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作為現代海洋霸主,憑藉的就是其強大的戰鬥力和威懾力。畢竟從航母在二戰中一戰崛起後,航母的戰鬥力已經不言而喻了,特別是在和平時期,只要有航母出現的地區就一定代表了該地區的不和平。所以對於航母強大的戰鬥力和威懾力,很多國家都在想這個應付對策,比如發射可以打擊大型水面艦艇的反艦彈道導彈去攻擊航母等,那是否可以利用各種平臺在短時間內齊發射上百枚各種型別的反艦導彈去打擊航母呢,要真的這麼做能擊沉航母嗎?首先這種攻擊方式看似可行,但是在實戰中未必可行。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航母本身不是單打獨鬥的,航母出海作戰都是以編隊形式出現在某一地區的,所以要想成功打擊航母就要能夠同時摧毀為航母護航的最少6--7艘護航艦艇才行,我們以尼米茲級航母為例說一下,尼米茲級航母在護航編隊中一般會有2艘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外加3--4艘伯克級驅逐艦和2艘攻擊核潛艇以及一艘補給艦。如果是用反艦導彈去攻擊航母戰鬥群的話,那等於是要面對航母編隊中的5--6艘水面軍艦才行,按照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伯克級驅逐艦所搭載的防空導彈來說,6艘軍艦所搭載的標準防空導彈數量不低於300枚,等於是一枚反艦導彈要面對3枚速度更快、機動性更高的防空導彈的攔截,這個攔截成功率有多高?我們以標準2防空導彈雙發攔截同一枚超音速導彈攔截成功率高達86%估算的話,100枚反艦導彈就算全是超音速反艦導彈,突防成功率也不會太高,更何況這只是護航艦艇的第一道攔截,後面還有雖然效能不如第一道的各種近程防空導彈,但是這個能夠真正打到航母身上的反艦導彈數量也寥寥無幾。其次按照攻擊方來說,反艦導彈要想提高突防速度,最好的方式還是以掠海的方式超音速飛行才行,但是受限於速度和射程、彈頭質量的反比例,速度快了、射程和彈頭質量肯定就要縮水。看看現如今為什麼超音速飛行的反艦導彈數量不是主流的原因就在於此。當然速度快了反艦導彈發射平臺也就距離航母戰鬥群更近,按照航母戰鬥群400KM的攔截識別圈來看,導彈發射平臺至少要在距離航母超過400公里發射,否則就會在導彈還沒有全部發射完遭到航母上第一攻擊力量---艦載機的飽和攻擊,而且按500公里的距離計算,就算是全部發射超音速重型反艦導彈,這批導彈就算是同時發射,從發射點到航母戰鬥群的這段距離至少也得飛行5分鐘以上,5分鐘的時候對於裝備了宙斯盾系統的護航軍艦來說完全足夠了,這批反艦導彈的導引頭可能剛剛捕捉到敵方的目標就會被全部攔截。再一個現在航母作戰不單單是隻靠軍艦自身能達到400公里的雷達探測目標,太空中的各種衛星早已經成了航母戰鬥群擴大海上防空識別圈的主要力量了,所以要想在成功擊沉航母,至少要提前或者在同一時間打掉對方的衛星才行。但是貿然打掉對方的衛星肯定會洩露機密,讓對手提前防範,所以這也增加了攻擊難度。最後對於航母來說,航母本身就被設計用來打硬仗、去最危險的地區執行最危險的任務的。再加上從航母在二戰中一舉成名到今天不過半個多世紀,但是航母的更新迭代已經好幾輪了,航母的戰鬥力不光在一直提升,對於航母自身的防護力來說也是在提升之中,特別是對於航母自身的水密抗沉性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想利用數量更多的導彈區攻擊航母戰鬥群的想法雖然很美好,但是真的到付諸實踐的那天實戰結果就不是那麼美好了。更何況主動攻擊對方的航母戰鬥群等於是直接開戰的舉動,所以在對方航母戰鬥群遭到攻擊沒多久,攻擊這方的領土也會立即遭到對方數量更多的洲際導彈的全面摧毀,所以對於攻擊這方而言,已經做好全面開戰的準備了嗎?
