自己創業的曹操是心知肚明的。那麼,明知道是威脅,為什麼不處理掉呢?這就很有意思了。有幾方面的考慮,一是不能這樣做,把投靠你的人殺掉,影響不好。二是,英雄惜英雄吧!讓對手成長起來,這樣的對決才有意思啊!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曹操寫的《讓縣自明本志令》,寫的很有意思,我覺得,那才是一個真正歷史上的曹操,有野心,有能力,多疑又善斷,可愛又混蛋的一個人。

  • 7 # 青木皮

    曹操被稱為奸雄,殺董卓沒殺了,呂布進來吧跑了,但曹操殺心沒人能看出,直至他跑了才意識。奸。

    半路遇呂伯奢,進了呂伯奢家,其家人磨刀欲殺豬,他以為殺他而殺了呂伯奢家人,從人家出來又殺買酒回來的呂伯奢。有疑人之嫌。

    挾天子令諸侯,釋出討伐戰爭,以天子名義,為自己功成說替天下掃除暴亂。奸。

    說自己睡夢中殺人,一日被落地,侍衛拾,果殺,殺完去睡。第二天假裝不知。認為自己沒殺人。直至人說他夢中殺人。此殺怕別人暗害他而殺人,殺雞嚇猴。

    殺程彧,程彧反對他進封九錫公,他不高興。送一空食盒。程彧自殺。奸。隱殺。

    殺楊修,因為雞肋,因為與人做戰,久戰不勝。曹操說雞肋,被傳令官傳下去。楊修收拾行李,說丞相要收兵,別人效仿。被曹操殺。實則楊修為曹植爭儲而設謀,被曹操知道找一理由殺。

    殺伏皇后及吉平幾百人,殺董妃及其父幾百人。狼子野心。

    三國戰爭中兩軍交戰,用謀耍奸詐的不少。赤壁之戰火功。諸葛亮用計,陸遜使謀。許多。但曹操落下這一奸雄之名,與挾天子令諸侯最相關。

  • 8 # 一夫82

    曹操稱雄三國時代,又文采風華,為什麼最終被冠以"奸雄"?這種悖論,本人認為,主要是中國的主流文化背景所致。

    劉漢代贏秦,劉邦最初是討厭儒家的,他以儒冠作為溺器,就是最好的說明。後來那些一起打江山的哥們兄弟,居功自傲,不知禮數,儒者叔孫通將周禮隆重推出,那些人便悚然抑首。劉邦說:還是當皇帝好!

    到了漢武帝劉徹,大儒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把漢武帝說得滿心舒坦,便"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家學說從低谷走向峰顛。既使王莽篡漢,也是以尊儒為本。

    東漢末年的三國時代,儒家的正統思想仍然是主流。因此,《三國演義》的作者,以劉備為漢室正統,孫權既非漢室正統,但似乎不象曹操,把漢獻帝作為玩偶握在手中,更何況曹操的兒子曹丕最終還是以魏代漢。由此,曹操就是篡漢的"賊首",那麼他生前所做的一切,無論如何都有違道統,"奸雄"的黑鍋不由他來背,還能是誰?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三國是一個亂世,《三國演義》也好,《三國志》也好,都是儒家後人所書,曹操的"嘴臉"只能如此!

  • 9 # 醉愛侃足球

    世人喜歡稱曹操為奸雄,大部分原因是受到了《三國演義》的影響,因為羅貫中本來就是尊劉貶操的,再加上曹操本來也有一些行為讓他擺脫不了奸雄的嫌疑。我是“醉愛談歷史”,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為什麼後人喜歡稱曹操為奸雄。

    首先,寧我負人,勿人負我!這是曹操在殺了呂伯奢一家後說的話。曹操因為猜忌呂伯奢的家人會對他動手,所以誤殺了呂伯奢一家。其實曹操當時也很愧疚,至少他的良心是非常不安的。曹操的意思是反正殺也殺了,與其讓他們對不起我,還不如我對不起他們。曹操特指的是呂伯奢一家人。

    而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把臺詞給改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雖然看起來好像差不多,但是意思就完全變了。意思就是寧可我對不起天下所有人,也不能讓天下人對不起我。這句話讓後人對曹操的看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其次,許劭對曹操的點評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許劭,字子將,他是汝南平輿人(今在河南省平輿縣),他是三國時期非常有名的評論家和鑑賞家。他在每月初一會對一些有才能的人進行點評,所以也叫“月旦評”,或者是“汝南月旦評”。只要經過許劭點評的人,都能夠身價暴漲,從底層社會往高層社會攀升。

    曹操本來就野心勃勃,所以他也想讓許劭給他點評一番。可是許劭根本不想點評他,或許是曹操不好點評,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許劭有點看不起他。因為在許劭看來,曹操就是一個宦官家裡的紈絝子弟而已。

    怎奈曹操真不愧是奸猾之人,他用一些不入流的小手段脅迫許劭,最後這位名士被逼無奈也不得不說出了他的點評:“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聽了以後非常高興的離開了。

    這段故事在《三國志》當中沒有記載,但是在裴松之的註釋中是有記載的。而《後漢書-許劭傳》中則是這樣說的:

    曹操微時,常卑辭厚禮,求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對。操乃伺隙脅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操大悅而去。

    雖然文字上有一些出入,不過大體上都差不多。為什麼許劭說曹操是個奸雄,或者奸賊他都那麼高興呢?因為曹操的目的已經達到,他就是要炒作自己,而曹操不會看差的一面,他只看點評中有“英雄”二字。

    本來點評家的話就和一些算命先生一樣,有點模稜兩可。曹操可以理解成在治世就是能臣,在亂世就是奸雄。還可以理解成他可以成為治理天下的能臣,也可以成為擾亂天下的奸雄,這都在曹操的一念之間。沒有人一開始就想當奸雄,那也是後面被逼出來的。

