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車三年了,我深深的受此問題困擾。首先,必須明確騎車不是多騎就好,雖然確實有很多大力金剛腿說多騎就能提高,然而事實和經驗告訴我們量力而行更具科學性。同意@馮昕 的答案,但感覺他的回答不全面,因此作個補充。 騎車膝蓋疼一般有三個原因:1.騎行姿勢是一門學問,容易引起膝蓋疼痛的錯誤姿勢需要調整坐墊的位置、坐杆的高度和曲柄的長度,首先從硬體開始,曲柄長度因人而異,建議比推薦值略短一些,公式為:曲柄長(mm)=2.16 x 跨高(cm) 例如本人蛋高79cm,計算結果為168.48,應該用167.5mm的曲柄。預設上自鎖情況下,坐杆高度以踩到6點鐘位置時臀部不會移動為極限,坐墊位置需要參考膝蓋和拇指球(大拇指後的那個最大的骨節,也有叫芝麻球的)的關係,正確位置是踩到3點鐘位置時髕骨(膝蓋內側)和拇指球垂直地面。2.騎行時膝蓋裡的四塊骨頭一直不間斷的摩擦,由關節腔分泌潤滑液並藉由每一次膝蓋的屈伸滲透進關節之間,而且軟組織的養分也需要膝關節的活動滲透進去,這樣應該可以理解為什麼“久站傷骨”了吧,所以騎行時提倡高踏頻低發力來保護膝關節。平路無風環境下,以每分鐘90轉的踏頻騎行能獲得最高效率,環法選手在大集團中通常以每分鐘85轉的踏頻騎行。以每分鐘低於70轉的踏頻騎行屬於自毀膝蓋。3.就算騎行姿態沒有問題了,也無法避免長時間騎行後的膝蓋疼痛,因為騎行運動的單一性和重複性非常容易造成磨損和發炎,唯一能幫助膝蓋減輕壓力的只有你的肌肉力量,當肌肉疲勞以後,膝蓋自然承擔更多的壓力。因為騎行過度產生的損傷常見於“髂脛束綜合症”。……………………………………………如何預防膝蓋疼痛:總的原則是低發力,高頻率,有一個靠牆靜蹲的動作特別有效,能顯著提高膝蓋附近的肌肉力量。假如膝蓋已經有不適的感覺,可以考慮臥床進行膝關節屈伸,幅度從小到大,循序漸進,儘量不要使膝蓋發出異響,沒事多揉揉膝蓋。
騎車三年了,我深深的受此問題困擾。首先,必須明確騎車不是多騎就好,雖然確實有很多大力金剛腿說多騎就能提高,然而事實和經驗告訴我們量力而行更具科學性。同意@馮昕 的答案,但感覺他的回答不全面,因此作個補充。 騎車膝蓋疼一般有三個原因:1.騎行姿勢是一門學問,容易引起膝蓋疼痛的錯誤姿勢需要調整坐墊的位置、坐杆的高度和曲柄的長度,首先從硬體開始,曲柄長度因人而異,建議比推薦值略短一些,公式為:曲柄長(mm)=2.16 x 跨高(cm) 例如本人蛋高79cm,計算結果為168.48,應該用167.5mm的曲柄。預設上自鎖情況下,坐杆高度以踩到6點鐘位置時臀部不會移動為極限,坐墊位置需要參考膝蓋和拇指球(大拇指後的那個最大的骨節,也有叫芝麻球的)的關係,正確位置是踩到3點鐘位置時髕骨(膝蓋內側)和拇指球垂直地面。2.騎行時膝蓋裡的四塊骨頭一直不間斷的摩擦,由關節腔分泌潤滑液並藉由每一次膝蓋的屈伸滲透進關節之間,而且軟組織的養分也需要膝關節的活動滲透進去,這樣應該可以理解為什麼“久站傷骨”了吧,所以騎行時提倡高踏頻低發力來保護膝關節。平路無風環境下,以每分鐘90轉的踏頻騎行能獲得最高效率,環法選手在大集團中通常以每分鐘85轉的踏頻騎行。以每分鐘低於70轉的踏頻騎行屬於自毀膝蓋。3.就算騎行姿態沒有問題了,也無法避免長時間騎行後的膝蓋疼痛,因為騎行運動的單一性和重複性非常容易造成磨損和發炎,唯一能幫助膝蓋減輕壓力的只有你的肌肉力量,當肌肉疲勞以後,膝蓋自然承擔更多的壓力。因為騎行過度產生的損傷常見於“髂脛束綜合症”。……………………………………………如何預防膝蓋疼痛:總的原則是低發力,高頻率,有一個靠牆靜蹲的動作特別有效,能顯著提高膝蓋附近的肌肉力量。假如膝蓋已經有不適的感覺,可以考慮臥床進行膝關節屈伸,幅度從小到大,循序漸進,儘量不要使膝蓋發出異響,沒事多揉揉膝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