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沉的經遠
-
2 # 佳音佳訊
二戰後期,日本已經呈現了戰敗的際象,蘇聯參戰,蘇軍的機械化部隊以強大的火力碾壓日軍,使日軍感到,在裝備佔優的蘇軍面前,戰敗是不可避免的,其戰鬥意志已經崩潰,後退避險成各部隊最明智的選擇,所以並無大的激烈戰鬥,也等到日本天皇的投降詔令。
-
3 # 正義威武
實力差距太大,納粹德國都被打敗,彈丸之地,又無資源的日本如何能贏?就憑士氣就沒法比!何況日本海軍比俄國強也早都被美國幹翻了!
首先,在工業上日本和蘇聯差距巨大。以1938年兩國在世界製造業中的佔比看,蘇聯佔比17.6%,而日本僅僅只有3.8%。兩者之間差距很大。工業生產能力上的差距也體現在了作戰能力和實際戰爭結果上。在二戰期間,日本子彈產量的最高記錄是1941年,總計生產各種子彈4億9518萬發,而這還不到蘇聯一年子彈消耗量的1/10。諾門坎戰役中,由於缺乏汽車,交戰地點距離日軍補給站更近,在7月攻勢中日軍的82門師屬火炮儲備了3萬發炮彈用於進攻,平均每門炮備彈366發,而當時蘇軍儲備在哈拉哈河對岸的炮彈是60萬發,戰役過程中又向前線補充了18000噸炮彈,整個戰役消耗了炮彈31000噸,遠遠超過了日軍。
其次,日本一方面陷在中國戰場,另一方面在太平洋戰場上又遭到美軍痛擊,因此不得不將關東軍裡大批主力師團抽調到太平洋戰場和本土,抵禦美軍進攻,而關東軍一得不到足夠的人員補充,同時由於國內遭到美軍反覆轟炸軍工生產能力下降,也缺乏武器,蘇軍進攻時,關東軍裝備的坦克和飛機很多都由於缺乏零件而不能使用。因此日軍和蘇軍的差距更大了。
第三,蘇聯在對德戰爭勝利以後,並沒有輕視日軍,而是對接下來的戰爭進行了積極的準備,充分考慮了對日作戰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後勤也做了充分準備,所以在戰爭開始以後進展順利,短時間內就擊敗了關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