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藏最古老佛法雍仲本教的經典裡,很早以前就有了這樣的記載: 一萬八千年之前,誕生在象雄聖地的佛祖幸饒彌沃如來在降臨西藏貢布講經說法之時,就已經有了“扎西德勒”這個詞。《光榮經》雲:“扎西德勒彭斯充巴曉。翻譯過來就是“吉祥如意而圓滿”之意,在貢孜持嘉的著作《三百六十種贖身儀軌》之中也提到了“扎西德勒”’這個詞,貢孜持嘉來到人間的歷史也有一萬六千多年。在雍仲本波佛教的《供地神的儀軌》之中有“東宋扎西德勒笑”,意譯就是“願三界吉祥如意”,同樣也提出了“扎西德勒”。另外幸饒彌沃佛的弟子們在象雄建立的一百零八座佛塔之中,其中有一座佛塔叫“扎西宮摩雀比燈”;意譯就是“吉祥多門塔”,這個佛塔就是為了三界吉祥如意而建造的,而且在原始斯碧本教的經典之中也經常會出現“扎西德勒”這個名詞。在象雄語裡的“穆珠曼偌༼མུ་ཙུག་སྨར་རོ༽”,藏語的意思就是“扎西德勒”。象雄語“塔澤穆珠曼偌༼ཐ་ཚན་མུ་ཙུག་སྨར་རོ༽”。意譯就是“一切吉祥如意”。 藏語"扎西德勒"就是"吉祥如意"之意,這恐怕不多人不知。 單位中,有一位博學之士,偶到西藏一遊,"扎西德勒"聽的多了,總覺得耳熟,仔細琢磨後,覺得很象閩南語中"這是哪裡"的發音(甲西的勒),於是杜撰了以下的故事: 說是公元7世紀初,唐太宗貞觀年間,文成公主被迫下嫁吐蕃,也就是現在的西藏。浩浩蕩蕩一行經數月奔波,終於到達西藏境內,公主悶坐轎子之中,心情鬱悶,加上旅途勞累,終日一言不發,經這番折騰已是分不清東西南北。突見前方深藍色的天空下皚皚的雪山,壯觀異常,心情也就好了許多,於是叫來隨從問道:"甲西的勒?"。公主當年說的是古漢語,根據現在史學家考證,閩南語有"漢語言的活化石"之稱,古漢語的發音與現在閩南語相近。所以,"這是哪裡?"舊"甲西的勒?"隨從中有當地的藏族護衛,聽不懂漢語,看到公主終於開口說話了,甚是高興,連忙向漢族隨從打聽公主說了什麼,漢族隨從不好直說,只是告訴他們,公主所說的是祝福之語,翻譯為"吉祥如意"。於是,藏語中從此就多了"扎西德勒"這個祝福之語,流傳至今。 這位老兄從西藏回到廈門後,把這杜撰的故事,閒聊時說與眾人聽,只為博得一笑,並無它意。誰知有一聽者,竟將其作為自己的科研成果,撰文發表,並且居然獲得了優秀科研成果獎,大大風光了一回,還因此文評上了高階職稱。
“” 在西藏最古老佛法雍仲本教的經典裡,很早以前就有了這樣的記載: 一萬八千年之前,誕生在象雄聖地的佛祖幸饒彌沃如來在降臨西藏貢布講經說法之時,就已經有了“扎西德勒”這個詞。《光榮經》雲:“扎西德勒彭斯充巴曉。翻譯過來就是“吉祥如意而圓滿”之意,在貢孜持嘉的著作《三百六十種贖身儀軌》之中也提到了“扎西德勒”’這個詞,貢孜持嘉來到人間的歷史也有一萬六千多年。在雍仲本波佛教的《供地神的儀軌》之中有“東宋扎西德勒笑”,意譯就是“願三界吉祥如意”,同樣也提出了“扎西德勒”。另外幸饒彌沃佛的弟子們在象雄建立的一百零八座佛塔之中,其中有一座佛塔叫“扎西宮摩雀比燈”;意譯就是“吉祥多門塔”,這個佛塔就是為了三界吉祥如意而建造的,而且在原始斯碧本教的經典之中也經常會出現“扎西德勒”這個名詞。在象雄語裡的“穆珠曼偌༼མུ་ཙུག་སྨར་རོ༽”,藏語的意思就是“扎西德勒”。象雄語“塔澤穆珠曼偌༼ཐ་ཚན་མུ་ཙུག་སྨར་རོ༽”。意譯就是“一切吉祥如意”。 藏語"扎西德勒"就是"吉祥如意"之意,這恐怕不多人不知。 單位中,有一位博學之士,偶到西藏一遊,"扎西德勒"聽的多了,總覺得耳熟,仔細琢磨後,覺得很象閩南語中"這是哪裡"的發音(甲西的勒),於是杜撰了以下的故事: 說是公元7世紀初,唐太宗貞觀年間,文成公主被迫下嫁吐蕃,也就是現在的西藏。浩浩蕩蕩一行經數月奔波,終於到達西藏境內,公主悶坐轎子之中,心情鬱悶,加上旅途勞累,終日一言不發,經這番折騰已是分不清東西南北。突見前方深藍色的天空下皚皚的雪山,壯觀異常,心情也就好了許多,於是叫來隨從問道:"甲西的勒?"。公主當年說的是古漢語,根據現在史學家考證,閩南語有"漢語言的活化石"之稱,古漢語的發音與現在閩南語相近。所以,"這是哪裡?"舊"甲西的勒?"隨從中有當地的藏族護衛,聽不懂漢語,看到公主終於開口說話了,甚是高興,連忙向漢族隨從打聽公主說了什麼,漢族隨從不好直說,只是告訴他們,公主所說的是祝福之語,翻譯為"吉祥如意"。於是,藏語中從此就多了"扎西德勒"這個祝福之語,流傳至今。 這位老兄從西藏回到廈門後,把這杜撰的故事,閒聊時說與眾人聽,只為博得一笑,並無它意。誰知有一聽者,竟將其作為自己的科研成果,撰文發表,並且居然獲得了優秀科研成果獎,大大風光了一回,還因此文評上了高階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