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lyours

    自古如此,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能捨下勢力與富貴的人,有幾像曾國藩那樣功成身退的!、

    自古帝王最負情!、

  • 2 # 梅術光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封建社會是唯我獨尊的君權大一統時代。任何人不得侵犯君權的唯一性。可是吳三桂犯了這個大忌,在雲南,老百姓只知道平西王,而不知道大清皇帝順治和康熙。

    首先來說說吳三桂的功勞。吳三桂的最大功勞是引清軍入關打敗李自成,其次是消滅南明餘黨和各地反清復明義軍。功勞不可謂不大,但是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當清廷利用吳三桂入主中原完成統一後,就感覺國家最大的威脅變成了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位割據藩王。這三位藩王以吳三桂為首,在各自的封地獨掌黨政軍大權,與中央分庭抗禮。這是封建王朝所不允許的。

    其次吳三桂也好,尚可喜也好,耿精忠也好,都是明朝的將領,都是漢人,之前都是代表明朝和清軍作戰的,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他們是不可能和清朝真正一條心共事的。所以康熙削藩,三藩叛亂,清朝平叛是必然之舉。就看誰能堅持到最後了,可惜的是,吳三桂雖然有很強的軍事指揮才能,但因為系逼迫造反統一全國的決心不夠(殺到長江控制10省就停滯不前幻想分江而治),加上年齡偏大稱帝后不久去世,而繼位的孫子吳國貴太稚嫩鎮不住手下大將,未能實現其“捨棄雲南而不顧,北向以爭天下”的正確戰略意圖,導致功虧一簣,飲恨雲南。

  • 3 # 高宗1986

    不是清朝不給他善終,是吳三桂太迷戀手中的權力。每個朝代都會面臨消藩的問題,清朝也不例外,假如朝廷以外還有強藩,勢必對朝廷的安危形成一定的威脅。所以康熙準備對南方的幾個漢人藩王消藩。

    消藩的操作方式是讓藩王交出權力換取榮華富貴,你說藩王會同意嗎?因為作為吳三桂這樣的藩王他本來已經是享不盡的榮華福貴,所以清政府給他的條件對於吳三桂來說完全是可笑的。

    記得有位政治家說,對於政治家來說,政治生命比自己本身的生命更重要。如果一個政治家他的政治生命結束了,他就感覺活著還不如死去。我想吳三桂應該也是這一類人,所以他不想放棄手中的權力,因為權力太誘人了。有權在手就可以是一方諸侯,沒權有錢的話只是一個富家翁而已,而且權力能保護自己,失去權力那你就成人家案板上的肉。所以吳三桂決定挺而走險,決定聯軍另外三個藩王起事造反,造反的宣傳是要恢復漢家江山,其實說白了只是為了保住或者鞏固自己手上的權力。吳三桂一生反覆多次,他也因為他的最後一次反覆而段送了自己家族和自己的命運。我想假如吳三桂乖乖交權,康熙應該不會為難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把成功歸零的名言和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