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麗晉州
-
2 # o海納百川o
《水滸傳》的發生地是八百里水泊梁山,在今山東省西南部濟寧市梁山縣境內。
地理位置;今山東省梁山縣。
梁山泊,文獻中也作梁山濼,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梁山縣境內,由梁山、青龍山、鳳凰山、龜山四主峰和虎頭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黃山等七支脈組成,佔地面積3.5平方公里(這幾座山和東平湖就是形容的八百里)。古典名著《水滸傳》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梁山泊原址已經乾涸,東平湖為梁山泊的唯一遺存水域。
“梁山泊”最早見於《資治通鑑》: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4年)浚五丈渠,東過曹濟、梁山泊,以通青鄆之漕。”它的形成,是從五代石晉開運初至北宋,因黃河在滑、鄆、水庫澶、濮等地多次決口,河水彙集梁山周圍,與源於梁山東南的張澤泊(後稱南旺湖)連成一片,形成了以梁山泊為中心的巨濼,統稱為梁山泊。《宋史》卷九十一載:“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黃河又從滑州決口,岸摧七百步,漫溢州城,歷澶、濮、曹、鄆、注梁山泊。”北宋晚期,梁山泊的水域最闊、水勢最大。
-
3 # 牧之國學
梁山泊,文獻中也作梁山濼,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梁山縣境內,由梁山、青龍山、鳳凰山、龜山四主峰和虎頭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黃山等七支脈組成,佔地面積3.5平方公里。古典名著《水滸傳》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梁山泊原址已經乾涸,橫跨東平、梁山、汶上三縣的東平湖和梁山縣馬營鎮的“水泊遺址”(溼地)均為古梁山泊的遺存水域。
梁山泊(讀作pō 一聲),據有關資料記載,從五代到北宋末,滔滔的黃河曾經有三次大的決口,滾滾河水傾瀉到梁山腳下,並與古鉅野澤連成一片,形成了一望無際的大水泊,號稱“八百里梁山泊”,即《水滸傳》中所描繪的“港汊縱橫數千條、四方周圍八百里”的梁山泊。當年梁山好漢正是憑水泊天險“嘯聚山林、築營紮寨、抗暴安良、殺富濟貧、替天行道”,演出了一幕幕驚天動地的俠義故事,一部《水滸傳》名揚天下,水滸英雄舉世聞名。800多年過去了,由於黃河多次決口分洪改道,“八百里梁山泊”泥沙沉積,於是梁山周圍湖泊變成了耕地。而且梁山縣多年來也有引黃河水再造萬畝湖泊,重現昔日“八百里梁山泊”巨集偉壯觀景象的打算。
如今,當年號稱八百里的梁山水泊已經在其原址乾涸。水泊和連天蘆葦,早已蕩然無存。東平湖為原梁山泊的唯一自然遺存水域,梁山縣馬營鎮的“水泊遺址”(溼地)亦為古梁山泊的遺存水域。
唐宋時黃河多次潰決,形成港汊縱橫,山水交錯的八百里水泊,梁山成為湖中的孤山。《水滸傳》第十回、第十一回這樣描述梁山水泊:“山東濟州管下一個水鄉,地名梁山泊,縱橫河港一千條,四下方圓八百里……山排巨浪,水接遙天……阻當官軍,有無限斷頭港陌。遮攔盜賊,是許多絕徑林巒。鵝卵石迭迭如山,苦竹槍森森如雨,深港水汊,蘆葦蕩蕩……斷金亭上愁氣起,聚義廳前殺氣生……”
-
4 # 趙燕雲
《水滸傳》嚴格意義上不是施耐庵的原創作品,它有兩個藍本,其中一個就是宋無名氏所作的《大宋宣和遺事》(因與宋江起義年代相距較近,文中仍然有許多可信之處),該書中對《水滸傳》裡的許多事件,如楊志賣刀、晁蓋等八人智取生辰綱、宋江怒殺閻婆惜、九天玄女授天書等都有非常細緻而傳神的描寫。
最為不同的是《大宋宣和遺事》中寫楊志等十二人是先到太行山樑山泊落草為寇,後與晁蓋、宋江合兵一處。
這裡出現了一個地名“太行山樑山泊”。
我們知道今天山西境內太行山是山東山西兩省之“山”的由來,那麼《大宋宣和遺事》和《水滸傳》中的梁山到底在哪兒?
