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親寶兒歌動畫
-
2 # 當歸媽媽姚遙
從先天的角度來看,孩子的體質就是父母給的。中醫所講的先天之本來自父母。一部分是父母本身的身體健康情況,另一部分是孕育孩子過程中父母的身體和精神狀態。然而這兩部分都在孩子出生時候已經決定了。大自然造就人,既然順利生產一個健全的寶貝,就是說明他/她是一個“合格品”,就有健康成長的基礎。
咱們來談一下更重要的後天因素吧,這部分是我們為人父母可以去努力做得更好的部分。先天健全的寶貝,天然擁有成長的力量,自愈的能力。現在的家長們,總會覺得我們需要“管”孩子,好像我們什麼都不做,是對孩子最大的不負責。
其實,我們更需要的是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在健康方面也是這樣。孩子一發燒、流鼻涕、咳嗽幾聲,家長就坐不住了,各種方法一起上,不干預不罷休。我們把孩子本來應該擁有的應對疾病的能力剝奪了。其實很多孩子的常見病,身體完全有自愈的能力,可是家長們往往不能等。
就算是要干預,也應該是助孩子的身體一臂之力,而不是強行壓制症狀。比如發燒,本來是正邪相爭的時候,身體排除邪氣的一種方式,但是我們往往希望強行降溫,溫度不下來決不罷休。其實,我們應該做的是順勢而為,因為受寒發燒,那就幫助身體發汗驅除寒氣;因為熱邪發燒,那就需要用清熱的辦法。
運用這些方法,往往是父母才擁有最好的時機。它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且父母可以第一時間看到疾病的苗頭。等醫生來處理的時候,往往是疾病發展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那時候就不得不對症治療了。從這幾年養育孩子的經驗來看,80%的日常健康問題,都可以透過孩子的自愈能力,以及家長的正確處理解決掉,另外的20%我們要來求助專業醫生。
這麼看起來,父母真的是孩子最好的醫生,也是最重要的健康守護者。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給孩子生病和自愈的機會,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過程。
健康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我認為無論是生理健康或心理健康,父母都起著很大的作用,甚至是至關重要的作用。
負責任的父母的言傳身教和在照料孩子時的用心程度,決定了孩子能否後天健康成長。
父母是一方面,同時輔助教育工具也不可少。
推薦觀看《咕力咕力》動畫片,行為養成的動畫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習慣,解決了孩子對父母語言的叛逆問題,是家庭教育的良好互補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