航母作為現代海洋霸主,憑藉的就是其強大的戰鬥力和威懾力。畢竟從航母在二戰中一戰崛起後,航母的戰鬥力已經不言而喻了,特別是在和平時期,只要有航母出現的地區就一定代表了該地區的不和平。所以對於航母強大的戰鬥力和威懾力,很多國家都在想這個應付對策,比如發射可以打擊大型水面艦艇的反艦彈道導彈去攻擊航母等,那是否可以利用各種平臺在短時間內齊發射上百枚各種型別的反艦導彈去打擊航母呢,要真的這麼做能擊沉航母嗎?首先這種攻擊方式看似可行,但是在實戰中未必可行。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航母本身不是單打獨鬥的,航母出海作戰都是以編隊形式出現在某一地區的,所以要想成功打擊航母就要能夠同時摧毀為航母護航的最少6--7艘護航艦艇才行,我們以尼米茲級航母為例說一下,尼米茲級航母在護航編隊中一般會有2艘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外加3--4艘伯克級驅逐艦和2艘攻擊核潛艇以及一艘補給艦。如果是用反艦導彈去攻擊航母戰鬥群的話,那等於是要面對航母編隊中的5--6艘水面軍艦才行,按照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伯克級驅逐艦所搭載的防空導彈來說,6艘軍艦所搭載的標準防空導彈數量不低於300枚,等於是一枚反艦導彈要面對3枚速度更快、機動性更高的防空導彈的攔截,這個攔截成功率有多高?我們以標準2防空導彈雙發攔截同一枚超音速導彈攔截成功率高達86%估算的話,100枚反艦導彈就算全是超音速反艦導彈,突防成功率也不會太高,更何況這只是護航艦艇的第一道攔截,後面還有雖然效能不如第一道的各種近程防空導彈,但是這個能夠真正打到航母身上的反艦導彈數量也寥寥無幾。其次按照攻擊方來說,反艦導彈要想提高突防速度,最好的方式還是以掠海的方式超音速飛行才行,但是受限於速度和射程、彈頭質量的反比例,速度快了、射程和彈頭質量肯定就要縮水。看看現如今為什麼超音速飛行的反艦導彈數量不是主流的原因就在於此。當然速度快了反艦導彈發射平臺也就距離航母戰鬥群更近,按照航母戰鬥群400KM的攔截識別圈來看,導彈發射平臺至少要在距離航母超過400公里發射,否則就會在導彈還沒有全部發射完遭到航母上第一攻擊力量---艦載機的飽和攻擊,而且按500公里的距離計算,就算是全部發射超音速重型反艦導彈,這批導彈就算是同時發射,從發射點到航母戰鬥群的這段距離至少也得飛行5分鐘以上,5分鐘的時候對於裝備了宙斯盾系統的護航軍艦來說完全足夠了,這批反艦導彈的導引頭可能剛剛捕捉到敵方的目標就會被全部攔截。再一個現在航母作戰不單單是隻靠軍艦自身能達到400公里的雷達探測目標,太空中的各種衛星早已經成了航母戰鬥群擴大海上防空識別圈的主要力量了,所以要想在成功擊沉航母,至少要提前或者在同一時間打掉對方的衛星才行。但是貿然打掉對方的衛星肯定會洩露機密,讓對手提前防範,所以這也增加了攻擊難度。最後對於航母來說,航母本身就被設計用來打硬仗、去最危險的地區執行最危險的任務的。再加上從航母在二戰中一舉成名到今天不過半個多世紀,但是航母的更新迭代已經好幾輪了,航母的戰鬥力不光在一直提升,對於航母自身的防護力來說也是在提升之中,特別是對於航母自身的水密抗沉性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想利用數量更多的導彈區攻擊航母戰鬥群的想法雖然很美好,但是真的到付諸實踐的那天實戰結果就不是那麼美好了。更何況主動攻擊對方的航母戰鬥群等於是直接開戰的舉動,所以在對方航母戰鬥群遭到攻擊沒多久,攻擊這方的領土也會立即遭到對方數量更多的洲際導彈的全面摧毀,所以對於攻擊這方而言,已經做好全面開戰的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