實則《大宋宣和遺事》裡所說的太行山是指山東泰山。唐宋金元明諸代一定範圍內都曾將“太行“或“太行山”當做泰山的別稱。梁山泊原來具體位置應在今日山東泰安的東平湖一帶。“梁山”當指今山東梁山縣內之梁山。
梁山本名“良山”。《史記·樑孝王世家》有孝王“北獵良山”的記載。“良山”改為“梁山”也是在漢代,有兩種說法。
一說是因樑孝王遊獵而賜。樑孝王劉武是漢文帝之子,漢景帝之弟,封樑王(也是梁園雖好中的梁園的主人)。據說劉武遊獵良山,暴病而亡,遂葬於良山,山名即易為“梁山”,漢景帝還為之樹碑。
《大清一統志》載:“梁山本名良山,以樑孝王遊獵於此而名。”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也記載:“梁山,本名良山,漢樑孝王嘗遊獵於此,因改為梁山。”
一說是因光武帝劉秀為避叔諱而改。西漢設壽良縣,劉秀為避其叔父劉良諱改壽良縣為壽張縣,良山亦易名“梁山”。《山東通志·山川》記述:“梁山考縣本名壽良,因光武帝避叔諱改名壽張,則山(良山)之改良為樑以此。”
我個人傾向第一種。有興趣的可讀我的解讀水滸傳與宋朝的拙作《知宋--從水滸看宋朝犄角旮旯》(即將上市銷售)。
-
5 # 清澈之海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水滸傳》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為元末明初小說家施耐庵所著,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主要故事背景,一百零八個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小說。一百零八條好漢被逼梁山,嘯聚水泊,打著替天行道的大旗,除暴安良,最後被朝廷招安,在與另一隻農民義軍火拼中兩敗俱傷,大部分英雄結局悽慘。
《水滸傳》中梁山泊在山東省濟寧市的梁山縣境內。它是由由梁山、青龍山、鳳凰山、龜山四主峰和虎頭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黃山等七支脈組成。當地政府將梁山故地開發成旅遊資源,吸引國內外遊客。施耐庵高大塑像屹立山門前廣場,“水泊梁山”四個紅漆大字,鐫刻在山腳石崖上。梁山寨倒是一應俱全,但當年水泊的浩淼,以及連天的蘆葦,只能憑後人想象了。
-
6 # 寂寞127450776
山在梁山,,,,水在東平,,,,窮的叮噹響,,,我建議合併,,,梁平弳濟特區,,,,把梁山,,,東平合二為一劃掉泰安歸濟南,,,,鄆城,,,梁山東平,,,陽谷總稱l劃為一市,,,梁州市,,,政府設斑鳩店,,,同意點贊,,,,
-
7 # 求知慾超越一切
我的老家就住在這個屯,我是這個屯裡土生土長的人! 我的家鄉就是水泊梁山!水泊梁山歷史悠久,因一部水滸傳而得名。梁山相傳八百里水泊,現在只剩水泊遺址,東平湖算一塊,微山湖算一塊。2016年開始,注重水面建設,修建山北水庫,和山南平原水庫。梁山從此有水。因此而顯得有靈氣。 梁山人口40萬人多,主要產業 掛車 圖書行業。掛車被譽為全國掛車基地,全國二手掛車最大市場。梁山圖書銷變全國!梁山雖然是老城,現在正蓬勃發展。梁山環城水系已經聯通。四面環水。新城區建設熱火朝天,縣委縣政府招商引資,建設水滸特色度假村。在不遠的將來的梁山會已新的面貌展現給世人,上梁山更具水滸文化特色。我愛我的家鄉水泊梁山,歡迎大家來梁山做客。進了梁山門 就是梁山人!
