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艾若盈岸
-
2 # 1877125010
第一,諸葛亮想培養新人的想法是肯定的。魏延能文能武,但情商不高,性格孤傲自大很不對諸葛亮皮氣;
第二,馬謖是老友馬良之弟,有學問,能說會道。同時精通兵法,並在平定孟獲的戰爭中出過好謀略,深得孔明先生歡喜。
第三,首次北伐,沒什麼經驗,或者說對形勢太過樂觀,本著練兵和培養新人的思想。
基於以上原因,諸葛亮放棄了魏延而起用新人馬謖。
這個問題要從諸葛亮和魏延兩方面分析。
首先失街亭的歷史背景是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北伐經驗不足,對現場把控也不足,或許諸葛亮還有些樂觀。諸葛亮為了貫徹依法治國的方針,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很難破格提拔自己派系的人,此時諸葛亮由於年事已高,正在為自己培養接班人,馬謖無疑是諸葛亮欽定的接班人。諸葛亮想讓馬謖上位,就必須有足夠的軍功給馬謖,同時需要馬謖有機會展現自己的實力,因此守街亭這麼重要的事其實是諸葛亮給馬謖的敲門磚。
其次即使沒有上面說的這個關係,諸葛亮也不會用到魏延來守街亭。諸葛亮一生謹慎,守街亭重在守字,魏延是一個堅定的抗曹派,從子午谷奇謀就能看出來,魏延簡直就是關羽的翻版,冒進,自大,如果用他來守街亭,敵軍到時,他是斷然不會乖乖守著不出來的。
馬謖的死還是很可惜的,成了政治犧牲品,因為立了軍令狀也是可以不死的,關羽就沒死,完全可以讓他戴罪立功。馬謖的才華絕不是趙國趙括那樣的紙上談兵,可惜第一次身負重任的時候太急於表現,葬送了諸葛亮長久以來培養接班人的心血。如果馬謖不死,蜀國很可能不會滅亡,不會有諸葛亮死後楊儀魏延之亂。姜維雖然繼承了諸葛亮遺志,但畢竟是叛將,一直到後來蔣琬費禕死了才到他掌權,然而政治上仍然受諸葛瞻等的排擠,況且姜維只跟諸葛亮學了點皮毛,比起被當作接班人培養一直帶在身邊的馬謖更是差多了,軍事上可能還好,內政方面,如何治理國家,如何對付朝中人,國家發展什麼方針,馬謖可能早就在平日裡於諸葛亮的討論中瞭如指掌。諸葛亮想必是想先教馬謖,未來再由馬謖教諸葛瞻這種方式。試想,如果諸葛亮死後是馬謖接管,魏延何至於被當作反賊誅殺(正史)?朝中如何會有黃浩弄權?諸葛瞻又怎會與老爸的接班人弄內訌?
從歷史上的記載看,馬謖除了失街亭外,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馬謖是一個庸才。而我認為,諸葛亮派馬謖守街亭也是完全沒有錯誤的安排,馬謖才堪大用,只不過用現在的話叫做“皮了一下”,馬謖就是想另闢蹊徑皮一下,結果玩大了,直接影響了蜀國政治局面,蝴蝶效應讓諸葛亮提前去世(精心培養的接班人死了,沒人分擔工作,諸葛亮後期一直在過勞)魏延死的不明不白(諸葛亮一死無人主持大局,楊儀魏延趁機內訌),蜀國內部內訌嚴重(諸葛瞻和姜維),加速了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