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統計小宋

    漏刻計時的基本原理:受水型漏刻的浮箭在受水壺中,隨水面上升指示時間,為了得到均勻水流可置多級受水壺。

  • 2 # mydays

    中國古代滴水計時的文化史實。古代有一種計時器稱為“漏刻”,“漏”是指計時用的漏壺,“刻”是指劃分一天的時間計量單位,漏壺計時一晝夜共一百刻,“刻”就是在這種文化事實中具備了表現時間的職能的。時間計量的實質就是透過尋找一種運動過程來度量別的運動的程序和快慢的標準,這種標準運動過程必須是非常均勻和持續不斷的,例如均勻滴下的水滴、緩慢燃燒的香等,都可被用作計量時間的標準運動過程。漏刻計時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均勻水流導致的水位變化來顯示時間。從現代計時科學的角度來看,漏刻計時的實質是測量時間間隔。漏刻不是透過觀測太陽或其他天體在空中的位置來計時的,它需要依賴其他天文計時手段為之提供計時起點,以便使其所顯示的時間與天文計時結果相一致。當漏刻透過與天文計時結果的比對,確定自己的計時起點和單位後,就可以週而復始、連續計時了。這就好比現代生活中的鐘表。漏刻的出現,使人們不需要頻繁觀測天文就可以隨時知道當時的時刻。它使中國古代時間計量減少了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是古人在探索時間計量方式上的一大進步。漏刻在中國起源很早。《隋書 天文志》說:“昔黃帝創觀漏水,制器取則,以分晝夜。”書中認為漏刻是黃帝觀察到容器漏水,從中受到啟發而發明的。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就已經能夠製作陶器,陶器在使用中難免會出現殘漏,導致水的流失,水的流失需要時間,這種現象給人以啟發,用水量變化來表示時間的流逝,由此就逐漸導致了漏刻的產生。中國南北朝時期有本書叫《漏刻經》,上面說:“漏刻之作,蓋挈於軒轅之日,宣乎夏商之代。”意思是說漏刻起源於黃帝時代,夏商時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歷代漏刻計時所使用的百刻制,據推測最早就是商代制定的,所以古人有時候又把“刻”稱為“商”,這是商代漏刻得到發展的有力證據。進入周朝以後,漏刻的地位進一步提高,朝廷中設有專門負責漏壺計時的官吏,稱為“挈壺氏”。以後歷代都有專門管理漏刻的機構和人員,制度越來越完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沒到三年有兩位老人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