-
8 # 廚房精品生活館
今天來看,濟南以西140公里外的濟寧市梁山縣的梁山就是當年梁山泊所在地。1985 年水泊梁山風景區被山東省政府首批公佈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8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2013年,水泊梁山風景區的宋江傳說等選入梁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目前,水泊梁山風景區由7條支脈和8個山峰組成。主要景點有一關、二關、摩崖石刻、忠義堂、宋江馬道、號令臺、黑風口、斷金亭等。
-
9 # 歷史寶藏
歷史上真的有梁山泊的,就位於山東曹州府鄆城、鉅野與兗州府壽張等縣間。
話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梁山泊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早在先秦時,今山東地面就有一大湖名曰鉅野澤,又名大野澤,為黃河下游支津濟水、濮水所匯。
唐代後期,這是是一個浩蕩的大湖了,湖面東西百里,南北300裡。後來因為濟水斷絕,黃河泥沙淤墊,湖面日漸縮小。
真正意義上的梁山泊,在五代時期登上了歷史舞臺。
金代後黃河逐漸南移,水源減少,再加上泥沙淤積與墾殖,湖面進一步縮小。
元、明時又有盈縮,但自明初即不斷淤淺。康熙時,景山周圍已全成平陸,村落比密,塍疇交錯,一溪一泉不可得。
參考文獻:鄒逸麟主編《黃淮海平原歷史地理》,第183-184頁。 -
10 # 寒冰12189齊魯
《水滸傳》中的梁山泊,位於今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境內,景區面積4.6平方公里。相傳漢文帝次子樑孝王圍獵於此山,後來逐漸被稱之為梁山,改為梁山縣。又因周圍八百里地皆是水源,又與黃河水相連,故作,八百里水波
由於歷史上的人情事故,地理天氣與環境的不斷變換,《水滸傳》中的梁山也從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開始,筆者對問題只是做了一個大體的介紹。下面就標題上的提問補充幾句:
歷史上《水滸傳》中的水泊梁山位數山東省的西南。地處於泰安、濟寧、荷澤和河南省的濮陽四地市交界處。梁山縣始建於1949.8,人口70多萬,地域面積964平方千米
回覆列表
昨天有朋友問,水滸傳中的梁山泊現在到底在哪裡,歷史上是否真正存在這麼個地方?
這個問題引起了主任的好奇心,畢竟研讀水滸這麼久,作為一部名著,那就是要把它的來龍去脈,把它的歷史背景弄清楚。梁山作為宋江創業起家的地方無疑是十分重要的,畢竟當時朝廷屢派大軍圍剿,最後圍而不能剿,剿了卻沒有效,反而讓梁山一步步做大做強,這裡面除了宋江的帶兵治理有方之外,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梁山泊的地形,水滸中說梁山是三面臨水,只有一面連線陸地,可謂易守難攻。
那麼真正的梁山泊到底在哪裡呢?從今天所有的資料來看,梁山泊是在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其遺存水域在魯西南的梁山、鄆城、東平等縣間。但是這裡面有個問題就是,到底是因為水滸傳的出名,從而有了梁山縣,還是一開始就有這麼個地方呢?其實梁山一直都是存在的,只不過它絕非水滸中所描述那樣,宋江帶領幾萬兄弟在此聚義氣。
真正的梁山,其實只是一座不高的小土丘,連山都算不上,更別說易守難攻了,因為真實的梁山既不雄偉,也不險峻。站在土丘上舉目四望,並不見什麼滿目蘆花,茫茫煙水,更別說什麼“山排巨浪,水接遙天”了。
但是有一點還是存在,比如什麼忠義堂,什麼聚義廳都還在,大家都懂得,這是發展旅遊吸引遊客的需要,和水滸中的場景儼然不是一個東西。
所以,要是問當地人,他們都弄不清楚宋江以前領導那麼多兄弟在哪辦公,朝廷又是從哪個方向進攻的梁山。
山寨版的景點越來越多,名著中的味道卻蕩然無存。這或許是一個通病。就是當我們面對一些文學名著帶給我們知名度、好處、影響力的時候,我們會不斷的製造噱頭,然後把知名度變現。
但是,誰又知道這些東西原來都未曾發生過,它只是存在煙雨名著中,存在一個個人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