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四十六》
漢桓帝劉志延熹三年(公元160年)
赦天下,詔求李固①後嗣。初,固既策罷,知不免禍,乃遣三子基、茲、燮皆歸鄉里。時燮年十三,姊文姬為同郡趙伯英妻,見二兄歸,具知事本,默然獨悲曰:“李氏滅矣!自太公②已來,積德累仁,何以遇此!”密與二兄謀,豫藏匿燮,託言還京師,人咸信之。有頃,難作,州郡收基、茲,皆死獄中。文姬乃告父門生王成曰:“君執義先公③,有古人之節;今委君以六尺之孤④,李氏存滅,其在君矣!”成乃將燮乘江東下,入徐州界,變姓名為酒家傭,而成賣卜於市,各為異人,陰相往來。積十餘年,梁冀⑤既誅,燮乃以本末告酒家,酒傢俱車重厚遣之,燮皆不受。遂還鄉里,追行喪服,姊弟相見,悲感傍人。姊戒燮曰:“吾家血食將絕,弟幸而得濟,豈非天邪!宜杜絕眾人,勿妄往來,慎無一言加於梁氏!加梁氏則連主上,禍重至矣,唯引咎而已。”燮⑥謹從其誨。后王成卒,燮以禮葬之,每四節為設上賓之位而祠焉。
【註釋】①李固(94—147年),字子堅,漢中城固(今屬陝西)人,東漢中期司徒李合之子。歷任將作大匠、大司農、太尉。順帝崩後為梁皇后所倚重,但為梁冀所忌恨。後遭梁冀誣告殺害。主要成就:安定荊州,不畏權貴。②李合,見“李合觀變”。③先公,即我父。④指沒有父親的未成年孩子。六尺,謂年十五以下。據學者王國維考證,東漢銅尺的長度相當於23.4釐米,六尺則為一米四多一點。⑤梁冀(88-159年),字伯卓。安定烏氏(今甘肅涇川)人。東漢外戚、權臣,把持朝政近二十年。出身世家大族,為大將軍商之子,其妹為漢順帝皇后(順烈皇后)。因質帝當面稱其為“跋扈將軍”,次年即被鴆殺,另立十五歲桓帝。梁皇后死,梁冀誅。⑥李燮(134—186年),字德公,李固第三子。桓帝時拜議郎;靈帝時拜冀州安平相、河南尹。
《漢紀四十六》
漢桓帝劉志延熹三年(公元160年)
赦天下,詔求李固①後嗣。初,固既策罷,知不免禍,乃遣三子基、茲、燮皆歸鄉里。時燮年十三,姊文姬為同郡趙伯英妻,見二兄歸,具知事本,默然獨悲曰:“李氏滅矣!自太公②已來,積德累仁,何以遇此!”密與二兄謀,豫藏匿燮,託言還京師,人咸信之。有頃,難作,州郡收基、茲,皆死獄中。文姬乃告父門生王成曰:“君執義先公③,有古人之節;今委君以六尺之孤④,李氏存滅,其在君矣!”成乃將燮乘江東下,入徐州界,變姓名為酒家傭,而成賣卜於市,各為異人,陰相往來。積十餘年,梁冀⑤既誅,燮乃以本末告酒家,酒傢俱車重厚遣之,燮皆不受。遂還鄉里,追行喪服,姊弟相見,悲感傍人。姊戒燮曰:“吾家血食將絕,弟幸而得濟,豈非天邪!宜杜絕眾人,勿妄往來,慎無一言加於梁氏!加梁氏則連主上,禍重至矣,唯引咎而已。”燮⑥謹從其誨。后王成卒,燮以禮葬之,每四節為設上賓之位而祠焉。
【註釋】①李固(94—147年),字子堅,漢中城固(今屬陝西)人,東漢中期司徒李合之子。歷任將作大匠、大司農、太尉。順帝崩後為梁皇后所倚重,但為梁冀所忌恨。後遭梁冀誣告殺害。主要成就:安定荊州,不畏權貴。②李合,見“李合觀變”。③先公,即我父。④指沒有父親的未成年孩子。六尺,謂年十五以下。據學者王國維考證,東漢銅尺的長度相當於23.4釐米,六尺則為一米四多一點。⑤梁冀(88-159年),字伯卓。安定烏氏(今甘肅涇川)人。東漢外戚、權臣,把持朝政近二十年。出身世家大族,為大將軍商之子,其妹為漢順帝皇后(順烈皇后)。因質帝當面稱其為“跋扈將軍”,次年即被鴆殺,另立十五歲桓帝。梁皇后死,梁冀誅。⑥李燮(134—186年),字德公,李固第三子。桓帝時拜議郎;靈帝時拜冀州安平相、河南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