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韜238188837

    其實這部電影真真的不錯,如果要說不完美,一是,安靜出車禍,導致無法考上北大;二是,結局個人認為有些草草了事的感覺!

  • 2 # 容易爆笑的怪叔叔

    有些電影就是用來早知道是這樣,還是會看,還是會哭的。就像安靜騎上腳踏車的那一瞬間,就知道最美的最美已經開始隕落,這是電影的藝術設計,好像也是差不多的時光裡,大家共有的橋段。在這樣故事裡每個人都是主角,不是大合唱也會跑調的她,就是裝作玩世不恭的他,還有或搞笑或嚴厲,還有點兒可愛的他(她)們。

    《老師·好》以80年代一所區域重點中學教育教學為背景,以班級裡某學生30年後回憶的口吻,講述了他們上學時期的班主任苗婉秋和學生們鬥智鬥勇的故事。一支粉筆兩袖微塵三尺講臺,苗婉秋(人送外號苗霸天)與三班的學生們從高一走向高三,生命裡普通的再不過的三年,卻是彼此一生中最激盪人心的歲月。

    就電影的製作工藝來說,這部電影本身並沒有什麼突出的看點,但張欒導演關於這部影片的藝術就在於情感牌面的運用,既然這注定不是一部大場面大製作的大鉅製,索性拋卻所有的在外束縛,果斷地應用深邃的情感來表達電影的主題。這個招式很危險,但是無疑也是一套致命的殺招兒,無論是苗婉秋對學生們嚴苛的愛,還是安靜,小乙,婷婷關於懵懂愛情最初的印記,亦或是畢業時再不能割捨的師生情,都是青春這道命題的解題法門。

    電影從劇情到拍攝角度,有太多的不完美,所以造就了太多的遺憾。卻也正是這種遺憾讓我們看到了真實,以前的以前,那時候還小的我們,哪能想到自己就是電影裡主角,後來的後來,現在長大了的我們,才知道成長的過程中有那麼多的遺憾,就像那句還沒來得及說出口卻永遠不會再提及的“我喜歡你”。故事以喜劇的套路解析著悲劇的真相。曾經我們也在巧克力糖果的敦促下加緊時間再學一點兒,那時的我們也有一個北大夢。可是,夢醒了也就碎了,還要被分崩離析的碎片扎的生疼,最後也只能在不同的選擇裡回憶青春。影片之所以催淚,就是它真實的能在裡面看到自己的影子,李海燕還沒來得及顯擺的捲髮,關婷婷漂亮的口紅,劉昊的小賣部,王海包裹著封皮的金庸小說,洛小乙的放湯不羈,安靜的學霸體質……一切的一切,真實的讓人誤會我們在同一個青春裡度過每一天,所以,落下的每一滴淚水不僅僅是因為影片人物命運的起承轉合,更有我們自己想要表達的懷念。

  • 3 # 欲半成空

    整體看下來,不好不壞,勉強算不爛而已,在如今魚龍混雜的電影市場,也算得上是一股清流。

    電影的亮點有三:

    1.于謙的表演沒讓人感覺出戲,雖然他是相聲演員,但在電影裡沒有表演出相聲喜劇的戲碼,這是最讓人欣慰的地方。

    2.盡力表現了一些年代因素,有點感觸,想起了很多以前的事情。但這點可能也只是對同齡人有感。

    3.一些年輕演員的表現可圈可點,尤其是王海的演員,表演出了讓人想打人的衝動,又愛又恨的。

    但是電影的不足之處也很多:

    1.求全求大

    電影就短短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卻想要表達很多的東西,想要表現一群人和社會的問題及變化,這是不可能的。就像電影《芳華》一樣,想在一部電影裡說盡一個時代的人事變遷,反而顯得空泛。這種題材適合拍成一部電視劇,這樣才能讓人物和事件的發展更有邏輯性,也才能全面一些。關於老師和學生的電視劇,以前就有很多優秀的作品,如《十六歲的花季》《綠蔭》《千秋之約》。

    2.劇情匆匆

    正是由於求全求大,所以一切情節都很匆忙,不細緻。剛開始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過招,還是很令人期待的,但很快就成了學生的苦難需要老師去解救。苦難的意味還很濃厚時,學生們又團結得讓人感動。正感動呢,老師被撤職了。還正在遺憾老師被撤職了,結果,好苗子出意外了。再然後,就結束了。

    與其這樣大而化之,不如選取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矛盾衝突事件,然後圍繞這個事件展開就好。否則,為了追求完全,反而失了深度。

    情節過於老套,沒有新意,也是讓人覺得很遺憾。

    還有就是演員的問題。雖然于謙本人還算出彩,但年輕演員的表演張力不夠,這可能也是受了劇情設計的影響,剛一爆發就戛然而止。另外,中國產片這幾年喜歡請一些明星來客串,但看了劇情後發現,完全沒必要,讓一些陌生面孔來飾演,效果可能會更好。太過熟悉的面孔,都是一幕而過,沒有過多的表演,所以很容易讓觀眾產生錯亂感,哪怕只是一瞬間的,也會影響觀感。

    這些年,爛片扎堆,觀眾對電影的容忍度逐漸增加,但電影的製作水平卻走向反面。這是一個惡性迴圈,導致一些電影耗資越來越大,演員越來越大牌,但劇情越來越弱智,又推動了爛片產量的增加。

    以上僅為己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庸和瓊瑤相比,誰的小說文學成就高?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