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藥事健康

    (1)痛風,是繼“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壓)”後的新一高,是一種“重男輕女”的代謝性疾病。痛風根本原因是尿酸水平的升高,造成了尿酸鹽在關節和腎臟部位的沉積。

    (2)痛風總是在晚上的時候發作的原因:1)夜間睡眠時間長,水量攝入少,稀釋作用減弱,相對來說,尿酸水平升高;2)夜間睡眠期間,體溫下降,血液中的尿酸容易在關節處析出

    形成尿酸鹽結晶析出而誘發痛風發作;3)糖皮質激素一般在清晨7-8點分泌,夜間這類激素分泌少,給痛風發作提供了可乘之機。多種原因的共同作用使得痛風總是在夜間“作案”。

    (3)痛風一般分成急性痛風發作期和痛風緩解期(慢性痛風)。藥物治療:急性痛風發作期可以選擇秋水仙鹼;糖皮質激素類,如甲潑尼龍等;塞來昔布;碳酸氫鈉。痛風緩解期可以選擇苯溴馬隆、丙磺舒、非布司他、別嘌醇、碳酸氫鈉等。

    (4)避免痛風發作的誘因:喝酒;肥胖;暴飲暴食(特別是高嘌呤食物);著涼;關節損傷;避免服用可誘導痛風的藥物,如利尿劑,如呋塞米等;疲勞及作息混亂等。

    (5)遠離痛風,提高生活質量!

  • 2 # 痛靜風平

    作為一名高尿酸導致痛風的患者,我的回答是,痛風真的總在夜間發作,這是由於我們身體在夜間的一些變化所導致。

    這幾年,跟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騰飛的腳步,我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飛速提高。生活質量的改善,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的影響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我們飲食結構的多樣性保證了營養的充分供給,使我們的身體越來越強壯,另一方面,高脂肪、高熱量、高油脂食物的大量攝入和缺乏運動、工作壓力變大,生活無規律,則導致我們身體越變越“羸弱”,許多像痛風這樣“不太知名”的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變成了新的“流行”病。

    痛風,這種由體內尿酸水平長期偏高造成的疾病,由於其平時的隱蔽性、發病的突然性和病痛的劇烈性,嚴重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對於痛風的發作過程,我這個“風齡”十幾年的“資深”患者最瞭解。白天全身上下沒有出現任何的不適,夜間卻被腳趾或腳踝部位的劇痛驚醒,開始了你的全天候、無間歇的“折磨”之旅。那種“蝕骨”般的疼痛,沒有經歷過的人是無法想象的,“痛不欲生”不足以形容其一分。

    痛風是個“夜行魔”,總是喜歡在夜間“偷襲”我們。美國的專業刊物《關節炎和風溼病》上的一篇論文中透過資料統計了痛風發作的時間。在美國800萬痛風患者中,隨機選取1500名進行調查,大約300多名患者的痛風發作時間在上午8時至下午15時之間,有約400多名患者的發病時間是下午15時至凌晨0時,而在凌晨0時至上午8時,共有700多名患者在這段時間內痛風發作。其研究結論是夜間痛風發作的機率比白天高出兩倍。

    對於痛風多在夜間發作的說法,我的“發作史”也比較契合。我所經歷過的六次痛風發作,全部是在夜間開始。我身邊的幾位“風友”的經歷也大多如此。導致痛風多在夜間發作的原因,與我們的餐飲習慣有關。在一日三餐中,我們最重視的是晚餐。辛苦一天,晚餐都要做些好吃點。於是晚餐的食物中高嘌呤、高熱量和高糖分的食物較多。我們進食這些食物後,經過幾個小時的消化和代謝,夜半時分,血液中的尿酸成分達到高峰時,誘發痛風發作。

    晚間我們由於擔心影響消化和起夜過多影響睡眠,一般不會喝太過的水。飲水量減少,排尿量自然減少,隨尿液排出的尿酸量也會下降。夜間我們睡眠時,新陳代謝活動變緩,血液流動速度減慢和體溫降低,使豐富的晚餐攝入的嘌呤產生的尿酸所形成的結晶,更容易沉積於關節等遠端肢體,導致這些部位的尿酸鹽結晶成分“暴增”,從而引發與免疫系統的“對抗”,出現炎症反應,造成痛風發作。

    我們知道了痛風多在夜間發作的原因,也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做好預防工作。我們將那些可能升高尿酸水平、但又喜歡吃的食物儘量放在午餐來食用,晚餐儘量吃些清淡的食物,減少晚間的外源性嘌呤的攝入量,降低夜間體內尿酸水平。晚間適量多喝一些水,爭取睡前多排尿,增加尿酸的排洩。冬季就寢時注意下肢的保溫,夏季時不要讓下肢直接暴露在空調冷風中,以免痛風易發作部位受涼。

    其實,預防痛風夜間發作最好的辦法,還是及時正規系統地治療高尿酸血癥。透過在醫生的指導下長期堅持服用小劑量的降尿酸藥物,配合控制飲食,適量運動,戒菸戒酒,規律生活等手段,將體內尿酸水平降下來,並穩定保持在正常區間。只有把尿酸水平真正降下了,我們才能踏踏實實地睡安穩覺,不再被劇痛驚了美夢,遠離痛風發作的煎熬,遠離高尿酸對身體健康的危害。

    我是長樂未央,一名資深痛風患者,祝朋友們尿酸降,痛風停,身體健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傅雷家書內容縮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