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制又稱為帕爾制,它是為了克服NTSC制對相位失真的敏感性,在1962年,由前聯邦德國在綜合NTSC制的技術成就基礎上研製出來的一種改進方案。
PAL是英文Phase Alteration Line的縮寫,意思是逐行倒相,也屬於同時制。它對同時傳送的兩個色差訊號中的一個色差訊號採用逐行倒相,另一個色差訊號進行正交調製方式。
這樣,如果在訊號傳輸過程中發生相位失真,則會由於相鄰兩行訊號的相位相反起到互相補償作用,從而有效地克服了因相位失真而起的色彩變化。因此,PAL制對相位失真不敏感,影象彩色誤差較小,與黑白電視的相容也好。
擴充套件資料:
電影和PAL每秒只差1幀,所以以前一般來說就直接一幀對一幀進行製作,這樣PAL每秒會比電影多放一幀,也就是速度提高了1/24,而且聲音的音調會升高。
這就是一些DVD愛好者不喜歡PAL制DVD的原因之一。但是據說現在有些PAL制DVD採取了24+1的製作方法,就是把24幀中的一幀重複一次,從而獲得跟電影一樣的播放速度。
而NTSC因為每秒有30幀,不能直接一幀對一幀製作,所以要透過3-2 PULLDOWN等辦法把24個電影幀轉成30個影片幀,這30個影片幀裡所包含的內容和24個電影幀是相等的,所以NTSC的播放速度和電影一樣。
PAL制又稱為帕爾制,它是為了克服NTSC制對相位失真的敏感性,在1962年,由前聯邦德國在綜合NTSC制的技術成就基礎上研製出來的一種改進方案。
PAL是英文Phase Alteration Line的縮寫,意思是逐行倒相,也屬於同時制。它對同時傳送的兩個色差訊號中的一個色差訊號採用逐行倒相,另一個色差訊號進行正交調製方式。
這樣,如果在訊號傳輸過程中發生相位失真,則會由於相鄰兩行訊號的相位相反起到互相補償作用,從而有效地克服了因相位失真而起的色彩變化。因此,PAL制對相位失真不敏感,影象彩色誤差較小,與黑白電視的相容也好。
擴充套件資料:
電影和PAL每秒只差1幀,所以以前一般來說就直接一幀對一幀進行製作,這樣PAL每秒會比電影多放一幀,也就是速度提高了1/24,而且聲音的音調會升高。
這就是一些DVD愛好者不喜歡PAL制DVD的原因之一。但是據說現在有些PAL制DVD採取了24+1的製作方法,就是把24幀中的一幀重複一次,從而獲得跟電影一樣的播放速度。
而NTSC因為每秒有30幀,不能直接一幀對一幀製作,所以要透過3-2 PULLDOWN等辦法把24個電影幀轉成30個影片幀,這30個影片幀裡所包含的內容和24個電影幀是相等的,所以NTSC的播放速度和電影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