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智樂園
-
2 # 科幻迷電影俱樂部
學生厭煩勞動已經成為學校的通病。
我們學校也曾經存在這樣的問題,尤其是室外值日生,已經成為學生們的小party了,三個一堆,兩個一夥,看著是在幹活,實際都在閒聊,時間長了會出現一種怪像,就是認真幹活的都是傻子,能不被老師發現混過去的反而受大家羨慕。
我們是這樣做的:
1.重新規劃值日組,由6、7人組改為3人組。這樣活是分工好的,不攀比彼此也有監督作用。
2.對勞動表現優秀小組及時表揚。增加小組榮譽感。
3.小組間經雙方同意可以對換隊員。你不願意在小組呆可以,但你得有組願意接受你。
粗淺看法,還望指正!
-
3 # lifang578521
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勞動活動,並不是學校有大量的勞動要學生去完成,而是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讓他們愛勞動、練體力、融入到社會實踐中去。比如植樹種花:讓學生既能對種植樹木、花草知識有一定的瞭解,又能到戶外吸收新鮮空氣、增強體魄,還能看到城市在他們的手中得到了美化,城市優美、乾淨、漂亮,他們會有一種喜悅感、自豪感!有的學生不喜歡參加活動,或者在家裡嬌生慣養,手不沾水,連飯碗也不洗,一心只要學習,除了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其餘一概不知。這種學生長大後高高在上、看不起別人,動手能力差,當然自我獨立生活的能力也不行,容易與社會脫節。所以我們要在德智體美勞多方面培養學生。
-
4 # 平天下37
老舍先生在《養花》中說過:“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難道這不是真理嗎?”可見勞動對人的培養,對人的成長,對人心智發展是多麼重要。對學生在學校不參加勞動活動我有如下看法。
一是家長的溺愛,讓他們沒有勞動觀念。現在的學生很少參加勞動鍛鍊,更不知道勞動的辛苦。如果學校搞個大掃除,很多同學連掃地都不會。可見平時在家根本什麼也沒做,這都是家長慣的。有的家長要叫孩子掃地,洗碗,甚至在家完成作業也要錢字當頭,否則是不會做的。從來不教育,不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勞動技能。這樣長此下去小孩就會有依賴心理,反正有爸爸媽媽做,自己就不用做。慢慢地他們就會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這樣做有悖他們的成長。
二是學校缺失對學生的勞動教育,他們在腦海裡根本沒有勞動這個概念。現在學校對學生勞動教育不夠重視,以往還開設了勞動課,現在根本沒有,所謂社會實踐課在農村學校只是一個擺設,從來沒有真正上過,如有上級檢查課程落實情況,就在網上下載一些教案就完事,更別說備課。要是叫學生打掃衛生區和教室衛生,或除除花壇的草,那是一百個心不甘情不願。
休謨說過:“正是勞動本身構成了你追求的幸福的主要因素,任何不是靠辛勤努力而獲得的享受,很快就會變得枯燥無聊,索然無味。”因此我們要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讓他們在勞動中感受快樂,獲得知識,享受幸福。
回覆列表
一切財富可以由勞動創造。世界上勞動最光榮。勞動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學生不參加學校勞動活動,不僅不利於學生的道德培養,而且還會導致學生缺乏勞動熱情和勞動積極性,不尊重勞動,卻崇尚不勞而獲。長此以往,會使學生形成錯誤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
1、學生參加學校勞動活動是應盡的義務。
中國的《教育法》、中小學生守則等明文規定,學生要參加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在學校,有許多公益性勞動,參加這些公益性勞動是提高社會公德、增強社會責任感、瞭解與服務社會不可缺少的教育活動,也是中小學德育的重要內容。如學生在學校做值日,打掃衛生、澆花、擦黑板等勞動,都是學生必須做的。
2、參加勞動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提高學生的道德覺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能促進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學生在為別人、為集體服務的同時,身心受到鍛鍊,體驗到了生活的樂趣,學會了與人合作的技能,收穫了勞動帶來的快樂,培養了自己的責任感,提升了道德水平,有助於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3、參加勞動活動,有助於學生融入社會,提升自己的服務社會能力。
勞動帶有集體性和社會性。學生參加勞動活動,如參加校內公益性勞動、社會上的志願者服務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知識和做人的道理,有助於學生融入社會,在為社會服務的過程中奉獻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有的勞動活動,還能促進學生臨時性就業或長期就業,如大學生的實習性勞動等。
總之,學生不參加勞動是不對的。我們要重視勞動教育,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公益勞動,在奉獻社會的同時,豐富自己、完善自己,做勞動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