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灬極灬星灬

    景帝削藩,引發了七國之亂,戰爭打得兇險,最終還是皇帝取得了勝利。藉著這一波東風,景帝的削藩政策取得了重大成果。

    到了武帝期間,採用了主父堰提出的“推恩令”。之前繼承諸侯國的只能是嫡長子,也就是說最初的封地是多少就一直是多少,這也保證了諸侯國的持續強大。而推恩令則是諸侯王的所有兒子都可以以平分的形式繼承諸侯王的產業,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諸侯國實力就越來越差,完全沒有了與中央對抗的能力,“富不過三代”了。

  • 2 # 大東北的小豆包

    西漢諸侯國的諸侯國主要分為兩類,一是楚漢爭霸時選擇站在劉邦這邊,與項羽進行戰爭中積功封為諸侯王,這類都是異姓諸侯國,二是劉邦建漢之後所封的劉氏諸侯王。

    一、西漢異姓諸侯王的興亡

    楚漢爭霸後,劉邦獲得勝利,當時獲封的異姓諸侯王主要有:

    楚王韓信,楚華人淮陰人,劉邦手下的大將軍,幫助劉邦攻佔關中、攻滅趙國、齊國、降服燕國,要挾劉邦封為齊王,楚漢戰爭後,改封為楚王,後來劉邦設計將其虜至長安,降為淮陰侯,最後被呂后蕭何處死,族滅。

    梁王彭越,楚漢戰爭初期遊離於楚漢之間,後來投向劉邦,長期遊擊於項羽背後的糧道,劉邦稱帝后,封為梁王,後被劉邦以謀反之名發配蜀中,最後被呂后帶回長安,族滅,彭越被剁成肉泥。

    淮南王英布,原來項梁、項羽手下大將,曾經為項羽擊殺楚王熊心,楚漢戰爭後期,搖擺於楚漢之間,最後投向劉邦,直接攻伐項羽身後淮南地區,給與項羽致命一擊,楚漢戰爭後,英布由九江王改封為淮南王,彭越、韓信身死後,英布膽戰心驚,最後英布公開造反,最後被劉邦親征大軍擊敗,身死百越之地,不過英布軍的流矢擊中劉邦,直接導致了劉邦的死亡。

    韓王信,韓王韓信信是南韓貴族,秦末南韓復國後,張良為南韓國相,而這個韓信為太尉,韓王被項羽殺掉後,韓信投靠劉邦,後來被封為韓王,為防備匈奴,南韓遷往代地,但是韓王信抵禦匈奴不利,遭到劉邦斥責,於是韓王信投向匈奴,後來與漢軍作戰是死於戰陣。

    燕王臧荼,臧荼跟隨項羽入關,最後被項羽封為燕王,漢初,臧荼謀反,被劉邦誅殺。

    燕王盧綰,劉邦同鄉,發小、結義兄弟,臧荼被滅後,接任臧荼為新燕王,而後,因為被懷疑與匈奴勾結謀反,盧綰逃亡匈奴,最後死在匈奴,不過其後代後來歸漢。

    趙王張耳,秦末時趙國的國相,隨項羽入關,被封為中山王,而後被陳餘擊敗,投奔劉邦,劉邦稱帝后被封為趙王,後來與劉邦結為親家,其子張敖取了劉邦大女兒魯元公主,張耳死後,張敖成為新趙王,結果張敖手下謀反,最後牽涉張敖,張敖被罷免趙王稱號。

    長沙王吳芮,秦末追隨項梁起義,被封為衡山王,劉邦稱帝后被封為長沙王,不過吳芮是善終,常山國國傳四世,歷經45年,最後絕嗣而亡。

    二,劉姓諸侯國

    劉邦晚年,幹掉了諸多異姓諸侯王,仍舊不放心,及召集眾臣,殺白馬而盟“非劉氏而王者,非功而封侯者,天下共擊之”但是劉邦死後,這個盟約立刻遭到了她大老婆呂后的破壞,呂后稱制後,大封呂氏為王,然而福兮禍兮,呂后死後,諸呂很快被滅族。

    劉姓諸侯王方面,由於漢代採用郡縣制和分封制並用,而劉邦以來,各代皇帝都封自己兒子和兄弟為王,結果在漢朝的異姓諸侯王被殺光以後,劉姓諸侯王也不安生了,開始逐漸由尾大不掉之勢,最終在漢景帝時期,由重臣晁錯削藩引起的各諸侯國不滿,釀成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後,漢武帝繼位,廢除了諸侯國的嫡長子繼承製,轉而釋出“推恩令”即諸侯國王子都有繼承權,於是諸侯國逐漸由大變小,後來已經完全無法對抗中央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對女子一個字的尊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