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祭祀活動主要分為祀天、祭地、享太廟(人) 三種。隋唐以後,逐漸將祭祀活動分為三類,即大祀、中祀、小祀。中祀之稱始見於《隋書》,此後立項各有不同。
太廟
大祀
祀禮名。中國古代帝王祭祀制度之一。凡國家舉行的祭祀分為大祀、中祀、小祀三等。大祀之稱始見《周禮·春官· 肆師》: “立大祀,用玉帛牲牷。”大祀一般指祭祀天地及祖先,歷代立項各有不同。清沿古制,祀禮也分三等,即: 大祀、中祀、群祀。凡祭祀圜丘、方澤、祈谷、常雩、太廟、社稷,列為大祀。清世祖定鼎北京,規定每年共舉行十三項大祀。即:每年正月上辛日於南郊祈年殿祭祀皇天上帝,為民祈谷;冬至日於南郊圜丘壇大祀昊天上帝;夏至日於方澤祭祀皇地祇;春秋仲月上戊日行祭大社、大稷;孟春、孟夏、孟秋、孟冬享太廟,歲暮祫祭;春秋上丁日祭先師孔子等。凡大祀,皆由皇帝親祭, 若國有大事, 則遣官告祭,各按規定之期行祭,祭前齋戒三日。
關帝廟
中祀
祀禮名。中國古代帝王舉行的中等規模的祭祀活動。清沿古制,祭祀分大祀、中祀、群祀三等。中祀有每歲春分日致祭朝日壇;每歲秋分日祭夕月壇;每歲春三月吉亥日祭先農壇,皇帝行耕耤禮;每歲季春吉巳日祭西陵氏於先蠶壇,皇后行親蠶禮;每歲孟春上旬吉日及除夕前一日祭太歲、月將;每歲仲春、仲秋吉日致祭歷代帝王;每歲春秋仲月吉日祭關帝、文昌。共十二項。凡行中祀禮,一般遣官往祭,但清代亦有皇帝親祭者,祭前齋戒兩日,屆期依既定儀制行祭。
玉泉山
群祀
中國古代朝廷或官府舉行的小規模的祭祀活動。清沿古制,定祭祀之事為三等,改小祀為群祀。順治初定,每年應行群祀之禮者,共有五十三項。包括夏祭火神,仲秋祭都城隍,每季祭炮神,春、冬仲月祭先醫,春秋仲月祭黑龍潭、白龍潭及各龍神,玉泉山、昆明湖河神、惠濟祠以及賢良祠、昭忠祠、雙忠祠、獎忠祠、褒忠祠、顯忠祠、表忠祠、旌勇祠、睿忠親王祠、定南武壯王祠、二恪僖公祠,及宏毅、文襄、勤襄諸公祠。其北極佑聖真君及東嶽都城隍,於萬壽節日行祭;此外,有因時而祭者,如視學釋奠先師孔子,獻功釋奠太學,御經筵祗告傳心殿等。凡行群祀皆由皇帝遣官按既定儀制行祭。此外,地方祭祀,其規模並如群祀。
古代帝王祭祀活動主要分為祀天、祭地、享太廟(人) 三種。隋唐以後,逐漸將祭祀活動分為三類,即大祀、中祀、小祀。中祀之稱始見於《隋書》,此後立項各有不同。
太廟
大祀
祀禮名。中國古代帝王祭祀制度之一。凡國家舉行的祭祀分為大祀、中祀、小祀三等。大祀之稱始見《周禮·春官· 肆師》: “立大祀,用玉帛牲牷。”大祀一般指祭祀天地及祖先,歷代立項各有不同。清沿古制,祀禮也分三等,即: 大祀、中祀、群祀。凡祭祀圜丘、方澤、祈谷、常雩、太廟、社稷,列為大祀。清世祖定鼎北京,規定每年共舉行十三項大祀。即:每年正月上辛日於南郊祈年殿祭祀皇天上帝,為民祈谷;冬至日於南郊圜丘壇大祀昊天上帝;夏至日於方澤祭祀皇地祇;春秋仲月上戊日行祭大社、大稷;孟春、孟夏、孟秋、孟冬享太廟,歲暮祫祭;春秋上丁日祭先師孔子等。凡大祀,皆由皇帝親祭, 若國有大事, 則遣官告祭,各按規定之期行祭,祭前齋戒三日。
關帝廟
中祀
祀禮名。中國古代帝王舉行的中等規模的祭祀活動。清沿古制,祭祀分大祀、中祀、群祀三等。中祀有每歲春分日致祭朝日壇;每歲秋分日祭夕月壇;每歲春三月吉亥日祭先農壇,皇帝行耕耤禮;每歲季春吉巳日祭西陵氏於先蠶壇,皇后行親蠶禮;每歲孟春上旬吉日及除夕前一日祭太歲、月將;每歲仲春、仲秋吉日致祭歷代帝王;每歲春秋仲月吉日祭關帝、文昌。共十二項。凡行中祀禮,一般遣官往祭,但清代亦有皇帝親祭者,祭前齋戒兩日,屆期依既定儀制行祭。
玉泉山
群祀
中國古代朝廷或官府舉行的小規模的祭祀活動。清沿古制,定祭祀之事為三等,改小祀為群祀。順治初定,每年應行群祀之禮者,共有五十三項。包括夏祭火神,仲秋祭都城隍,每季祭炮神,春、冬仲月祭先醫,春秋仲月祭黑龍潭、白龍潭及各龍神,玉泉山、昆明湖河神、惠濟祠以及賢良祠、昭忠祠、雙忠祠、獎忠祠、褒忠祠、顯忠祠、表忠祠、旌勇祠、睿忠親王祠、定南武壯王祠、二恪僖公祠,及宏毅、文襄、勤襄諸公祠。其北極佑聖真君及東嶽都城隍,於萬壽節日行祭;此外,有因時而祭者,如視學釋奠先師孔子,獻功釋奠太學,御經筵祗告傳心殿等。凡行群祀皆由皇帝遣官按既定儀制行祭。此外,地方祭祀,其規模並如群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