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腫麼破
-
2 # 財經汪龍秋實
一、炒房炒股其實是一種投資理財才能,投資理財才能是人在致力於實現財富自由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種才能。被全球投資者譽為世界股神的巴菲特,曾說過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 “一生能夠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於你能夠賺多少錢,而取決於你如何投資理財,錢找人勝過人找錢,要懂得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錢工作。”可見,巴菲特早就在生活中悟出“人賺錢,不如錢賺錢”的道理。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股票資產與優質房產,更能讓自己實現財富自由。B雖然固定年薪只有10萬,但依靠高超的炒房炒股技能已賺1000萬資產。而在完成1000萬資產的原始積累後,再加上自身的投資理財才能,他未來資產再上一個臺階是一個大概率事件。1000萬的資產,10%的年化收益就能實現100萬的收益。對於善於理財的人來說,10%的年化收益並不是一件太難的事。
1988年,萬科正式發行股票,香港商人劉元生買入360萬元的萬科股票。隨後一直增持萬科股票,2006年,劉元生總共持有5827萬股萬科股票,共計投資額大概在400萬人民幣。到2020年,劉元生仍然持有這批萬科股票,目前市值15億人民幣左右,收益370倍。依靠股票投資,30年實現370倍的收益!再說一個房產增值的例子。北京房價過去30年漲了近200倍,年複合回報率近19%。以上事例說明,依靠投資理財,完全有可能實現財富自由。
二、工資收入有天花板效應,不會無限制上漲。工資收入當然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種收入,但要實現財富自由,僅靠工資收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難以實現財富自由的。畢竟,工資收入有個金字塔效應,有百萬以上的年薪的人太少了。A把精力全部放在努力工作上,也有回報,工作10年後年薪達到50萬。但年薪再進一步增加的難度更大。不僅如此,隨著年紀的增加,職場風險也進一步增加。在中國職場,35歲以上隨著體力下降而被辭退的事例屢見不鮮。可見,A收入繼續上漲的前景一點也不樂觀。
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要是合法收入,就無可厚非。我們沒有必要一味吹捧工資收入,而刻意貶低工資外收入。擁有“睡後收入”,應該是每一個人的追求目標之一。職場人士,有必要學習投資理財技能,技多不壓身,對於我們來說沒有一點壞處。B依靠投資理財,現在資產已大幅領先A。未來,仍然在財富收入上依然會大概率領先A。因為,投資理財,對體力要求不高。總之,我認為,B會贏得這場競爭。
-
3 # 耕然夫
如果不把“贏”定義清楚,就無法說誰贏誰輸。所以,先要把“贏”先定義清楚,再看誰贏誰輸。但是在現實中,“贏”的定義沒有唯一性,因為每個人心裡都對“贏”有自己的定義。所以,我們就把“贏”的定義分一下類,看看在這些不同定義下,誰贏誰輸。而最後的分類,是我自己對“贏”的定義。
“贏”第一類定義:誰掙錢掙得多。
按照這個定義和標準來判斷A和B誰贏,那當然是A贏。A的年薪全部都是現金,而B手裡儘管有千萬資產,但資產不一定能變現,尤其是房屋類的資產。所以,從誰掙現金掙得多,那一定是A贏。即便把歷史往前推,A也是從年薪三四十萬在第十年達到五十萬。
“贏”的第二類定義:看誰的總資產多。
總資產,包含了現金和非現金的資產,從總資產的數值上來看,B顯然更多,所以,以此為標準,B是贏家。
