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050248142867

    謝邀。不僅有謝冰心的叫法,還有周魯迅的叫法,蔣丁玲的叫法。謝婉瑩,乳名瑩哥,筆名冰心,以筆名行世。謝婉瑩沒有字,十九歲發表文章,怕被人認出來,尤其是如果文章寫得很屎,用真名就全毀了。於是她就吟了古人的兩句詩,發明了“冰心”這個筆名,如果人們罵,就再換別的筆名,沒想到居然得到了很多表揚,索性就用下去了。所以,人們在很長的時間誤以為冰心就是謝婉瑩的字,故而常常稱呼她為謝冰心,但冰心從來不這麼叫自己。遭遇同樣對待的還有魯迅。魯迅,原名周樹人,諢名迅哥,魯迅只是其中一個筆名,最為常用。但民國甚至建國以後,很多人都在稱呼這個人的時候,誤作“周魯迅”(《我對周豫才君之追憶與略評》)。這顯然十分拗口,之所以有這種感覺,是因為,魯,本身就是個姓,是魯迅他媽的姓。作為一名優秀的批評黨,周樹人必須是換暱狂魔,以防不測,加上他本身寫文章就不忌口,因此必有狡兔三窟的覺悟。周樹人十一世,名喚“迅行”,寫完《狂人日記》,覺得又得換暱了,於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單取一個“迅”字,但一個字的筆名總是不好的,又冠上他媽的姓,這就是“魯迅”這個筆名的由來。姓前加姓,會讓人感覺彆扭,但並不意味著沒人這麼喊他們。再譬如丁玲,原名蔣偉,字冰之。後來用的筆名丁玲,取自“丁冰之”,因為她是女性解放運動的倡議者,所以宣稱隨母性,改稱“丁冰之”。她寫文章起筆名,一度署名是“彬芷(冰之的柔化讀法,你感受一下)”“曉菡”這種女性化的名字。但最常見的,就是將名字“丁冰之”裡的“冰之”換成“玲”,直接用作筆名,所以叫做丁玲。可惜依然有人叫她蔣丁玲。來個特寫:杜甫,字子美,排行老二,自號少陵野老,官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管他叫杜二甫,杜子美,杜少陵,杜拾遺,杜工部,都是可以的,而且個個叫得響亮。現在單論筆名,也應當算作名號裡的一個,如果不是本人反對,給筆名前頭冠上姓,沒有什麼不可以。硬說不可以,可能僅僅只是沒人這麼喊,你這麼喊大家不習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作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