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悠悠然啡趣

    紫砂調砂、抽砂、鋪砂這三種工藝在眾多的紫砂工藝中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第一、調砂工藝。

    紫砂調砂工藝在加工好的泥料或粉料中,根據要求調入各種具有一定大小及比例的砂質顆粒,以提高顆粒密度。調入的顆粒和基泥屬於同一種礦料,稱為本色調砂;調入的顆粒和基泥不屬於同一種礦料,稱為異色調砂。

    本色砂調入原泥中,由於泥料質性相同。燒成後胎質色澤不會產生較大變化,但基泥中的顆粒含量有所增加,主要起到增強坯體骨架的作用。對於一些質性較軟的顆粒,還需對顆粒進行600-800度的素燒以增加強度,否則顆粒在成型過程中易被工具壓碎而造成器表拖尾現象。如朱泥泥料大多收縮和變形率均比較大,不利於單獨製作較大型作品,需憑藉調砂的方法增加坯體強度,這樣的坯件燒成後整體收縮及變形減小,提高了燒成成品率。因此,現代所見朱泥大壺大多摻以粗砂顆粒或以熟料(熟科是將成品泥素燒後研磨成的粉料)支撐。

    異色調砂因調入的顆粒和基泥色澤、質性等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色澤效果。若調入顆粒質性較硬時,燒成後器表顆粒凸現,呈粗梨皮狀:當調入顆粒質性較軟時,燒成後器表會產生細微的凹點狀。顆粒質性越軟,凹點就越明顯,形成一種猶如桔皮狀的肌理效果。

    清早期 陳漢文制鴛鴦形水洗

    第二、鋪砂工藝。

    紫砂鋪砂工藝是指紫砂坯體在製作過程中,把不同泥色的砂粒採用鋪、點、撒等方法,施於尚有一定溼度的坯體表面。再借助工具將砂粒嵌入坯體表層。

    (1)臺撒鋪砂法:

    先將缸砂或紫砂泥沙按預想的藝術效果灑在泥凳檯面上,佈局可似繁星點點,疏密結合,粗細結合,自然不僵。然後將泥片撲打在砂上,使砂按預想的布 局粘在泥片上,再敲打平整,使砂粒平整地嵌入泥片內。

    (2)撒置鋪砂法:

    先將泥片鋪在泥凳檯面上,然後將缸砂或紫砂泥沙用手撒發或撥法撒置於泥片表面,再敲打平整。

    (3)點壓鋪砂法:

    在紫砂半成品泥坯上,按預想的藝術效果一粒一粒店壓在泥坯上,用鰟皮刀壓撫平整。此法一般用在較小的器件上鋪砂裝飾,也可用鋪砂裝飾的效果調整上。

    鋪砂主要起到點綴裝飾的作用,使燒成後的紫砂器表面鋪入的砂點和胎質色調形成鮮明的對比效果。鋪砂顆粒的質性一般要求高於或等同於坯體顆粒質性。如質性較軟,會造成製作時顆粒拖尾及燒成後因顆粒收縮較大而產生和胎質不相融的現象。

    汪寅仙制 浣紗童子壺(紫泥調砂)

    清早 伯俊鋪砂六方淡然壺

    第三、抽砂工藝。

    紫砂抽砂工藝是在加工好的粉料或漿料中分離出某一部分規格的顆粒。例如在40目的粉料中抽離出60—80目的顆粒,使剩餘的顆粒與細料燒成後形成一種粗與細明顯的對比效果,產生新的質感。

    總之,調砂、鋪砂和抽砂主要是加工方法的不同,其目的都是為了使紫砂器具有更豐富多樣的自然性外觀色澤和胎質效果。鑑別鋪砂和調砂的方法很簡單,器物內外顆粒效果一致即為調砂,內外顆粒效果不一致即為鋪砂。

    調砂笠帽壺

    清早 鋪砂圓壺(泥料細節)

    清早 鋪砂圓壺

    清雍正 調砂端把壺

    清早 伯俊鋪砂六方淡然壺

    (泥料細節)

    李慧芳制 豆型壺 綠泥調砂

    段泥調本山綠泥 李園林制

    泥料細節

    清早期 紫泥調砂玉帶壺

    清 龍文款漢瓿壺

    泥料細節

    底刻“萬曆丁未孟夏之月 大彬”銘文及款識

    明末清初 時大彬款 調砂螭龍鈕扁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湖水涼爽怎麼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