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目標985
-
2 # 多樂幼教
在滿足日常生活、所需以內的事物,家長應當備齊,且孩子擁有選擇與決定權,以外的事物,孩子需要按勞獲得。
比如,開學了,家長要為孩子準備文具盒,筆,本子等用品,那麼這些東西,家長規定好購買數量與使用時限,由孩子來選擇與決定樣式,且要和孩子商量好,選擇哪種樣式是由孩子決定的,所以一旦購買後,就不得反悔與購買,如果拿不定主意,可以和家長商量。既能讓孩子對購買的東西格外珍惜,也能夠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
如果在規定時限內文具盒被用壞了,或者沒用壞卻想要新的課,說明孩子不夠珍惜,這時,不能盲目地滿足孩子,你可以在之前購買物品的同時指定另一條規則,幫助家裡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及在學校做好人好事,每做一件,獎勵一份,當累計到一定分數就可以換取相應的獎勵。既可以讓孩子明白父母掙錢不容易,又可以讓孩子明白有勞才有得,還可以讓孩子有成就感,更加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
以上,如有不適,盡情指正。
-
3 # 靜秋心理諮詢師
因為尺度不同,帶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自信教育
你有的不用學就傳給了孩子,你沒有的需要去察覺意識補足孩子。
缺乏理智理性容易陷在孩子的滿足裡而產生溺愛
適度的滿足,還有需要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條件來換取
-
4 # 欣寶貝兒智慧屋
關於滿足孩子多需求與溺愛之間如何把握這個尺度問題,我相信是很多家長正在思考的一個難題。
如果孩子的正常需求沒有得到有效地滿足,會讓孩子遭遇挫折感,認為爸爸媽媽不愛自己,長期下去,很有可能會讓孩子變得消極、被動,甚至出現逆反行為;但是如果過分的溺愛孩子,無限制地滿足,就會縱容孩子,長期下去,孩子變得自私、自利,甚至生存觀念都有可能會改變,在家裡太順了,將來走到社會上就會四處碰壁。
所以說,這中間的度一定要把握好。我們華人都講求中庸之道,在滿足孩子正常需求和溺愛之間還有一個過渡點。在這裡,孩子既可以滿足正常需求,收穫安全感;又能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接受該有的挑戰。欣媽簡單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首先,把握好愛的尺度,不過分溺愛,要學會智愛。
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把握好愛孩子的尺度,因為溺愛會寵壞孩子,甚至讓孩子喪失明辨是非的能力。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態度,並且溫和的跟孩子講明道理,讓孩子自主意識到自己要求的不合理,最後不要忘記安慰一下孩子,讓孩子知道我們是愛他的。
其次,我們家長一定要商量好,態度一致。
良好和諧的家庭氛圍很重要,作為家長,一定要跟家裡的老人們協商好,規定了某些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滿足,就要一致起來,不能這邊不答應,另外一邊給滿足了,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
-
5 # 朱禮芳
這個首先你要把孩子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分開來,作為家長我們要看見孩子,給予他心理上的需要,而不是一味滿足他物質的需求。如果一個孩子精神上是富足的,你是不會慣壞的;而如果你一味滿足他的物質,而並不能瞭解孩子心理的動態,就會把孩子寵溺壞。
回覆列表
你滿足小孩教育,送去最好的學校絕對好事情,多買書要多少買多少,全世界旅遊,甚至南極旅遊,喜歡游泳送去學游泳去大海游泳,喜歡繪畫去繪畫,這些都是好的愛。你溺愛滿足小孩不合適的要求,看垃圾動畫片喜羊羊熊出沒,玩手機,過馬路不遵守交通規則,吃飯沒有節制,吃垃圾食品,號稱是滿足小孩,實則害了小孩,沒有原則沒有規則滿足小孩要求就是害小孩,還要打著愛的旗號,是自己蠢,將來吃牢飯是孩子哭,自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