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異域邊緣
-
2 # 坦克T90
中國八十年代也貧窮資金。但選擇的是發發展製造業。原因是製造業能解決就業。隨著製造業不斷升級,自然產生IT需求,中國軟體業也隨之發展起來,並且與印度不同的是,中國軟體業是為本中國產業服務,非常接地氣。
印度當年優先發展軟體業,軟體業只消耗很少的水電,僱用很少的程式設計師,素質要求高,不能解決就業,其次本國其他產業落後,無IT需求(一個手工作坊,需要企業管理軟體嗎?),軟體公司只能為歐美服務(畢竟有英語優勢),而歐美又掌握了國際媒體的話語權,所以印度就顯得特別出色。有一位印度it巨頭老總曾不無得意地說,中國不引進印度it人才,是中國的損失。這就是搞笑了,各國進行人才交流,當然是必要的,但離開了誰地球也照樣轉。印度it人才來中國,語言優勢就沒有了。
近年來,印度也意識到發展製造業才是未來出路。
首先,因為沒有製造業,諸事不順,比如造個軍艦,沒有龍門吊,挖個地鐵,沒有盾構機,結果是都得買買買或外包給別人。即使這樣,造個軍艦也是十年一艦(加爾各答級驅逐艦),建個橋十幾年才豎了幾個橋墩(納傑布大橋)。本來資金就少,再這麼大手大腳浪費,利用率很低。
其次,有製造業才能更好推動it發展。比如中國,依靠強大製造業升級,已經可以生產晶片(只是部分,很多晶片還沒擺脫對美國的依賴)、超算。印度的it還停留在程式設計上。
-
3 # 不安分的實在人
印度軟體人才比較厲害,當時學成以後留到自己國家的很少,很多都去國外發展,在美國軟體領域印度幫的勢力很大。在很多大型IT企業擔任高管,很多的外包訂單就給了自己國家,但是核心技術還是掌握在美國手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國家多多少少都得有點拿來撐門面的東西,何況印度又是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呢。印度的軟體產業更多的是為美歐軟體企業做打工仔,美歐很多公司把一些軟體的基礎工作外包給印度,印度在這方面做的也算是輕車熟路了。
印度是軟體製造大國,與軟體強國的距離還有十萬八千里。印度的軟體產業就相當於國內的富士康,看似規模龐大知名度也很高,實際就是為別人做嫁衣的代工廠。辛辛苦苦的幹個不停,實際到手的收入沒有多少。
軟體產業為何能在印度這塊土地上生根發芽,就不得不提柯里和拉曼教授,他們都是有著極高國家自尊的人。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貧窮落後的印度資金有限,而有著西方工作經歷的他們認識到軟體產業是適合印度發展的重要行業,因此在他們的倡導下軟體產業進入了印度政府的視野。
過早的佈局使得印度趕上了世界軟體行業大發展的熱潮,有著良好軟體產業基礎的印度受到西方國家的青睞,紛紛把自己的一部分業務交由印度來完成,這也為印度軟體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這段發展歷程有著與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沿海加工製造業一樣的發展歷程,只不過中國走都是實物製造或者說硬體,而印度則是在軟體領域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同理中國的製造業可以被世人吹捧與傳頌,那麼印度的軟體製造業當然也可以獲得相同的待遇。再說了西方媒體也會出於某種目的來吹噓一下世界最大民主國家印度的發展成就,這本身就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