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3951249073

    神話中的大禹,是上古神禹,住在月宮,掌管月亮上起和降落,和海水的,潮汐,深懂水性,受西王母派潛轉世,同時讓她的女兒雲華夫人協助,受於上清寶卷,能招眾神, 同事派他手下八大土衛協助大禹治水,為期十年,方能成功。

  • 2 # Jack

    "大禹"的形象最早出現在上古歌謠中"禹行功,見塗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塗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於塗山之陽。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儘管歌謠並未對大禹進行直接描寫,而是借用塗山氏之女的敘述讓我們窺視到大禹為民兢兢業業的形象。在《山海經·海內經》的記載中,鯀因私自竊取息壤來治理洪水失敗而被殺,洪水依舊肆虐大地。大禹就出生在大地洪水肆虐的時候,他是為了完成鯀的遺志——治理洪水而降世的。《海內經》中的大禹生來便是為了拯救萬民於水深火熱之中,是一位拯救天下蒼生的英雄形象。

    但是除了這些讚美式的描寫以外,還有些許典籍中記錄了大禹形象的另一面。大禹最讓人欽佩的一點便是他有美好的品格,是民心所向,舜因此認為他是治理天下的賢君而將王位禪讓給他,大禹因此獲得天下。"堯授舜,舜授禹"便為我們揭示當時大禹的帝位是如何獲得的,這就是所謂的"禪讓制","禪讓制"一直是舜和禹繼承帝位的主流說法,然而在先秦時期一些典籍中則提出了另一種看法。

    成書於春秋時期的史書《竹書紀年》是以君主紀年為綱目,上下記載了 89 位帝王、1847 年的歷史。但《竹書紀年》的諸多記載都與傳統的正史記載不同,其中關於舜的記載,就跟史記等正史所載的有德之君舜的形象大為不同。引述如下:"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放堯於平陽。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同期的一些記載中也說到了舜與禹的帝位不是我們所理解的"禪讓制"。荀子在他的《荀子·正論》寫道:"夫曰堯舜禪讓,是虛言也,是淺者之傳,陋者之說也。"荀子直白的寫道所謂的堯舜禪讓不過是"虛言",只有淺陋之人才會信以為真。而後戰國末期的韓非子,不但不承認有"禪讓"這回事,反而說舜和禹,之所以能繼承帝位,是"臣弒君"的結果,他在《韓非子·說疑》中寫道:"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由此可以看出前文提到的許多典籍中記載大禹因品德美好,治水有功,獲舜禪讓而得帝位的這一說法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的,大禹作為一名勢力強大的首領,他也有佔有天下的私慾。

    這種思想不僅僅是存在於戰國時期,到了東漢末年,歷史上著名的獻帝"禪讓"一事也是如此。曹丕在自己的父親曹操死後襲爵繼承"魏王",但是曹丕不滿足於當一名王侯,而想稱帝。曹丕命人脅迫獻帝讓位,獻帝答應,將讓位詔書送給曹丕。曹丕得到詔書表面不肯接受,上表推辭。朝中不少人連忙致書勸曹丕登位,同時脅迫獻帝交出玉璽。於是在受禪壇上,獻帝請魏王曹丕受禪,親手將玉璽奉上。當時,接受"禪讓"後的魏文帝曹丕說了一句引人深思的話:"舜禹受禪,我今方知。"可見在曹丕心中由儒家正統所主張的"禪讓制"不過是一種美好的願望。曹丕並不認可,在他看來,"舜禹受禪"是二王(即舜和禹)實力強大才會坐擁天下。

  • 3 # 美好10000000

    大禹是中國夏朝第一位君主,其治水的事蹟家喻戶曉。從文獻記載來看,西周之前,大禹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是實實在在的治水英雄。但是,從東周開始,大禹的形象被進一步提升,具有神的威力,這就是對大禹的神化。學界關於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從文化的角度進行的 ?,但是都沒有完整系統的論述。筆者查閱文獻後認為,後人對大禹從出生到死後的很多方面加以神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刺激戰場》Uzi這把槍這麼低的使用率,為什麼還存在遊戲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