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菊子的日常

    這個肯定要糾正的。首先要讓寶寶認識到你才是他的媽媽,而且要肯定地對寶寶說,媽媽只有一個哦。別人的媽媽,我們應該叫阿姨,要不然別的寶寶會生氣哦,還以為有人搶媽媽了。

  • 2 # 使用者水大魚大

    你的寶寶出現這樣的情況,做母親的你就應該及時糾正。

    所謂的糾正,要採取人性化的糾正而不是機械式向孩子講:“那是別的小朋友的媽媽,你是不應該喊的,你喊的媽媽應該是我,我是你的媽媽。”如果採取這種方式去引導自己孩子的話,這樣做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大的。

    對於兩週歲的孩子見到別的小朋友的媽媽也跟著喊媽媽,這就反映出一個問題。也就是說,這個孩子,在他(她)從會說話到兩週歲之間,家長所教孩子的就是怎樣去喊媽媽,而沒有將誰是孩子媽媽的身份給孩子講明白。所以,當你的孩子見到別的小朋友的媽媽時他(她)也跟著喊媽媽,這就反映出在孩子的思維中只知道媽媽是一個稱呼,而不是一個身份的象徵。孩子會產生這樣的感覺是平常家長引導和教育的結果,如果做母親的不耐心細緻的對自己孩子作解釋 和分辨的話,那麼孩子對稱呼和身份還是模糊的。這時做媽媽的應該對自己的孩子說:“那是別的小朋友的媽媽,每一個小朋友只有一個媽媽,媽媽既是稱呼也是獨一無二的身份,你的媽媽就是我。對別的小朋友的媽媽只能喊阿姨或者老師等。” 只有這樣反反覆覆的跟自己的孩子說、做解釋,讓孩子在他(她)的思維中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就是:“我只能喊我自己的媽媽為媽媽,而不能喊其他小朋友的媽媽為媽媽,因為每一個孩子只有一個媽媽。”雖然孩子不是太理解這一稱呼和身份的區別,但是在他(她)的腦海裡會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就是:“我只有一個媽媽,別的小朋友的媽媽不能喊媽媽,只能喊阿姨或老師等。”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會漸漸明白這一道理。

    所以,我們建議家長在教孩子說簡單的語言時應該詳細的跟孩子說明稱呼和身份代表著什麼?要讓孩子明白我的媽媽就是我的媽媽,我的爸爸就是我的爸爸,別人小朋友的媽媽、爸爸和我沒關係,我只能喊阿姨或者叔叔。只有這樣讓孩子去辨識,孩子才能在見到別的小朋友喊媽媽時,他(她)才不會跟別的小朋友一樣喊媽媽。

    綜上我們認為,從孩子呀呀學語到孩子兩三歲這一階段是訓練孩子簡單語言表述的最佳時機,做父母的在教孩子簡單語言表述的時候,一定要將所表達的語義對孩子講明白、講清楚。一時理解不了也應該讓孩子去記住,只有記住了,慢慢的孩子才會理解,孩子理解了,慢慢的也就會辨識了。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感謝閱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亡羊補牢成語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