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風24

    廟號世宗,諡號憲皇帝,葬泰陵。45歲纘成大統,在位13年,享年58歲。這是一份雍正生卒年表,濃縮概括了他的一生,其中完整的記錄下來雍正的名號,這些名號都有什麼含義呢?古人起名非常講究,或推衍生辰八字研究五行,或求神告廟卜卦問名,旨在後輩大智大勇福祿相隨,鴻運當頭,一生平安。古之學者都有名號,有人還有幾個名號以示其志趣高雅。封建帝王的名和號與眾不同,大多寄意歲運韶華,蒸蒸日上、長治久安、國運昌盛之意。雍正的姓名全稱為雍正愛新覺羅.胤禛,雍正是年號,愛新覺羅為姓,胤禛是他的名字。康熙諸皇子的名字第一字都從“胤”字,意即皇帝后代。第二字都取意義福祉連綿,吉祥不窮的字。胤禛的“禛”字即吉祥受福之意。在胤禛成為皇帝之前(皇子時代)就用這個名字代表他的身份。雍正是年號。年號即帝王紀元統政時期的稱號,不同的皇帝做朝有不同的年號。年號大都取義為政通人和,國運昌盛之頌詞。如:順治年號意即順利治理之意,康熙年號含義是萬民康寧、天下熙盛之意。到了雍正則一反常態年號含有抨擊世俗輿論得位不正之說法,是故雍正年號之意為“雍親王得位之正”。在胤禛登基後,年號雍正就成為他的名字代表他的身份。舉人汪景祺好研年號,在所著《歷年年號論》中認為雍正年號有不詳之兆。他說:“正字有一止之象”,歷代年號中代正字的:金海陵王的正隆,金哀宗的正大,元順帝的至正,明武宗的正德、明英宗的正統都不是吉兆,看來雍正朝只有13年似與此說有關聯。諡號是指古人死後按其生平事蹟評定褒貶給予的稱號。帝王之諡號則由朝中禮官議定,一般來講諡號是一些固定的含有特定含義的字組成。通常是一連串讚美死者生前政績功德的頌詞。雍正死後尊諡為:“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憲仁信毅大孝至誠憲皇帝” 此文白話易懂,只是句無標點,若讀者四字一停頓,四字一逗點後再通讀,意義就淺顯易懂了。後人多嫌此諡號太長過於累贅,故簡稱“憲皇帝”。憲即法令之意,憲皇帝當是褒揚雍正執法嚴明之意。廟號是封建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特立名號,稱廟號。從漢朝開始,每一個朝代的第一皇帝稱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後的嗣君則稱為太宗或世宗等,到清朝這一奉祀名號依然存在。由於雍正不是開國元君,故廟號“世宗”清人一般把他的廟號與諡號合併稱呼為“世宗憲皇帝”。陵號,是為死皇帝的墳墓所起的尊號。雍正陵號“泰陵”。“泰”字,清《內閣鴻稱冊》有二意:循禮安舒曰泰;臨正無慢曰泰。我們認為“泰陵”之“泰”取第二意比較準確,它的意思就是說褒揚雍正一生朝乾夕惕勤勞王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景泰藍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