“贏”的第三類定義:論職場能力,當然是A贏,因為A在職場努力工作十年,並且把年薪做到了五十萬,無論是專業技能,還是概念技能,或者人際技能,抑或是三者合併的綜合技能,A都是贏家;B醉心於炒房炒股,十年內並沒有把精力放在職場能力的提升上,而且十年後年薪僅僅只有十萬,職場上算是一個Loser。所以在這樣的定義下,當然是A贏。
“贏”的第四類定義:生意頭腦。
職場和生意頭腦自然是兩回事。A把十年的精力放在了職場的能力上,B把十年精力放在了炒房生意和股票生意上,而且已經用資產證明了自己的生意頭腦,所以如果把贏的定義放在誰更有生意頭腦上,當然是B贏。
“贏”的第五類定義:誰開的車最好。
車是需要用現金去購買的。從現金本身來講,A更多一些,更有實力用現金去買車,而B的現金放在了房產和股市裡,年薪又不高,自然在買豪車上不如A更有可能性。所以,如果看誰的車好,A贏是大概率事件。
“贏”的第六類定義:誰的房子買在北上廣深。
按照這樣的定義,一定是B贏。千萬資產,在北上廣深,至少應該有一百平的房子;而以A手裡的現金在北上廣深買一百平米的房子,有難度。所以,如果看誰的房子在北上廣深,那B贏是大概率事件。
“贏”的第七類定義:健康地活著。
如果按照誰能健康地活著,則無法一下子給出準確的判斷。你有一百萬也好,你有一千萬也好,你是年薪五萬也好,你是年薪一億也好,誰最後進入太平坊,誰就是贏家。所以,如果A先進太平坊,那B自然也就贏了,如果B先進太平坊,那A自然也就贏了。你有億萬別墅,你有豪車和上億現金、資產,到了太平間,那些東東沒有一樣是你的。那個活著的,哪怕一個月只有三千工資,也可以品茶喝酒會友旅行,享受人間之樂,活著自然就是“贏”。如果兩個人一起去了太平間,那就看誰信上帝,上了天堂而成為贏家,誰在人間做壞事最多下了地獄,成為輸家。
其實,如果為了掙錢而活著,是在是一種悲哀,因為一輩子做了錢的奴隸,哪裡還有什麼贏之說。能夠在法律和道德的準繩下,做一些對社會、對家人有意義的事,走了之後還有人能夠常常惦念生前之好,算是贏。話說回來,這個世界,誰能贏得過天堂或地獄呢?好好活著,健康活著,自由活著,給世界留下自己的好,至少沒有輸。
-
4 # 巴山夜雨涮鍋
以當下狀態而言,B是贏家;以未來狀態而言,A是贏家。
我這裡先把重點放出來:關鍵在於B這個資產千萬還不夠多。一千萬,也就是北京或者上海一個普通的三居室住宅而已……如果是B資產上億,那我就要說B是贏家了。
下面稍微分析下吧。
一般而言,衡量人是否贏家,有很多標準,比如事業、名譽、愛情、身體、財產等等。但其他因素題目都沒說到,那麼比的就是經濟。通俗說,誰有錢誰贏。
A努力工作,目前年薪50萬。有多少資產沒說。但既然沒說,那麼應該是比B小得多,姑且算有200萬吧(比如北京一套小房子有貸款,或者成都這種準一線城市一套大房子有貸款)。也就是說即使A從一畢業就掙年薪50萬,十年也才500萬。更何況一畢業50萬是不可能的,必然是循序漸進。所以A這10年最多掙二三百萬左右。其中大部分可能都投入現有資產的購置了。
而B,目前淨資產已經是1000萬以上,是A的4倍。從這個角度說,當然B贏。
但是,看未來呢?
A在工作10年後就已經是年薪50萬了,應該是遠遠超出一般人的存在。所以他選擇的這個行業,應該是非常有利於發揮他自身特長。畢業10年也就是30多歲能夠到年薪50萬,未來是還有上升空間的。這個上升空間不光包括職務上的,也包括他處在這樣一個高薪階層,能否接觸到的機會,能夠建立的人脈,都可以達到新的高度。所以在未來,A是可能有更高提升的。年薪到100萬量級,應該也就是數年之間的事。
而B,確實資產能有千萬,已經非常令人羨慕了。就算是把這資產用於吃利息,每年也能收入數十萬,基本持平A當前的年薪,也可以稱為財務自由。但是,如前所說,這個上千萬的資產,也不過相當於北京或者上海的一套大房,或者成都、杭州的兩三套大房而已。關鍵B自己工作10年年薪還是隻有10萬,這方面上升的空間應該不大。而1000萬作為資產,雖然足夠享受人生,但也稱不上是天文數字。憑藉1000萬資產也很難實現新的突破。在和A這種職場精英的長期角逐中,後續A能夠加速,而B只能勻速,兩者差距會漸漸縮短,最後B被A反超。
有人說,憑什麼B就不會繼續增加收入呢?他當初炒房炒股掙了1000萬,憑什麼說他以後不能繼續炒房炒股掙錢呢?
