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煮酒君

    一代武俠大家金庸先生今日逝世,噩耗傳來,引得無數人落淚嘆息。金庸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滿著傳奇色彩,他所創作的15部武俠小說,膾炙人口,為人所傳頌不休,他所撰寫的社評和政論,高屋建瓴,見解獨到,他的一生經歷過三次婚姻,更使他飽受爭議,如今斯人已逝,江湖已遠,不禁讓人扼腕嘆息。

    1957年離開《大公報》後,便開始了創立《明報》的生涯,這時的他,“一手辦報,一手寫武俠”,為了維繫《明報》不倒閉,開始創作武俠小說來吸引讀者,最終卻“無心插柳柳成蔭”,以武俠小說而名傳於世。

    其實,金庸最初的理想是想當外交官的,因為求而不得,最後輾轉辦報,這也是金庸有別於其他小說家的地方,他是個有政治抱負的小說家。

    關於武俠的定義,用梁羽生的話講,“俠是靈魂,武是軀殼,俠士目的,武是達成俠的手段”。有關“俠”概念,韓非子在《五蠹》中寫道:“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可說是“俠”這一概念最早的記錄,然而直到司馬遷寫《史記》中的《遊俠列傳》,“俠”這一概念才被較為完整地描述出來:“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

    武俠小說在中國的發展歷史,由來已久,有跡可循。唐宋有豪俠小說,清代也有俠義小說。

    然而武俠小說真正流行和發展到一個高度卻是在20世紀,金庸無疑是其中的集大成者。武俠小說在民國時一直被認為是“不入流”的,金庸也坦白地稱它不過是一種娛樂性讀物,儘管創作武俠小說非金庸真正的志向所在,然而他“左手政論,右手小說”,小說和政論之間的互補和融合,兼之他個人豐富的學識和涵養,使他創作出了雅俗共賞,膾炙人口的武俠作品,孔慶東對此評價道:“他打通儒釋道,馳騁文史哲,驅遣琴棋書畫、星相醫卜,將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光輝燦爛以最立體最藝術的方式,展現在世人面前。”

    從來有褒就有貶,有捧必有殺,喜歡金庸武俠作品的把他奉為一代宗師,不喜歡的則嗤之以鼻。臺灣作家李敖就曾批判過金庸的人品和作品,指摘其人品偽善,武俠小說不入流。

    王朔也批評金庸的小說語言囉嗦,劇情老套,可讀性不強,引來輿論一片譁然。

    如今斯人已逝,他的才情和抱負,江湖和俠義,是非功過,恩怨情仇,自是留待後人評說。

    然而他在文學創造上的成就和貢獻卻是毋庸置疑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15賽季大改,QG.Hurt是否將回邊路,玩家思念Alan,現在的QG是否正缺少這樣的打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