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下聽風雨

    目的不同

    兩次時間相差50年。“美國開展‘阿波羅’計劃的時代背景是冷戰,美蘇在太空中激烈競爭,而蘇聯透過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以及實施人類首次載人航天暫時佔據優勢地位。“阿波羅”計劃積累了豐富的大型工程管理經驗。

    阿爾忒彌斯計劃,主要包括月球以及火星的探索與利用。

    阿爾忒彌斯計劃主要有四個目標:

    形成探索、登陸火星的完善技術,探索先進的新技術、新功能以及新商業價值。在月球上,建立可以生活的區域,從而獲得月球的戰略領導權。擴大航空航天領域的商業活動,增加合作。激勵新一代的STME目標(STME:科學、技術、工程、數學)。

    與阿波羅計劃類似,阿爾忒彌斯計劃,依舊以月球為核心。與阿波羅計劃相比,阿爾忒彌斯計劃擁有質的飛躍。

    為了完成阿爾忒彌斯的目標,美國NASA研發了新型火箭發射系統SLS,利用新型火箭,NASA可以將太空船停靠在月球附近,進行近月生活、探索,進行長期的天空探索生活。

    技術不同

    技術差異科技進步成本降低“‘阿爾忒彌斯’和‘阿波羅’最大的技術不同點在於藉助月球軌道空間站實現可重複登月。”龐之浩談到,宇航員透過“獵戶座”飛船進入月球軌道空間站,平時在空間站中開展科研工作,需要時可使用登月器隨時出發降落在月面任何一點,甚至可將其作為登陸火星的前哨站。這種方式技術上更先進,實施起來也更方便。“既然新的登月計劃突出經濟利益,新的技術也必然成本更低。”

  • 2 # 劍風撩歷史

    阿波羅計劃,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目的是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為載人行星飛行和探測進行技術儲備,阿波羅計劃始於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成功登月,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而阿爾忒計劃,是以希臘神話中月亮女神命名的計劃,提出在2024年以前美國實現載人登月,最終在月球表面建立一個長期生存基地。

    什麼是阿波羅計劃

    冷戰時期蘇聯和美國蘇聯和美國兩個超級大國開始了太空領域的競賽,美國總統肯尼迪1962年宣佈:美國將在1960年至1970年10年之內實現載人登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經過水星計劃雙子星計劃的積累和技術儲備以後,阿波羅計劃於1967年開始正式啟動。1969年7月,美國政府利用土星5號大推力運載火箭,將載有兩名航天員的阿波羅11號送上月球。阿波羅登月計劃第1次使人類近距離的觀察和探測月球,對月球的認知也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阿波羅工程是人類宇航領域偉大的奇蹟和傳奇,是一個時代的象徵,也是人類最為持久的懷念。

    什麼是阿爾忒斯計劃

    所謂的阿爾忒斯計劃,是美國政府計劃5年內安排一名男性和女性航天員在2024年以前重返月球,並最終在月球表面建立一個長期的生存基地並且以這個基地為中轉站進軍火星。而這個計劃以希臘神話中月亮女神“阿爾忒斯”的名字來命名。

    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

    時間上的不同,距離阿波羅11號登月已經有50年了,而“阿爾忒斯計劃”美國政府在2019年7月20號只是宣佈了有這個計劃,至於何時啟動尚無明確訊息。

    技術上的不同,阿波羅登月計劃中使用的登月飛船是上個世紀60年代的產物,雖然當時參與的科研機構和高技術企業眾多,但相距現在畢竟是技術上已經落後很多,使用的火箭是土星5號運載火箭(高度110.6米,直徑10米,質量3,038,615千克,級數3節,推力3408噸,運載能力月球軌道45噸、近地軌道118噸)。“阿爾忒計劃”所使用的登月飛船毫無疑問會在技術上比“阿波羅計劃”登月飛船所使用的技術要先進的多。阿爾忒斯計劃所使用的運載工具,將會是美國航空航天局正在研發的“SLS”大推力超級運載火箭系統。

    時代背景不一樣,當時所處的大背景正是冷戰時期美蘇爭霸時代,有著強烈的政治色彩。而阿波羅登月計劃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阿爾忒斯計劃,是在500年未有之世界大變局,在中美兩國經濟上互相角力,矛盾異常錯綜複雜之時。在世界各主要大國都在不惜餘力的進軍月球,想從中奪取月球資源的背景下產生的。美國政府宣佈將實施阿爾忒斯計劃,不能不說沒有政治色彩,但更多的是經濟利益。

    不管時代怎麼變,50年後的今天中國作為登月的急先鋒,我們一定會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但我們堅信中國已經做好充分的準備,勇敢的面對一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屌絲張益達的形象深入人心,李佳航出道十年,還能轉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