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打芭蕉滴答滴
-
2 # 珊姐的生活記錄
婚鬧婚鬧,是中國傳統的婚俗,包括“鬧伴娘”、“鬧新娘”、“鬧洞房”等。相傳紫微星下凡指點賓客用嬉戲說笑聲驅走洞房裡的魔鬼,保護新人;人們從鬧房戲婦中,表現了對異性的某種挑逗,發洩出來便可克服既羨且嫉的心理。相反來鬧的人如果少了,不熱鬧,就表示辦婚禮的主家平時為人處世不夠好,人緣差,這家人也自覺臉上無光。
-
3 # 使用者3779878489421
婚鬧習俗不可取,應該取締陋習,文雅高尚的可以保留,比如讓新娘吃綁在新郎腰部的香蕉就不要保留,還有伴郎伴娘不認識就互相“調戲”等
-
4 # 在東方8
關於鬧洞房的最早史書記載是始於漢代先秦時期,孔子在《禮記R26;曾子問》中描述當時的嫁娶情景時說:“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燭,思相離也;娶歸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主要是說嫁女兒的家庭,為了表達對女兒的思念,三日之內不熄蠟燭,希望女兒隨時回來。而娶媳婦的家庭,要照顧到嫁女兒家庭的心情,三日之內不要從事任何的慶祝活動,以安慰新娘父母的思女心情。這也反映出中國先秦時期純樸的婚禮習俗。
在古代鬧婚實際上是對新婚夫妻的一種祝福,並且結婚是個比較高興的日子。既然是個高興的日子,氣氛就不能太尷尬,為了把這喜慶的氣氛搞起來,就逐漸形成了鬧婚的習俗。
古代處於封建社會,大多數情況下,結婚男女雙方並不相識,而是盲婚啞嫁,結婚當天男女雙方難免有些矯情。為透過鬧婚讓夫妻雙方做出一些比較親密的動作,就能夠快速的使雙方快速的親密起來,進入夫妻角色,同時也能緩解下尷尬的氣氛。
婚鬧本是中國的傳統婚姻習俗,比如人們常說起的鬧洞房就是婚鬧的形式之一。但是21世紀初以來卻出現了很多離奇的婚鬧形式,有的甚至傷風敗俗,影響社會風氣。民俗專家呼籲,變了味的婚鬧要不得,婚鬧要遵守社會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