這是因為炒股本身就有賭博因素。就算B是一個炒股專家,他也不能保證只賺不賠,更何況從描述來看B並非什麼真正的股神,只是運氣好買對了(否則他早去金融機構工作了)。而買房,顯然B是抓住了從2008年到2018年這十年房價大漲的機會買到的(不然年薪10萬如何買得起千萬資產)。這些成功的路子,未來都是難以複製的。一味想要複製輝煌,很可能一腳踏空,反而賠掉現有資產。
因此,當前B是贏家,未來A是贏家。當然,相對於我,兩位大哥都是贏家。
-
5 # 不凡之想
回答A肯定贏的基本上是無房一族,至少是不屬於B的一類人。
正確的答案是“不一定”。
首先要定義什麼是贏。沒有定義清楚問題,就沒法做出正確的回答。賺的錢多算贏還是為社會做出貢獻多的算贏。比如你要確定是李佳琦是贏家還是吳光輝是贏家(吳是C919大飛機總設計師)。
很多讀者就會說,咱也沒啥大志向,就想多賺點錢,過好自己的日子。那就權且當我們都是沒追求的人、都是俗人,都是以賺錢多者為贏,那後面以這個標準為準。
那問題就變成了:A、B兩人是同學,A上班一族,努力工作,十年後的今天年薪50萬。B炒房炒股,目前年薪10萬,但資產千萬。就財富的總量而言,當下是B>A,問: 如果AB各自維持當下的生存模式或者是賺錢模式,N年後A能否>B ,概率多大?
回答:
根據A、B已經工作10年的已知條件,大概推出A、B的年齡大概在35歲。
A在這個年齡還在打工,並且能給出50w的年薪,說明A所在公司有一定規模,至少也是個中型公司,職位應該是到總監這個級別了。但並未提到A是否有公司股權,也沒提到所在公司是否有上市的機會。
B專職炒房炒股,身價千萬。如果他一開始就打過工,說明其家境很好,不用為吃穿發愁,還能拿到家裡的資金投資。如果他也打過幾年工,只是後來改為投資了,能有今天成績,說明其投資能力不錯。
假設社會經濟不發生大的變動,則A永遠無法追趕上B。因為A是靠出賣勞動力為生,而B靠投資為生,已經不屬於一個象限的人了,後續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因為A很快就會遇到中年危機,但他不會投資,也沒歷練過投資,當遇到中年危機後,可能連生存都可能有困難。前不久看到一個扎心的帖子,貼出來扎一下A類的讀者。
【普適性職業生涯】
碼農:25歲軟體工程師——28歲高階軟體工程師——32歲架構師——35歲外賣騎手
產品:25歲產品經理——28歲高階產品經理——32歲產品總監——35歲滴滴司機
運維:25歲運維工程師——28歲高階運維工程師——32歲運維總監——35歲淘寶店主
運營:25歲運營專員——28歲運營經理——32歲運營總監——35歲微商
HR:25歲HR專員——28歲HR經理——32歲HR總監——35歲友邦保險
假設AB的賺錢路徑發生較大改變,那要看改變的方式,方式不同結局會差距很大。如果來一次打土豪分田地,那A>B。如果發生大的通脹,那麼B>>A。
那有沒有可能A>>B呢? 有,那就是A持有公司不太少的股份,並且A所在公司上市了。但這種機會又有多少呢?
