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睿媽一安妮
-
2 # 宋總行走鄉村
農村春夏季節是野菜最佳時期實在太多了,我見過和吃過的,折耳根菜、苦菜、蒲公英菜、芹菜、紐紫菜、清明菜、小茴香、野香菇、野山小竹筍等…我最喜歡吃的是,“折耳根拌冷盤或者炒臘肉”味道真是絕配不知有沒有朋友吃過,回味無窮。如果有想吃的朋友可以按照小美方式做。野菜的味道才是家的味道,愛的味道。
“野山竹筍粽子”口感糯香,竹筍味吃而不膩,老少皆宜!
清明菜是我們布依族的特色小吃,每每過年、清明節、農曆三月三這些節日免不了,清明菜加糯米粉加紅糖一起拌衝融,“烙”沒那麼油,比較好吃,“油炸”比較油容易膩,純天然植物簡單又好吃,野生植物總讓人喜歡吃而不厭。
蕨菜,就是蕨類植物的嫩芽,春夏季節生長,在我們山裡是也是比較受歡迎的野菜之一。蕨菜炒臘肉成為最歡迎的吃法。蕨菜還可以晒乾,做泡菜等等。 小蒜,我們這裡叫小蒜,又稱野蒜,小蒜可以炒著吃,醃著吃,我們這邊最常見的就是醃著吃,小蒜洗淨切碎加點鹽,熱油澆下拌均,吃麵時加點非常美味。
水芹菜,主要長在稻田和小溪邊,冬春季節比較細嫩,莖和葉都可以食用,有特別的香味,莖用來炒肉絲味道不錯,葉子可以用來涼拌,大多時候我們都是清炒,只要放幹辣椒爆炒就可以,很香。
雷公屎,又叫地母兒。市面上不太能買到。春天雷雨過後,山坡上就會鋪滿一大片的雷公屎,滑滑的。小時候下雨後,媽媽經常帶去山坡上撿雷公屎。清洗雷公屎雖然費勁,但用它炒肉真的很美味。
說句實在,在農村生活雖苦,同時體檢人之常情苦中作樂,酸甜苦辣,容易知足,是一種享受生活方式,簡簡單單幸福滿滿。
-
3 # 寧客美食
我老家是福建寧化的,我們老家有一道特色菜就專門用各種野菜製作而成的,所以我們這邊野菜有幾十種,我介紹幾種經常吃的
1.薄荷,它喜歡長在河邊池塘邊比較有水的地方,有一種淡淡的芳香,薄荷是常用中藥之一,它是辛涼性發汗解熱藥,可以治流行性感冒、頭疼、目赤、身熱、咽喉、牙床腫痛等。
2.艾葉,我們這邊隨處可見,我們這邊又叫它鼠曲葉,味道很苦,有溫經止血驅寒的作用,老人會把成熟後的艾葉採回來晒乾,感冒了可以拿來做涼茶喝。
3.魚腥草,能清熱解毒、消腫療瘡、利尿除溼、清熱止痢、健胃消食等作用。每次拉肚子時老媽會抓一把魚腥草洗乾淨後讓我直接放嘴裡嚼,多吃幾次就拉肚子就會開始好轉。
4.紫蘇,葉子紫色或紫綠色,質脆。嫩枝紫綠色,斷面中部有髓,氣清香,味微辛。
5.中華天胡菜葉子小小的喜歡長到溼地
6.小葉金錢
7車前草
8苦菜
-
4 # 小薇情感信箱
葦詩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其實只要是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都知道,野菜在農村特別常見,可能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吃野菜的人也越來越少了,但是偶爾還是回想起這種小時候的味道,今天就來和大家盤點一下,那些記憶中的野菜!
【山苜楂】
現在每年打工回家,就是想念小時候吃過的的山苜楂包子。山苜楂色澤翠綠、味道鮮美,可作餡、可涼拌,包成包子更是一絕。這個做法也很簡單,把山苜楂焯水之後,等到晾涼之後,再擠幹水分,切碎之後,添到肉餡中、再加上一把蝦米,這樣蒸出來的包子,真是香的不得了!
【黃鶴菜】
這種普通的小黃花其實就是“黃鶴菜”,不知道大家見過沒有,這種黃鶴菜也叫苦菜藥、黃花菜,主要生於山坡、山谷及山溝林緣、林下、林間草地及潮溼地、河邊沼澤地、田間與荒地上。一般是秋季採根,鮮用或切段晒乾,然後泡水喝,這個可以清熱解毒的哦。
-
5 # 小雛菊姑娘
我出生在華中地區的湖南,因為幼時父母工作忙,我是在山旮旯鄉下的外公外婆膝下長大的,我的外公是特別喜歡吃野菜的,尤其是春天來臨的時候,我外公就會揹著小揹簍去田野山間採摘各種野菜,下面我就來介紹下我兒時吃過的野菜吧!
