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稱帝后出兵伐吳真的是為他的二弟關羽報仇嗎?在我看來,當然不是。 我們的都知道劉備雖然早在黃巾之亂時就起兵,但多年來因為沒有一個像樣的軍師輔佐而居無定所、顛沛流離。甚至連陶謙主動讓給他的徐州都沒有守住。後來直到遇到了諸葛亮,諸葛亮未出茅廬就定計三分天下,以圖恢復中原振興漢室。
諸葛亮的整體戰略就是先去荊州為本,後取蜀中為家,等到時機一到(天下有變),劉備便親提大軍出秦川北伐,同時命一上將率領荊州之兵進軍廣域宛城,進而進攻洛陽。這看起來是一個萬全之策,劉備在聽完之後似乎都能看到自己指揮著大軍攻下長安、攻下洛陽、攻下許都時的情景。後來劉備真的得到了荊州和益州,再後來又在漢中大敗曹操,我相信此時的劉備一定更加堅信自己可以在諸葛亮定的戰略目標下重振漢室。這時候的自信往往會使人變得偏執。
諸葛亮定的戰略宏圖能夠實施起來的確萬無一失,但是它是有前提條件的。條件之一就是荊州還在劉備的手中,二就是“天下有變”的適合出兵的機會。而這一切的都在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關羽走麥城被斬後變得遙遙無期。荊州還在劉備手中的時候劉備只是需要等待一個機會就行了,而現在荊州丟了,要想再實施這個戰略就必須先把荊州奪回來。所以說,劉備出兵伐吳不僅僅是為了關羽報仇,他更想的奪回荊州,如果能把吳國滅掉就更好了。
我這樣說還有別的根據,那就是關羽被殺後劉備把並沒有立刻出兵為他報仇,即使需要把大軍集結起來也用不了一兩年吧。劉備先稱的帝,然後再出兵伐的吳。而且此時中原剛發生過兩件件大事,一就是曹操死了,二就是曹丕篡漢。無論是那件事都是出兵的好理由,但是因為荊州不在自己手裡了,北伐勝算不大。所以劉備等到曹丕篡漢內部不穩,不會輕易出兵的時機,先拿下荊州或者直接滅了東吳,然後和曹魏對峙。
所以我說,劉備攻打東吳的目的絕不是單單的為他的兄弟報仇,他還是為了實現他重振漢室的人生目標。
劉備打著為了關羽兄弟報仇的旗號同東吳開戰,實際是為自己的目標進發,為兄弟報仇是假。劉備的目標是先收東吳,後徵北魏,天下可定,劉備的雄偉壯志可憐天不佑之。
劉備在稱帝后出兵伐吳真的是為他的二弟關羽報仇嗎?在我看來,當然不是。 我們的都知道劉備雖然早在黃巾之亂時就起兵,但多年來因為沒有一個像樣的軍師輔佐而居無定所、顛沛流離。甚至連陶謙主動讓給他的徐州都沒有守住。後來直到遇到了諸葛亮,諸葛亮未出茅廬就定計三分天下,以圖恢復中原振興漢室。
諸葛亮的整體戰略就是先去荊州為本,後取蜀中為家,等到時機一到(天下有變),劉備便親提大軍出秦川北伐,同時命一上將率領荊州之兵進軍廣域宛城,進而進攻洛陽。這看起來是一個萬全之策,劉備在聽完之後似乎都能看到自己指揮著大軍攻下長安、攻下洛陽、攻下許都時的情景。後來劉備真的得到了荊州和益州,再後來又在漢中大敗曹操,我相信此時的劉備一定更加堅信自己可以在諸葛亮定的戰略目標下重振漢室。這時候的自信往往會使人變得偏執。
諸葛亮定的戰略宏圖能夠實施起來的確萬無一失,但是它是有前提條件的。條件之一就是荊州還在劉備的手中,二就是“天下有變”的適合出兵的機會。而這一切的都在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關羽走麥城被斬後變得遙遙無期。荊州還在劉備手中的時候劉備只是需要等待一個機會就行了,而現在荊州丟了,要想再實施這個戰略就必須先把荊州奪回來。所以說,劉備出兵伐吳不僅僅是為了關羽報仇,他更想的奪回荊州,如果能把吳國滅掉就更好了。
我這樣說還有別的根據,那就是關羽被殺後劉備把並沒有立刻出兵為他報仇,即使需要把大軍集結起來也用不了一兩年吧。劉備先稱的帝,然後再出兵伐的吳。而且此時中原剛發生過兩件件大事,一就是曹操死了,二就是曹丕篡漢。無論是那件事都是出兵的好理由,但是因為荊州不在自己手裡了,北伐勝算不大。所以劉備等到曹丕篡漢內部不穩,不會輕易出兵的時機,先拿下荊州或者直接滅了東吳,然後和曹魏對峙。
所以我說,劉備攻打東吳的目的絕不是單單的為他的兄弟報仇,他還是為了實現他重振漢室的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