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交會對接技術兩個航天器(宇宙飛船、太空梭等)在太空軌道上會合並在結構上連成一個整體的技術。太空交會對接是實現航天站、太空梭、太空平臺和空間運輸系統的太空裝配、回收、補給、維修、航天員交換及營救等在軌道上服務的先決條件。交會對接過程分4個階段:地面導引,自動尋的,最後接近和停靠,對接合攏。在導引階段,追蹤航天器在地面控制中心的操縱下,經過若干次變軌機動,進入到追蹤航天器上的敏感器能捕獲目標航天器的範圍(一般為15~100公里)。在自動尋的階段,追蹤航天器根據自身的微波和鐳射敏感器測得的與目標航天器的相對運動引數,自動引導到目標航天器附近的初始瞄準點(距目標航天器0.5~1公里),由此開始最後接近和停靠。追蹤航天器首先要捕獲目標的對接軸,當對接軸線不沿軌道飛行方向時,要求追蹤航天器在軌道平面外進行繞飛機動,以進入對接走廊,此時兩個航天器之間的距離約100米,相對速度約3~1米/秒。追蹤航天器利用由攝像敏感器和接近敏感器組成的測量系統精確測量兩個航天器的距離、相對速度和姿態,同時啟動小發動機進行機動,使之沿對接走廊向目標最後逼近。在對接合攏前關閉發動機,以0.15~0.18米/秒的停靠速度與目標相撞,最後利用栓一錐或異體同構周邊對接裝置的抓手、緩衝器、傳力機構和鎖緊機構使兩個航天器在結構上實現硬連線,完成資訊傳輸匯流排、電源線和流體管線的連線。交會對接飛行操作,根據航天員介入的程度和智慧控制水平可分為手控、遙控和自主3種方式。1965年12月15日,美國“雙子星座”6號和7號飛船在航天員參與下,實現了世界上第一次有人太空交會。1968年10月26日,前蘇聯“聯盟”2號和前3號飛船實現了太空的自動交會。1975年7月17日,美國“阿波羅”號和前蘇聯“聯盟”號飛船完成了聯合飛行,實現了從兩個不同發射場發射的航天器的交會對接。1984年4月,“挑戰者”號太空梭利用交會接近技術,輔以遙控機械臂和航天員的艙外作業,在地球軌道上成功地追蹤、捕獲並修復了已失靈的“太陽峰年觀測衛星”。1987年2月8日,前蘇聯“聯盟-TM2”號飛船,與在軌道上執行的“和平”號航天站實現了自動對接。1995年6月29日,美國太空梭“阿特蘭蒂斯”號順利地與太空執行的俄羅斯“和平”號航天站對接成功。這次對接與20年前美、前蘇聯飛船對接相比,規模大、時間長,而且合作的專案多。顯然,這次成功的對接活動促進了國際航天站的建立,推動了航天技術的發展。
航天器交會對接技術兩個航天器(宇宙飛船、太空梭等)在太空軌道上會合並在結構上連成一個整體的技術。太空交會對接是實現航天站、太空梭、太空平臺和空間運輸系統的太空裝配、回收、補給、維修、航天員交換及營救等在軌道上服務的先決條件。交會對接過程分4個階段:地面導引,自動尋的,最後接近和停靠,對接合攏。在導引階段,追蹤航天器在地面控制中心的操縱下,經過若干次變軌機動,進入到追蹤航天器上的敏感器能捕獲目標航天器的範圍(一般為15~100公里)。在自動尋的階段,追蹤航天器根據自身的微波和鐳射敏感器測得的與目標航天器的相對運動引數,自動引導到目標航天器附近的初始瞄準點(距目標航天器0.5~1公里),由此開始最後接近和停靠。追蹤航天器首先要捕獲目標的對接軸,當對接軸線不沿軌道飛行方向時,要求追蹤航天器在軌道平面外進行繞飛機動,以進入對接走廊,此時兩個航天器之間的距離約100米,相對速度約3~1米/秒。追蹤航天器利用由攝像敏感器和接近敏感器組成的測量系統精確測量兩個航天器的距離、相對速度和姿態,同時啟動小發動機進行機動,使之沿對接走廊向目標最後逼近。在對接合攏前關閉發動機,以0.15~0.18米/秒的停靠速度與目標相撞,最後利用栓一錐或異體同構周邊對接裝置的抓手、緩衝器、傳力機構和鎖緊機構使兩個航天器在結構上實現硬連線,完成資訊傳輸匯流排、電源線和流體管線的連線。交會對接飛行操作,根據航天員介入的程度和智慧控制水平可分為手控、遙控和自主3種方式。1965年12月15日,美國“雙子星座”6號和7號飛船在航天員參與下,實現了世界上第一次有人太空交會。1968年10月26日,前蘇聯“聯盟”2號和前3號飛船實現了太空的自動交會。1975年7月17日,美國“阿波羅”號和前蘇聯“聯盟”號飛船完成了聯合飛行,實現了從兩個不同發射場發射的航天器的交會對接。1984年4月,“挑戰者”號太空梭利用交會接近技術,輔以遙控機械臂和航天員的艙外作業,在地球軌道上成功地追蹤、捕獲並修復了已失靈的“太陽峰年觀測衛星”。1987年2月8日,前蘇聯“聯盟-TM2”號飛船,與在軌道上執行的“和平”號航天站實現了自動對接。1995年6月29日,美國太空梭“阿特蘭蒂斯”號順利地與太空執行的俄羅斯“和平”號航天站對接成功。這次對接與20年前美、前蘇聯飛船對接相比,規模大、時間長,而且合作的專案多。顯然,這次成功的對接活動促進了國際航天站的建立,推動了航天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