有人說,A可以創業而B不會創業,所以A打敗B的機會很大。那我告訴你,創業是九死一生,如果A已經打了10年工還在打工,說明他內心的創業動力並不強。如果A的創業動力很強,就不會打10年工。
所以,不要迷信A的生存模式。靠出賣勞動力的生存模式,是脆弱的。
對沒有那麼命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人而言,人生最終要靠投資才能成為贏家。
-
6 # 比特幣狙擊手
你好,我是導師說K線。我來幫你回答這個問題。
A完勝。為什麼?讓我們看看未來。不要看現在和過去。現在比較靜止資產是沒有價值的!
事實上,他們就像兩家上市公司。就像高科技產業一樣,雖然沒有廠房和土地,但它有戰略思維、行動力和為未來而戰的人才。B就像一個擁有大量土地、廠房和機器的裝配線工廠(我記得過去沒有日落工業)。雖然看似堅挺,但未來風險很大,有可能被時代淘汰。想想馬雲,你就會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1,從靜態資產到現在,B似乎非常成功。但這隻意味著B在過去的投資過程中有很好的預測和結果,但他失敗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事業。如果B是一個專業的投資人士,他在投資和事業上都有很好的收穫。但B不是。B的年薪是10萬元。他是個業餘的股票和房地產投機家。這種投資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這並不意味著他可以繼續抓住其他投資機會,在未來繼續獲得超額利潤。例如,這是一樣的。如果你有好的性生活,偶爾玩耍,你最終的勝負並不意味著你的能力。
2,他工作了10年,現在大約35年了。這是職業生涯的黃金時代。未來10年,他將在過去10年的基礎上加Sagitar飛。現在A的年薪已經達到50萬元,所以他很可能在三五年內達到100萬元的年薪,在十年內達到200萬到500萬元的年薪。他一生職業生涯的迴歸將是他最大的收穫。未來10年,雖然B的事業發展良好,但起點遠遠落後於a,也許10年後,他的年薪最多將達到50萬。如果我們展望未來,誰能在這一生中賺多少錢?
3,我們對穩定收入瞭解多少?什麼是風險回報?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項投資,那麼你的技能和社會評價就叫做穩定回報。而你用自己的錢購買的房屋和資產的未來價格變化就是風險回報。我一直認為,年輕人畢業後最大的投資應該是為自己,所以他最大的回報就是事業的崛起和對自身價值的社會評價。A得到社會評價,而B的評價明顯低於A。
在進行投資分析時,歷史業績和歷史業績僅供參考,而未來趨勢分析則是由其內在價值決定的。內在價值風險是最基本的投資決策。用這個想法來吸引A和B的學生,你明白嗎?
如果他們現在都60歲了,我們需要羨慕B。但是這麼年輕,未來正處於黃金時期,路還很長,一點也不羨慕B,也許5年後,A可能趕不上了吧!
真正的社會是一代又一代人所希望的。否則,將有兩個富裕的一代。你在為什麼而戰!
-
7 # 投資新勢力
如果偏要選一個的話,我認為A贏了。大家如果看字面的意思,都認為B贏定了,這裡面有一個變現的問題,也就是說B的賬面資產比A高,但是沒有變現的話,這部分資產就是賬面價值,而且A的現金流比B多。
先說A。
年薪50萬要麼就是管理工作的崗位,要麼就是重要的技術崗位,肯定不會是普通階層,也就是說A的淨資產是本人,自己的升值空間決定了未來的價值,這個世界上最好控制的也就是自己了,而且A的價值只會增加,減少的概率很小。
也就是說A隨著時間的增加,只會升值,因為經驗和能力,比B值錢很多,而且是時間越長越值錢。
B現在來看總資產比A高,但是這裡面有沒有負債呢?B的總資產是房子的價值,但是並沒有變現,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賬面價值,就像你買了一支股票,10元買入,持有了10年,變成了1000元,但是你還是沒有賣出,那麼如果一直持有的話,可能又變回10元。