1,蕨菜
蕨菜又叫龍頭菜,在我們那邊比較常見,如果在發生了山火的山上,蕨菜會長得更多,湖南盛產臘肉,臘肉的品質也非常好,我外公外婆每年也會把養了一年的豬殺了製作成臘肉,這個時候臘肉用來炒蕨菜真是絕配,口味鹹香下飯。
2,香椿
香椿是我童年時期吃的最多的野菜,因為我的外公最喜歡的就是野菜,每年春天來了,我的外公會拿著自己製作的竹鉤子去山裡採香椿,我就揹著小揹簍跟在外公的後面,外公拿著長長的竹竿在樹枝上勾香椿,我就在樹下撿掉下來的,等我跟外公採到足夠的香椿就回家,這時候外婆就會麻利的收拾好香椿,一般都是用來做香椿煎蛋,真是太香了,外公總是喜歡就著香椿煎蛋小酌幾杯米酒。
3,薺菜
薺菜在我的老家又叫地菜子,因為每年的農曆三月三,我老家的傳統習俗在當天都會用薺菜煮雞蛋,因為老人家說吃了三月三的薺菜煮雞蛋,一年都頭疼且身強力壯,因此每年的三月三我會跟著外婆揹著小揹簍去山頭地間採摘薺菜回來煮雞蛋。
4,魚腥草
魚腥草也是一種野菜,每年到了魚腥草生長的季節,我外婆就喜歡去田埂上採集一揹簍的魚腥草回來,因為我實在是不喜歡魚腥草,所以我從來都不願意跟著外婆去採摘魚腥草,每年採摘回來的魚腥草我外婆會用來煮水製作成涼茶,即便明知道我非常討厭魚腥草,但是還是會逼著我喝幾碗魚腥草茶,說是喝了對身體好,因此魚腥草茶貫穿了我的整個童年。
5,水芹菜
小時候每年春天來了,水芹菜也就生長出來了,經常在農田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有時候潮溼的井邊也可以看到它的身姿,我一般會去採摘回來炒臘肉或者豬肉吃,真的很香,後來長大了進城裡,我在菜市場也會看到有水芹菜賣,但是每次我想買的時候我媽媽都會阻止,說是因為水芹菜裡螞蝗多,所以不讓我吃,我也就罷手了。
隨著我進入社會來城裡參加工作,這些野菜也離我漸行漸遠了,雖然偶然也可以在菜市場見到它們的身姿,但是已經不是我想要的,可能我內心真正懷念想念的是兒時可以依偎在外公外婆身邊一起採摘食用的那份樂趣,我想念的也可能不是野菜,而是貫穿陪伴了我整個童年的外公外婆。
-
6 # 品澈資訊
座標雲南,從小在農村長大,父親喜歡從山上採野菜回來吃,說幾種比較常見的
蕨菜(龍爪菜)又叫龍爪菜,形狀似爪子,食用部分是未展開的幼嫩莖葉,食用前經沸水燙後,再浸入涼水中除去異味,再拌以佐料,清涼爽口。
苦刺花摘的過程較痛苦,一不小心就會被刺扎到手。洗淨後入沸水,餘透撈出,在清水中浸泡1-2天,除去苦澀味,取出擠幹水分。可加肉末,醃菜,豆豉等一起炒,入口後有一股淡淡的苦味。
棠梨花薔薇科野生灌木棠梨的花朵,過完年後天氣回暖即可採摘。起鍋燒一大鍋清水,水沸騰後放入新鮮棠梨花讓它們自由的在沸水裡翻騰5分鐘,迅速瀝去沸水。把焯好的棠梨花放在寬闊的冷水裡漂,12小時之後,即可撈出,爆炒或是涼拌都很好吃。
