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世代相傳的古俗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可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紀念屈原呢?原來在屈原故鄉流傳著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
屈原投汨羅江之後,有天夜裡,屈原故鄉的人忽然都夢見屈原回來了。他峨冠博帶,一如生前,只見面容略帶幾分憂戚與憔悴。鄉親們高興極了,紛紛擁上前去,向他行禮致敬。屈原一邊還禮,一邊微笑著說:;謝謝你們的一片盛情,楚華人民這樣愛憎分明,不忘記我,我是死而無憾了。話別談舊間,眾人發現屈原的身體已大不如過去,就關切地問道:;屈大夫,我們給你送去的米飯,你吃到了沒有?沒有;謝謝,屈原先是感激,接著又嘆氣說:;遺憾哪。你們送給我的米飯,都給魚蝦龜蚌這般水族吃了;鄉親們聽後都很焦急:要怎樣才能不讓魚蝦們吃掉呢?屈原想了想說:如果用箬葉包飯,做成有尖角的角黍,水族見了,以為是菱角,就不敢去吃了。
第二年端午節,鄉親們便用箬葉包成許多角黍,投入江中。可是端午節過後,屈原又託夢說:你們送來的角黍,我吃了不少,可是還有不少給水族搶去了。大家又問他;那還有什麼好法子呢?屈原說:有辦法,你們在投放角黍的舟上,加上龍的標記就行了。因為水族都歸龍王管,到時候,鼓角齊鳴,槳橈翻動,它們以為是龍王送來的,就再也不敢去搶了角黍,就是現在的粽子。
從此端午節包粽子、划龍舟的習俗,就由屈原的故鄉傳向全國,由古代傳到今天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華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這種世代相傳的古俗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可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紀念屈原呢?原來在屈原故鄉流傳著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
屈原投汨羅江之後,有天夜裡,屈原故鄉的人忽然都夢見屈原回來了。他峨冠博帶,一如生前,只見面容略帶幾分憂戚與憔悴。鄉親們高興極了,紛紛擁上前去,向他行禮致敬。屈原一邊還禮,一邊微笑著說:;謝謝你們的一片盛情,楚華人民這樣愛憎分明,不忘記我,我是死而無憾了。話別談舊間,眾人發現屈原的身體已大不如過去,就關切地問道:;屈大夫,我們給你送去的米飯,你吃到了沒有?沒有;謝謝,屈原先是感激,接著又嘆氣說:;遺憾哪。你們送給我的米飯,都給魚蝦龜蚌這般水族吃了;鄉親們聽後都很焦急:要怎樣才能不讓魚蝦們吃掉呢?屈原想了想說:如果用箬葉包飯,做成有尖角的角黍,水族見了,以為是菱角,就不敢去吃了。
第二年端午節,鄉親們便用箬葉包成許多角黍,投入江中。可是端午節過後,屈原又託夢說:你們送來的角黍,我吃了不少,可是還有不少給水族搶去了。大家又問他;那還有什麼好法子呢?屈原說:有辦法,你們在投放角黍的舟上,加上龍的標記就行了。因為水族都歸龍王管,到時候,鼓角齊鳴,槳橈翻動,它們以為是龍王送來的,就再也不敢去搶了角黍,就是現在的粽子。
從此端午節包粽子、划龍舟的習俗,就由屈原的故鄉傳向全國,由古代傳到今天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華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