B的抗風險能力比A低了很多,在一個房價只升值的不會貶值的經濟週期,B的資產增值率會大於A,但是沒有什麼經濟週期是會一直上漲的,所以B的抗風險能力沒有流動資金,比A低很多。
可能有人會說,只要B變現了,那麼他就超過A了,理論上是這樣的,B變現了,總資產變為正,流動資金多肯定會超過A,但是A每年的增速是一定的,甚至還會加速,但是B如果變現的話,增長率肯定下降,而且B的自身價值不高,如果不投資的話,增長率是比A低的,投資的話有很大概率失敗,要是失敗,那麼B的資產很快就被A超過了。
當然也有可能B的變現投資成功了,那樣的話,A可能奮鬥一輩子也追不上B了。
總結。
這裡面最關鍵的就是自身價值和經濟週期,也就是我們長說的,雞蛋不要都放在一個籃子裡,A的自身價值是每年都增長,但是這裡面有一個是平臺和年齡的問題,如果在好的平臺發展空間很大,在不好的平臺有一個年齡的限制,可能未來都不會有什麼發展了,而B的房子如果不變現就是表面資產不是淨資產,隨時都有可能變為負,如果變現了,再投資的話,有失敗的風險,也有成功的可能,投資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而且需要承擔巨大的風險,但是投資也是增長率最快的價值體現,我認為A贏了,是因為B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如果說B是通過自身的專業知識在房地產領域獲得了超額回報,那麼B的自身價值就很大,B贏的概率就大了,兩個人做比較,首先比較的是自身價值,投資界有一句話,先贏不算贏,一個人的能力,不是靠總資產來判斷的,你永遠也賺不到自己認知以外的錢,即使運氣好賺到了,也會憑自己的實力虧回去。
-
8 # 小凌子悟職場
先說個真事:
我們村兩個同輩翹楚AB,都非常強勢,不甘人後,但最後人生不一樣。
A通過自己的努力跟著一個師傅,學習到了相應的技能,積累了一定的財富。
而B選擇參加成人高考,進入了大學,又修得了研究生,繼續深造,畢業之後,開始炒股,可賠得血本無歸。
而後B可憐楚楚的向A借錢,A慷慨相助,這時候A的內心是快樂的,畢竟當初同為一條起跑線上,現在已經看到了差距,向全村證明自己比B強。
可B利用這段時間痛定思痛,沒有放棄投資之道,而是利用借來錢實現了人生的華麗逆襲。
當B加倍還款的時候,A只拿了自己借的錢,其中心裡五味雜陳。
迴歸正題:我認為是B贏了,現階段B雖然年薪只有10萬,但資產千萬。可能這個年薪只是他的一份普通工作,而全部精力都放在炒房炒股這裡,最後獲得千萬資產。
這有點像我們生活中的兩類人,A是第一類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通過自己不懈努力奮鬥,走上了中高層領導的崗位,達到年薪50萬。
這類人前景會越來越好,一步一個腳印才走到了今天這個位置,他也會在這個位置倍加的珍惜。
不管是人到中年,還是陷入某個困境,他都能憑藉紮實的功底,不至於輸得太慘,但估計到老,也就是這個樣子,不是太好,也絕不是太差。
B像我們生活中的另一類,他們思維活躍,健談,眼界開闊,喜歡投機,喜歡投資,快速掙錢。
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快速積累財富,不論是在少年中年老年,他們永遠是同輩中的翹楚,讓人無法望其項背。
或許經歷少年得志吃虧,但大徹大悟後,也正是他們快速崛起之時,很少有能被打趴下。
就像當年,無論是新東方遇到困境,還是史玉柱的再次崛起,他們兩個的能夠重新再來,全部得益於身邊有一群人這樣幫他們。
而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同一類人,有著超乎於常人的情商,智商,眼界,惺惺相惜,互相幫襯,到了那個位置,那麼那個位置的資源將會共享。
生活中如果我們沒有B那樣的聰明才智,那還是選擇做A,穩紮穩打,自得自樂,一輩子可能贏的不多,但絕對不會輸。
大家覺得呢?