灰條菜又名灰灰菜,可製成多種菜餚,炒食、蒸煮食、開水中澇水後涼拌等。
車前草生於草地、河灘、溝邊、草甸、田間及路旁,幼苗可食,4~5月間採幼嫩苗,沸水輕煮後,涼拌、蘸醬、炒食、做餡、做湯或和麵蒸食。
薺菜在雲南煮食較多,味道鮮美,用來包餃子也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有些地方會做菜煎餅小吃。
-
7 # 哈士琦說情感
小時候和外婆住在村裡,交通不便,外婆常常忘記託人上街買菜,快到晚飯點的時候,外婆就會出門摘把野菜,有時清炒,有時去雞窩掏個蛋來和它打湯。
經常吃的是以下這五種:
1.白花菜
在吃過的所有野菜裡,我最喜歡這一種野菜的味道。
小時候只要我一上火,那天的晚餐就會是白花菜肉末湯。
外婆會在去河邊洗衣服的路上,摘一把嫩綠的白花菜,回來洗淨後放入水中,加兩片姜,適量鹽,一勺肉沫,一碗清熱解毒湯就做好了。香氣四溢
嫩綠的白花菜,微微有點苦,但總能被它特殊的香氣掩蓋,越嚼越香,最後嘴裡甘甜甘甜的。
2.一點紅
開著紫紅的小花,像一團小毛線,裡面經常藏著一隻黑色的小蟲子。
遇到牙齦腫痛,咽喉腫痛的時候,炒一盤一點紅,很快就見效,口感比較爽脆。
3.落葵
最喜歡玩但最討厭吃的野菜。
葉片滑滑的,黏糊糊的,還有點酸。有利便的功效。
果實很好玩,小小的紫色的球體,過家家的時候經常摘很多下來,假裝是水果,有時還會把果實擠破,當做畫筆,在地上亂塗亂畫。
4.馬頭蘭
就是路邊最常見到的小菊花。口感有點像白花菜,葉子水分較少,味道比較淡,有點苦。
也屬於清熱解毒的一種,營養成分比較高,村裡有人摘來和骨頭一起燉湯。
有過一段時間我拿來喂兔子,兔子吃得很歡,只是給它吃過一次正兒八經的青菜後,它再也瞧不上馬頭蘭了。
5.雷公根
柔軟溼潤的草從裡,隨處可見,下火、止咳、美容的良方。
用嫩綠的雷公根熬粥,品嚐春天的味道。
熬魚湯的時候放一點,湯味鮮美。
年幼時最討厭吃野菜,現在長大離鄉,想吃卻很難了。
-
8 # angry葉子
座標吉林省農村,小時候一到星期天就去挖野菜,吃或者是餵鴨、大鵝。野菜伴隨著我的童年使我果腹,也給我的學習業餘時間帶來了歡樂。
1,蒲公英(婆婆丁):沾點雞蛋醬,土豆醬,清熱解毒,美味極了。
2,薤白(小根蒜、小頭蒜、大腦瓜):與婆婆丁絕配。
3,薺菜:有種微微辣的感覺,我不愛吃,我父母還是愛吃的。
4,小葉芹:下水炒過一遍,包餃子是最好不過的了。
5,毛茛(鴨掌)小時候總是拿來燉豆腐,豆腐湯。
6,馬齒莧:炒雞蛋,夏天解暑。
7,艾蒿(艾葉):每到五月節(清明節)就會去採,早晨露水沒落之前採最好,用熱水燙一下做洗臉水,剩下的編好掛在屋簷,一整年都是頭腦清醒,遠離蟲蚊叮咬。
8,檾麻(毛毛果):花有粘性,可以貼在耳朵上當耳釘用,未熟的種子可以吃,甜甜的,小時候的零食啊!
