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愛佛

    歷朝歷代。還是男人做皇帝多?就是男尊女卑。的。封建。太嚴重。女人不能做天下嗎?我看武則天挺好。最起碼是仲裁。治理朝政。

  • 2 # 黃海日記

    武周(690年—705年)是武則天建立的朝代,為區別於歷史上先秦時期的周朝而稱為武周。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正式掌權23年。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病逝,太子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尊武后為皇太后,政事鹹取決焉”。  684年九月,太后廢中宗為廬陵王,立中宗弟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改元光宅,改東都為神都,改洛陽宮為太初宮, [3]  由太后臨朝改制。

    載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唐睿宗等6萬多人上表請改國號,武則天見時機已到,遂改唐為周,定都洛陽,自己加尊號為聖神皇帝。   神龍元年(公元705),張柬之等人發動宮廷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中宗復位,恢復唐朝舊制,武周政權告終。705年十二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去世,享年82歲。 

    武則天執政期間,國家較貞觀時期有更大的發展,史稱貞觀遺風。均田制的繼續推行促進了農業生產,戶口數由652年的380萬戶,增長到705年武則天退位時的615萬戶。武周時期科舉制度進一步發展,武則天開創了殿試和武舉,政治上,前期曾任用酷吏打擊反對派,後期知人善任,號稱“君子滿朝”的婁師德以及狄仁傑,“開元賢相”姚崇和宋璟均在其列。軍事上,收復安西四鎮、置北庭都護府。歷史學家郭沫若給予武周很高的評價,稱其:“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雖然武則天統治時期政治經濟得到一定的發展,但在歷史的車輪中,只能算是唐代歷史中的一個小插曲,其中政治體制等一直延續唐朝建制,只是武則天改了國號而已,在武則天死後又歸為唐朝,在整個歷史當中也只能算一個小插曲,而不被史學家們重視。

  • 3 # 與你奇思妙想

    這的問問中國儒學大師們 ,女人當皇帝有辱孔老二這個剩人,別說把大周列入史冊,就

    武則天的墓碑也空無一字,並在後世編攢了一籮筐的是是非非。在中國只要女人呈強,就會有辱儒學教義群起而攻之,這也是孔子學院,因孔子的名字,在男女平等的國家不被看好而遭關停,在男女不平等的國家很受歡迎而壯大。孔子學院雖然不教孔孟之道,但別的國家人也不會傻到不去搜尋孔子的為人,和他後世人的做法和準則。

  • 4 # 執古論今

    武周是一個即被承認,又不被承認的朝代。世人皆知武則天為中國歷史上的女皇帝,卻對她的國號“周”不怎麼感冒。唐宋元明清這個順口溜也說明了,武則天短暫的大周朝並沒有什麼存在感。

    讓我們來探討一下,為何存在十幾年的大周國號不被歷史承認呢?

    武周的存在,類似於後宮主政

    唐高宗李治從前就喜歡武則天,李世民死後。李治找了個機會將武則天納入宮中,在暗流洶湧的後宮爭寵權謀鬥爭中,武則天一步一步走到了女子地位的頂點——皇后的位置。可她並不滿足,權力的慾望始終埋藏在她美豔的外表下。

    從660年李治得病,武則天開始干涉朝政,到高宗病逝,武則天已經完全掌握了朝堂。六年內又先後廢立唐中宗和唐睿宗兩個皇帝。690年,武則天終於按耐不住自己對權力的渴望,自立為帝,定洛陽為“神都”,改國號為周。

    雖然武則天搶了李唐的天下,可她作為一個皇帝還是很合格的。國力持續壯大,史稱“貞觀遺風”。705年,武則天病重,張易之率領忠於李唐的人發動政變。逼迫武帝退位,還天下於李氏。李顯繼位,唐朝復辟。

    細細看來,武則天稱帝類似於一場政變,沒有什麼腥風血雨,經濟政治等治國政策也延續了大唐的風格。怎麼看,武周和李唐都是一脈相承。比起後宮主政,武則天只是多了一個皇帝的名號和沒什麼意義的國號。

    稱帝了,還是李家人

    古代皇權規則是“家天下”,大唐是李家的大唐。武則天雖然稱帝,但他也是李家的媳婦,從皇后、太后變成了皇帝。而且她生的兒子也姓李,難道死後要立自己的侄子當皇帝?

    作為中國古代少有的女皇帝,武則天的處境還是很尷尬的。儒家禮教思想已經深入人心,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她能改了天下,卻改不了人心。

    武則天能坐穩天下,一方面是因為她出色的政治才能,和鐵腕的統治手段。另一方面是因為她是李家的人,大臣們和百姓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要以後的天下還姓李,讓武則天一直當下去這個皇帝,也沒什麼,很多人都是抱著這種想法。

    所以看來,改國號稱帝,也只是皇家自己的把戲。在世人眼裡,更多的是女皇帝武則天,和大唐的興衰史。至於存在十五年的國號“周”,也只當玩笑一般看待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豹子頭林沖武功高強,為何鬱郁不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