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西談歷史

    韓信曾經在項羽手下當過兵,於韓信有恩,而劉邦心胸狹隘,信不過韓信,怕韓信心軟,更怕韓信反水,聯合項羽攻打自己。

  • 2 # 歷史哈哈哈

    當時天下之主將在劉邦與項羽之間角逐出來,讓韓信和項羽直接對壘,有以下幾點難題 :

    1.劉邦的謀士(張良,陳平,酈食其,蕭何等等)不會甘願受韓信節制(主要是韓信的資歷和威望還不足),試想要不是蕭何,韓信早就跑了,而且張良和陳平也不會像對待劉邦那樣對待韓信。

    2.如果劉邦退居二線很難凝固軍心,項羽當時不是一般的強,如果劉邦不在前線主持穩定人心,很可能不戰而潰。僅僅讓韓信主持一則不能維持各方面的人際關係,二則難以服眾和穩固人心,而且韓信還曾經在項羽哪裡幹過,成分不好。

    3.總之主要是韓信資歷和威望不夠,不能服眾。這就是軍隊主帥和政權領袖的微妙差別。

    4.人心在劉邦不在韓信,韓信和項羽對壘而劉邦去北伐是不可能的,那時除劉項外其他的都是依唯於劉項之間的,只要劉項之間決出勝負,其他諸侯國都會望風而靡,所以劉邦集團重頭戲就是直接對壘項羽集團,而不是避重就輕,捨本逐末去北伐,讓韓信和項羽幹自己做些次要事情,是不是君臣倒置了?有尾大不掉之漸

  • 3 # 時評人健身大叔

    公元205年,劉邦派人策反了項羽的部下英布,並聯絡彭越騷擾項羽的後方,使項羽腹背受敵,最終在這場戰爭中一舉消滅了項羽的西楚勢力。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劉邦的策略。這個策略是由韓信設計的,但是最終定奪還是劉邦,所以應該還是他劉邦的策略。策略是以區域性的犧牲換去整局的勝利,在整局戰爭中,劉邦刻意不讓韓信與項羽正面較量,而韓信也在避免與項羽的交鋒。劉邦在滎陽拖住項羽,就是給韓信爭取更多的時間去統一北方的任務,等到趙齊燕三國併入漢的勢力範圍之後,劉邦就在主體上比項羽佔據優勢了,然後再一舉破除項羽的西楚勢力。這就是劉邦為什麼不讓韓信直接攻打項羽的原因。

  • 4 # 太陽王子001

    因為劉邦有戰略全域性的眼光。

    1,劉邦是在用自己做誘餌,死死吸引住項羽主力,

    2,讓韓信另外帥兵攻略北方,

    3,同時策反英布,

    4,鼓動彭越後方騷擾,

    最終完成對項羽的全面包圍。

    此時,劉邦任命韓信為戰場總指揮,徹底殲滅項羽。

  • 5 # 一梭煙雨江湖行

    項羽認為自己的敵人是劉邦,因此劉邦在哪裡相遇酒跟到哪裡,劉邦用自己為誘餌牽制住項羽。劉邦雖然與項羽對抗屢戰屢敗,甚至多次奪韓信的兵馬壯大自己,但畢竟劉邦牽制了項羽大軍,從而韓信可以短期內消滅魏國、趙國、代國甚至降伏燕國。

    劉邦知道自己用兵不如韓信,那就自己承擔起牽制項羽的任務,從而解放韓信讓韓信先剪出項羽的羽翼,最後一起進攻項羽。

  • 6 # 覓寶獵人

    韓信當時有自己的據守地,並且當時項羽對劉邦所在的地方一直對峙,然後彭越斷了糧道,彈盡糧絕,劉邦趁此絕佳機會打贏,震懾天下,豐功偉績,歷史留名

  • 7 # 夢迴往事醉亦逍遙

    楚漢相爭時期,漢王劉邦重用淮陰人韓信,先後活捉魏王豹、趙王歇、燕王臧荼、齊王田廣。他被劉邦封為齊王后率30萬大軍和彭越的軍隊會師,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東南),他採取十面埋伏的戰術,逼使項羽在烏江自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這個典故出自楚漢相爭的垓下之戰。

    可以說韓信是幫劉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也是壓死項羽的那一根致命的稻草

  • 8 # 淺聊明史

    在楚漢爭霸的過程中,韓信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首先在漢中時韓信暗渡陳倉,一舉突破章邯佈置的秦嶺防線,幫漢王取了關中,奠定了大後方。