9,龍葵(黑天天,黑星星):有黑色的還有綠色的,甜甜的,別提多好吃了。
10,莧菜:鴨子、豬的最愛,每天採回一整筐,夠吃一天的了。
11,藜(灰灰菜):豬的最愛。
12,車前草:特別常見,滿草甸都是,但是不怎麼採,種子可以利尿。
這些野菜大家都見過嗎?以前不知道叫什麼,只知道俗名,後來走出農村讀了大學漸漸知道的它們的名字,可我還是最愛它們的俗名,愛那段有野菜的日子,懷念那段野菜陪我走過的時光。
-
9 # 藍羽LY
一,蒲公英
蒲公英是田野中常見的野菜,我們通常把蒲公英的嫩葉採摘回來清洗乾淨,在開水中焯一下然後涼拌,也可生吃、炒食、做湯,口感不是多好,微苦。但具有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尿的作用,據說,還有催乳的作用,對治療乳腺炎十分有效。
二,馬齒莧
馬齒莧是我最感到親切的一種野菜。因為我在小時候的主要農活就是採摘此物用來餵豬。當然它的嫩莖葉也可以吃,我們這兒常見的做法就是把此物和麵混合在一起,加些鹽,五香面,然後用油煎熟吃。也可以涼拌,炒著吃,或做大包子。現在在菜市場也很暢銷。此物有清熱利溼、解毒消腫、消炎、止渴的作用。
三,刺兒菜
我們這兒又稱萋萋芽,此物葉緣有細密的針刺,有止血的功效。小時候手破了,我們就採摘此物的葉子搗爛外敷,血就止住了。刺兒菜的嫩苗又是野菜,炒食、做湯都行。
四,薺菜
薺菜是我們這兒最喜歡的野菜,清香,甘甜。我們常用來包水餃,包餛飩,炒雞蛋,涼拌,做湯或粥,是難得的美味佳餚。也有促進消化,降血壓的功效。
麵條菜是我們這兒常見野菜,鮮嫩時可食用,口感很好。我們通常的使食用方法:採摘鮮嫩的麵條菜洗淨,伴少許面和鹽,上鍋蒸,熟了後,伴些香油,蒜或辣椒油即可食用,也可涼拌。此物有潤腸通便,降低血糖的作用。
六,米毫
我們這兒叫米米毫,葉較細小,嫩株可食。每年春天,我的婆婆總是採摘一些嫩的米毫煮水讓我們喝,說有護肝的功效。
這就是我們這兒常見的野菜。
-
10 # 家有吃貨種小二
筆者80後,生於呼倫貝爾,小時候食物種類匱乏,每年從春到秋的幾個月,家人鄰居們總會上山上去挖些野菜什麼的豐富餐桌,所以說見過吃過的種類還真是不少。
1、蕨菜
蕨菜又叫拳頭菜、貓爪、龍頭菜,喜生於淺山區向陽地塊,多分佈於稀疏針闊混交林中。
自然生長環境下的蕨菜長這樣。
小時候和家人鄰居滿山亂跑的時候,肉眼看到的蕨菜遠不如照片這麼好看啦。
市售的蕨菜現在大概長這樣。
或者乾脆是經過簡單處理的真空包裝或者冷凍包裝的。
不過自打。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蕨菜歸為2B類致癌物(與氯仿、敵敵畏、硝基苯等物質歸在一起。)之後,我們家爺爺再不允許在家吃這玩意兒了。
2、婆婆丁
學名稱蒲公英,又名黃花苗、黃花地丁、黃花郎、木山藥、漿薄薄、補補丁、奶汁或苦蓿等。
這是兒時記憶力最深的野菜了,因為它最不挑環境,隨便什麼地方都能長,田間地頭,山坡樹林,又或是草地裡,哪兒落了種子都能長。
哪怕是種子落入水泥地的縫隙裡,它都能頑強的長出來並且開出黃色的小花朵。在呼倫貝爾姍姍來遲的春天終於到了的時候,和母親及鄰居一起出去挖婆婆丁,總是能滿載而歸,每次回家之後,晚餐的餐桌上總能見到一大盤水靈靈還掛著水珠的它上桌,配上自家制作的醬,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呢。
多年過去了,餐桌上的瓜果蔬菜種類越來越多,母親依然偶爾上山採挖一些回家,做個日常餐桌的調劑吧,更多的晒乾之後泡水待茶飲,據說清熱敗火呢。
今年去超市還見到長的像油麥菜一樣大的,估計是在大棚裡種的吧。
3、黃花菜
黃花菜又名金針菜、檸檬萱草,忘憂草,屬百合目,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黃花菜是小時候比較不喜歡吃的野菜之一了,因為氣味特殊並且有點重。但是偶爾出去摘一次,玩兒一玩兒還是蠻開心的,所以也沒少摘。
記憶力是在山坡林間長著來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記憶有誤,圖片搜尋出來都是這種長在類似草地地方的。剛採摘的黃花菜裡含有秋水仙鹼,它進入人體後被氧化成二秋水仙鹼,這是一種毒性很大的物質,能強烈刺激腸胃和呼吸系統。所以記憶力好像也沒吃過新鮮的都是晒乾了之後再泡發了吃?反正味道太重,不太喜歡所以也沒有太深的印象。
於是,今年母親節的時候,我和我媽說:“媽,我今年給你買了鮮花~”我媽:“你買那玩意兒幹啥,不當吃不當穿的”我:“當吃,當吃”我媽:“你買的啥花啊?韭菜花?”我默默的拎出來一個袋兒。。。。
這個不是自己摘的了,樓下超市買的,肯定是大棚裡的產物了,顏色大小都這麼均勻。
晚上我媽用我送她的鮮花,做了個湯,別說,還挺好喝的~~~~~
4、柳蒿芽
柳蒿別名柳蒿菜、水蒿、白蒿等,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莖葉可食用。主要分佈在大興安嶺南北,耐寒抗熱,生長在河岸溼地、沼澤、柳林灌叢下等處。
這東西香味及其特殊,我小時候也是接受不了的,知道有一次嚐到了鄰居達斡爾族大娘家做的柳蒿芽豆子排骨湯,從此愛上了這個味道。
大概這樣。其實鄰居家的湯柳蒿芽會直接切碎,還會放土豆丁,豆子也會祝到爛,賣相連這個都不如,可真是架不住好吃,特別香!