    人們總是對滿口仁義道德,又是漢室宗親的劉備心存好感。而曹操本來就是一個胸懷大志,雄心勃勃又奸詐狡猾的人,再結合歷史以及《三國演義》中的一些橋段,給曹操打上一個“奸雄”的標籤也就不足為奇了。

  • 10 # 季我努學社

    一、《三國演義》的創作背景及內容概要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文學代表作之一。以其緊湊的故事結構,鮮明的人物個性,同時兼具一定的歷史事實。成為人們追捧熱讀的經典小說。時至今日依然不斷被各種影視劇翻拍,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回憶。《三國演義》主要是以《三國志》為藍本,在此基礎上加入作者的主觀判斷,使本來蒼白枯燥的史料,躍然成為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以至於影響了後世的戲曲創作,其忠君思想也深入人心。

    三國分佈圖

    小說主要介紹東漢末年,天下群雄並起,逐鹿中原。漢室傾坯無力控制,在此期間逐漸形成三股勢力,也就是此後的魏蜀吳三國,三國成鼎力之勢,最終天下歸於一統。概述了魏晉時期國內政治變化多詭,暗諷朝政昏聵與人性的貪婪,抨擊醜惡,宣揚正義。將忠君勤勉的諸葛亮樹立為忠君的典型加以肯定,曹操則成為欺世盜名之徒,最終也難逃“三馬分槽”的厄運。這段歷史的脈絡作者著力描寫,通過自己的筆墨來藝術發揮,突出每一個寫作人物的個性。

    二、作者羅貫中的介紹

    羅貫中是元末明初小說家,號湖海散人,羅貫中一生筆耕不輟,是一位高產作家,除了其著名代表作《三國演義》之外,還有《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水滸全傳》等,其所傳之後世作品均影響頗深。

    羅貫中相

    羅貫中出生在一個商人家庭,自幼深受周圍環境薰染,對於小說、雜劇等頗感興趣,父親有意培養羅貫中,便讓他隨著名學者趙寶丰學習。元朝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農民起義軍皆已揭竿而起,此時一代書生也想憑藉自己的才華遇到一位賞識自己的伯樂,於是他投靠於張士誠帳下,但羅貫中發現張士誠安於享樂,胸無大志。於是脫離了張士誠集團回到老家,開始潛心寫作,1368年大明帝國建立,朱元璋稱帝,羅貫中由於早年曾在張士誠幕下做事與朱元璋為敵,而此時朱元璋又踐祚稱帝,羅貫中更是心灰意冷放棄了出世做官達濟天下的夢想,或許正是這種特殊的遭遇才使得羅貫中對於政治類小說的描寫有著別樣的滋味,更能雜糅作者本人的心境與想法。

    1388年,已是古稀之年的羅貫中在江西吉安去世。羅貫中雖然一生的壯志難酬,但卻留給後人一部經典之作,以致今天的我們讀起這部書時都不禁被作者的文筆所折服欽嘆!

    三、文學作品中的曹操

    曹操是中國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同時也是曹魏政權的重要奠基人。在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一個個複雜矛盾的人物,特殊的家庭背景,早年的經歷以及此後一生的追求。作者著力用筆將其描繪成一位詭譎多變、利慾薰心、殘忍多疑的篡國逆臣,這樣的目的一方面在於通過曹操的反面形象的樹立,來達到作者思想的表達;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襯托蜀國的劉關張三人情義以及諸葛孔明的忠君報國的思想,以至於影響到此後的戲曲都把曹操畫成一個白臉的奸臣之相。

    但如果我們細品《三國演義》一書似乎也能發現如此典型的反面人物其實也有著許多閃光點,比如寬巨集大度即便在官渡之戰大大勝之後,收到許多許都臣子寫給袁紹的信,但曹操都一燒了之。此外還虛懷若谷,求賢若渴,這些都體現出一個政治家的大度自信的性格。這方面的描寫作者也都酌有潑墨,並不迴避。所以在《三國演義》裡的曹操可以說是一位讓人既愛又恨的人物。

    四、真實歷史中的曹操

    曹操出生於東漢,,字孟德,小字阿瞞。生於155年卒於220年,正所謂“亂世出英雄”,無論是中國的曹操還是外國的拿破崙,似乎每逢亂世之時,都會有一個強人振臂一呼來引導人們開創一個新的時代,曹操即是如此。

    影視作品中的曹操形象

    或許人們最為熟悉的即是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也是曹操使用最為熟練的權謀,曹操用數年的征伐逐漸統一了中國北方,對於人民的生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對於盤踞於中國周邊的少數民族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也都一一降服,使得對內對外都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

    曹操愛惜人才,唯才是舉,使得當時大量人才紛紛聚於曹操賬下,這也使曹操統治下的曹魏成為三國中實力最強的,此外,他又推行峻法嚴懲豪強,延緩了大地主土地兼併速度,緩解階級矛盾,對於社會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百姓親附,甲兵強盛”。

    對於如此複雜的歷史人物似乎很難用三言兩語就能概其一生,“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似乎是對其最為貼切的評價,即便時隔千年的今天,每每讀到曹操的詩詞依然能夠感受到一位政治家的心胸,依然可以理解作為一個身逢亂世的曹操他的無奈與不甘,或許對於曹操的理解即便當下每個人的理解也會有很大的不同與出入。

    參考文獻:

    2) 張同勝:論《三國演義》的效果歷史真實性,明清小說研究,2010。

    3) 沈伯俊:再論曹操形象,中華文化論壇,2007。

    4) 李憑:曹操形象的變化,安徽史學,2011。

    作者介紹:李晨,季我努社青年會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了房,就會有個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