-
9 # 宇行者
從財富角度
1.短期來看,僅從財富來衡量,現在這個時點看肯定B是贏了。
2.從長遠來看,誰贏取決於A與B的專業技能的深度和廣度,因此也是一分為二看。目前看,A的職業生涯勢必讓他的專業技能更紮實,有獲得長期正向回饋的砝碼,並且這種技能會隨著他的努力不斷的得到提高。說到B,從表面看,如果他是以賭博的心態或者炒客的角色進入到投資領域,搭著中國資產泡沫的便車,成為了資產上千萬的人,那麼這種賭性會讓他在以後的資產價格回跌中嚐到苦頭。但若他是靠自己的分析和理財知識,從而對市場資產價值漲跌進行了判斷,投資獲益到今天,那麼不得不說,B未來獲得更多財富的概率更大。因為這個社會上從來不缺努力工作的人,但未來真正能掌握社會資源的人肯定是會利用資源的人。
從其他角度——社會地位儘管B看似更符合當下對成功的定義,但若從社會地位來看,有時候錢並不是衡量的唯一標準,比如屠嗷嗷和袁隆平兩位前輩,以他們的貢獻和社會地位,難道不算人生贏家?因此,A或許在職場上會被認為是更成功的那個,因為年薪五十萬至少是個企業的中高層了,那麼在該領域所積累的專業技能以及人脈廣度是B很難在短期獲得的。同時人在從事的事業上有所成就,所帶來的自我肯定感和幸福感也是通過金錢買不到的。但人生從來都是一個過程,社會地位也可能因為一個事件一落千丈,比如近期阿里某高管事件,但總的來說,每個人的際遇不同,每個人獲得的成功與幸福感來源並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論。
誰贏?人生的對手從來只有自己儘管我們生活中,常常會與身邊的人做比較,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事業、金錢、愛情、親情每個角度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感受,誰能說自己每一方面都能贏,贏了甲那麼乙、丙、丁呢,贏了現在,未來呢?短短几十載,每個人所看重的東西不同,得到了又期許更多,總是不滿足,我們可以去學習別人的長處,但盲目的去對比,會顧此失彼。想起一句話“當你躺在棺材的那一刻,你腦中浮現的是什麼?你只會從縱向的追溯自己的一生,起起伏伏、過得好與壞,都只有你自己。”所以人生苦短,何必把快閉眼時都不會想起的人當成自己前進的錨,人的對手永遠都只有自己,只要努力比過去的自己更好就是贏!
-
10 # 濤哥的慢生活
輸贏,在競技比賽中有明確的標準,輸就是輸,贏就是贏。然而在生活中,輸贏沒有一定的標準,所以很多時候不能片面的看待輸贏,或者是過分的追求某種其實不存在的輸贏。
資產多就是贏存在這種認知的不在少數,這裡所謂的資產可以理解為錢或其他資產,包括不動產等。其實沒錯,在一切向“錢”看的社會,錢是多麼的重要,有錢能使鬼推磨,無錢萬萬不能,所以會有一部分人不惜一切手段找錢,掙到錢就認為是贏了。殊不知往往人的貪念無限,錢越多越不滿足,很多也會導致最終落敗。當然如果一個人什麼都沒有了,只剩下錢,相信也算不上真正的贏家。
權利大就是贏與金錢對應的當然就是權利了,很多人嚮往官場的風光,認為官做得越大就算贏,當然權利和金錢有時是關聯的。為什麼會有這種認知呢,也許是看到某些當官的可以利用各種資源為自己及家族牟利,還有表面上的那種官氣。其實權利越大,承擔的責任也就越大。試想留一生臭名的大官,誰會認為他是贏家呢。
回覆列表
既然要比輸贏,比的當然是當前的狀態,而非尚未發生的可能性
首先先說第1點,既然你現在在問這兩個人誰贏,那麼我們比較的基礎就應該是這兩個人當下已經發生的狀態。
好比我們問兩個學生,哪個人學習好,肯定比的是他們當下的考試成績,而不是預測他們5年之後誰的成績更高。
因為未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誰都沒有辦法斷言,未來一定會怎樣。
如同很多人想的那樣,炒房炒股未來可能會虧,可人家也有可能賺的更多呀?