    而後劉邦彭城戰敗時,韓信在洛陽一帶佈置防線組織項羽進入河洛,逼近函谷關。

    在隨後劉邦與項羽在成皋戰線拉鋸戰時,韓信率軍北上,連破魏趙,幫助劉邦的好友張耳成為新的趙王,迫使燕國與漢結盟,最後突襲齊國,把整個北方納入劉邦的版圖,成功的包圍了項羽的側翼和後方。

    最後在楚漢相爭的第四年,鴻溝協議後,劉邦棄約,與韓信,彭越等把項羽圍在垓下,徹底打敗項羽。

    在整個楚漢相爭中劉邦的戰略意圖很明顯,透過韓信開闢第二戰場,劉邦正面牽制項羽,最終對項羽形成戰略包圍,達到問鼎天下的目的,實踐證明是非常有效的。

    在最開始劉邦弱項羽強的情況下,採用這種戰略是非常正確的,全面戰爭的較量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假如一開始依靠韓信正面進攻項羽,未必會取得勝利。所以我認為在當時的歷史,政治環境下,劉邦集團的安排是最合適。

  • 9 # 歷史笑春風

    韓信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奪取關中後,率領一部分兵力圍攻章邯的首都。而劉邦則率領五十六萬人馬攻下了項羽的國都彭城。

    可是在接下來的戰鬥裡,劉邦的軍隊被項羽的三萬精騎打敗。劉邦損失慘重,被迫撤逃。韓信率領軍隊趕到滎陽,加上關中蕭何派來的援軍,打敗了追擊的楚軍,穩定了戰局。

    在這個時候,楚強漢弱的局面一時無法改變。魏王豹也趁機背叛了漢朝。韓信領兵平定了魏地,改為漢的河東郡。

    在當時的情況下,韓信帶領那些殘兵敗將對進攻項羽,是無法取勝的。因此,韓信提出了自己的戰略方案。

    這個戰略方案就是,以劉邦為誘餌,吸引項羽的主力在滎陽成皋一線,自己帶領部隊攻打中國的北部,從側翼進攻項羽,對項羽實施戰略包圍,斷絕項羽的糧道。

    劉邦聽取了韓信的建議,自己擔負起了正面對抗項羽的重擔。韓信得以帶兵下代克趙,降燕破齊,平定了中國北方。

    尤其是在濰水之戰中,韓信消滅了龍且率領的二十萬楚齊聯軍,使得項羽再也無力將戰爭繼續下去。

    劉邦則在正面對抗項羽,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死死牽制住項羽和他的主力,為韓信創造了有利條件。

    最終,在垓下,雙方進行決戰。在這一戰中,韓信指揮的四十萬漢軍終於打敗了項羽的十萬楚軍。項羽被迫自刎烏江,漢朝平定了天下。

    所以說,不是劉邦不讓韓信攻打項羽,而是採取了符合當時情況最好的戰略。劉邦在正面以正合,韓信在側翼以奇勝,終於創造出最後決戰的良好態勢,消滅了項羽,取得了天下。

  • 10 # 歷史何必認真

    我的觀點:時機不到,信任也不到,不過最後還是韓信和項羽對決,分出的高下。

    自從在漢中,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發生之後,韓信被拜為大將軍,在接下來的楚漢相爭的戰場上,韓信為劉邦立下汗馬功勞,但如果一開始就放手韓信去和項羽正面碰撞的話,失敗是看得見的,原因如下:

    1.楚強漢弱,這是個不可迴避的現實,韓信再有本事,憑藉漢營的那點兵馬硬剛項羽,無異於以卵擊石,劉邦明白,韓信也明白,自然不會去做此等無腦之事。

    2.戰略需求,劉邦正面拖住項羽,派能力出眾的韓信開闢新戰場,進行千里大迂迴,一舉蕩平北方,擊殺項羽左膀右臂龍且;同時派出使者招降項羽鐵粉九江王英布,從南北兩方向完成對項羽的合圍;陳平使出反間計,離間范增和項羽,使項羽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此謂釜底抽薪之計。

    3.信任問題,不管韓信對劉邦是什麼態度,劉邦對待韓信從來沒有推心置腹過,只是把韓信當槍使,怎麼可能放心大膽的將軍權完全交給韓信做甩手掌櫃呢?萬一韓信功高蓋主,尾大不掉呢?

    4.等待時機,劉邦在完成對項羽的戰略合圍之後,親自坐鎮中軍,在劉邦的監督之下,韓信前線指揮,垓下一戰而誅滅項羽,也只有韓信能做到。兵形勢項羽也只有兵權謀韓信才有資格一戰。

    結語:韓信作為軍事家,必須接受政治家劉邦的安排,劉邦布好大局以後,還是給了韓信機會,讓他放開手腳,斬殺項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夠愛的人,分開了,還會複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