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幻夜隨風
-
2 # 橙心社
這大概給了我們一個足夠的解釋,即為什麼明明文學創作是文學創作,是虛構的世界虛構的故事,但是人們還總是想要用刻板的現實經驗去認識這個虛構的事件呢?一來,是因為我們是人,我們如果不憑藉現實中人的經驗人的慣用邏輯來思考,那麼一件事本身就可能變得無從認知,且我們是人,所以也就決定了從我們出發的思考就是人的思考模式。再來,一個和我們的現實毫無聯絡可言的事物很有可能就不構成意義了,如果我們試圖斬斷一樣事物與現實的聯絡,那麼你的大腦最後可能設定不願意對此產生什麼興趣了,反過來,我們也自動自發地喜歡尋求虛幻與現實的聯絡,作品角色和我們之間的共鳴,這才使我們感到滿足。
另外,無論作品中的角色本身是不是人類,作品的故事構架是否足夠天馬行空,文學創作本質的核心始終是“人”(或許有的時候這個人並不以人的直接形式存在,甚至只是以人的理念、組織的架構等抽象概念來體現),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從人的想法去分析關乎人的作品並沒有什麼不對頭的地方。不過有一種情況則不同,確實我們看到有一些人願意非常武斷地使用自身的經歷和想法去套到他人身上,與其說用現實中“人”的想法來推測虛構人物,倒不如說這部分人是用現實中“他自己”的想法來推測虛構人物,而不願意給予這個人設一點點自由的空間,不願意接納一點點背景設定下允許滋生的不同於其自身所處現實的境遇,不願意去從人物的角度思考問題,對於這種情況,其實多半是有些叫人遺憾的,因為這毫無疑問是會影響到閱讀體驗的。
文:JOJO
動漫中的人物大部分情況下是以人類為原型的。
從古到今,人類有多少種情緒和性格也就可以說明動漫中的人物有多少種情緒和性格,而且動漫大部分情況下還是講邏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