努力工作,未來可能繼續升職加薪,但也沒準公司突然倒閉,員工突然失業啊?又或者再努力5年,眼看35了,直接被公司“優化”掉……
未來本身就是不確定的,我們不能僅憑自己的喜好去選擇性的篩選未來,來做出一些錯誤的判斷。
而且,當下你拿在自己手裡的資產和錢,正式奠定你未來將會如何的一個重要基礎。
即使從發展的眼光來看,A真的比B有優勢嗎?事實上作為普通的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看到一個逆襲的故事,然而很遺憾的是,現實世界並非按照我們的期望來制定自己的規則和運作方式的。
很多人都在說,a在未來的發展前景更好,但事實上只要稍有常識和稍作觀察,我們就能很輕易的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你當下手中掌握的資源越豐富,你未來所面臨的可能性也就越多。
如同前面那一部分說過的,很多人會說,A現在的工資已經很高,未來也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等等,但這只是選擇了某一個片面做出的判斷而已。
我們換個場景來想一下,再過5年兩個人都35歲了,兩人的公司都要開始“人員優化”,而且倆人都被“優化”掉了,這時兩人面臨的是什麼情況?
B手裡攥著千萬資產,現金也好,房產也好,哪怕不能直接去養老,但至少生活無憂。
而A呢?房貸還要還15年,老人身體漸漸衰弱,自己精力也大不如前,這時候他還能談什麼生活,談什麼未來?
好,即使我們說他們不一定會面臨失業,那麼我們來說一些大家普遍會遇到的情況,比如子女的教育問題。
A能做的選擇是在當地城市裡頭大額貸款,再買一套學區房,儘管年薪50萬,但還是要咬咬牙,勒一勒褲腰帶的。至於小學之後,初中怎麼辦?那隻能等下一步再去考慮了。
B呢?找一傢俬立的國際學校,學費很貴,一年下來要20來萬,但是基本上小學、初中、高中、留學,一路已經安排妥當了。總共算下來要300多萬,不過沒關係,人家賣套房就安排好了,而且還給自己贏得了十年的時間……
很多人喜歡把一句古話掛在口邊頭,叫:富不過三代。
可是從我們大家看到的情況來看,只有少數人的富有止於三代,可是絕大多數的窮卻是世世代代的……
原因很簡單,你手頭掌握的資源總量,事實上正決定著你未來能夠獲取到的可能性。
那普通人應該怎麼辦?說了這些,那普通人應該怎麼辦?辭職去炒房炒股嗎?
顯然並非如此……
在題目中的這個對比其實隱藏了一個很大的陷阱,那就是如果把a、b兩個人放到人群當中,分別代表不同的人群選擇的話,你就會發現這本質上是一種不對等的對比,因為完全沒有考慮他們過去所承擔的風險勞動。
1000個B去炒房炒股,也許990個人都賠的底掉,只有剩下那10個人掌握了千萬資產。
1000個A去努力工作,100個能做到年薪50萬,200個人做到年薪30萬,最差的那100個人,一年也能掙個3、4萬足以餬口,買房雖然沒指望,但節省一些還是能小有積蓄的。
這時候,你拿B當中的“絕對少數”,去跟A當中的“普遍情況”做對比,然後問誰輸誰贏,這真的合適嗎?
要知道B已經贏過了99%的“其他B”。又怎麼可能輸給A?
因為這種這種對比就是a當然要分解,那就是我為什麼不去找?
而且這種對比會給A造成一個很大的錯覺,那就是:既然炒房炒股能掙錢,我為什麼不去炒房炒股呢?
當然a也可以去炒房炒股,但是它有極大的可能性不是成為作用千萬資產的B,而是成為賠個底掉的那99%的“其他B”們。
但是,B可以繼續做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不是因為他比A更能幹、更聰明,只是以為他已經有了“賠的起”的底氣罷了。
事實上,對於每個人來說,你之前的選擇,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我們之後的發展方向與思路,如果一開始就選擇了某一條道路,不管是風險,還是穩妥,我們需要做的都是過好自己的生活,根據自己的選擇做出明確、可行的生涯規劃。
而不是去“意淫”自己的突然成功,或他人的突然失敗,這些事情對於我們的生活來說,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
分享越多,收穫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