生長過程當中的柳蒿芽長相入下圖。
這是前年我媽和我奶奶倆人在家處理買回來的柳蒿芽,準備焯水之後冷凍儲存,冬天拿來燉湯或者包餡料吃的。
5、麵條菜
麵條菜,別名淨瓶、香爐草、米瓦罐、梅花瓶、麵條菜、廣皮菜、瓢咀、甜甜菜、麥石榴、油瓶菜、羊蹄棵、紅不英菜、胡炳菜、麥黃菜、燈籠草;燈籠泡;瓶罐花;野菠菜(魯東南地區);兔子頭(魯東南地區),是草本植物石竹科麥瓶草屬麥瓶草(Silene conoidea L.)的幼苗的俗稱,是黃河中下游地區老百姓愛吃的一種野菜。
這是嫁到山東之後才吃到的野菜,其實說是野菜,吃到的已經都是婆婆自己在地裡種下的了。洗淨之後用麵粉拌一下,上鍋蒸五六分鐘,出來佐以蒜蓉辣油拌食,沒有什麼特殊的氣味,也還是挺好吃的呢。
這幾年在飯店選單上也偶爾可以見到它。
另外還可以使其作為餡料包餃子吃,也挺好。
其他在家鄉吃過的野菜還有曲麻菜、馬齒莧、桔梗、榆錢之類的,除了桔梗拌鹹菜吃而且至今比較常見之外其他的倒是沒什麼太深的印象了。
幼時吃野菜,純粹是因為餐桌食物種類匱乏,為了改善生活,家庭主婦不得不挖空了心思去採些野菜來裝點餐桌。近幾年嘛,純粹是大家物質生活太過豐富,為了找尋過去的記憶也好,為了追求野菜們所謂的高營養價值也好,它們又漸漸回到了餐桌上。
認真想起來,吃點兒野菜,其實也蠻好~
回覆列表
我見過的野菜應該也不算少吧,小時候食物貧乏,玩兒的東西少之又少,小夥伴們聚在一起,去田野,溝塘,登山把尋到各種山野菜當做兒時的一大樂趣,從初春的挖薺薺菜,灰灰菜,小根蒜,苦菜,車軲轆菜,蒲公英(我們這也叫婆婆丁)到夏日雨後,青草地難以搜尋清洗的地瓜皮菜,再到蕨菜,貓爪子,山辣椒,明銘菜,蘑菇等等
後來經濟發展,人們生活變好了,物質食品豐富了。我也長大了,忙上學,忙工作、成家之後更是個忙,與娛樂無邊,與大自然遠離,此時的山野菜搖身一變,已然成為餐桌上的珍品,人們在不斷的追求綠色食品,蕨菜,刺老芽,馬齒莧、猴腿,曲麻菜等等真是品種繁多,感嘆自己見識少。
前幾年,孩子大了,特別是在外求學後,我閒暇時間重新走入自然。熟知了以前好多不認識的野菜,自己採摘到了樹上生長的刺五加,實屬得來不易。體會了買山野菜人的辛苦。
今天疫情,大家都宅著,解封時,走入山野的願望非常強烈,我在鄰里的指點下采摘了,把蒿,柳蒿芽、鴨嘴菜、水芹菜、蟄麻子(自己上網查一下也叫蕁麻)
山野菜已經被現在的人們廣為認可,成為一種時尚保健菜,深受人們的喜愛。採摘野菜即收穫了美味又鍛練了身體,真是收益多多。
山野菜做法普遍簡單,採後摘除雜質,清洗,或入水淖或生拌。我這次摘到的蟄麻子野菜,做了野菜土豆湯,粉條湯、山菜肉餃子,那叫美味,特別是野菜包子更是清香入口,回味無窮.大家一致叫好,我也頗有成就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