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招了吧你就是狐狸
-
2 # 見微45
概念是人確認事物(或者說“區分事物”)的思維形式。概念雖然是以語彙的形式呈現出來,但實際是屬於思維的領域。一個概念,其所指示的全部物件,就叫做它的“外延”;一個概念,其所反映的這些物件有別於他者的共性,或者其所反映的那個唯一物件有別於他者的屬性,就叫做它的“內涵”。
與“概念”相關的“定義”,是“真實定義”(又叫“事物定義”,與“語詞定義”相區別)。“真實定義”是揭示概念內涵的定義,它反映事物的屬性。從表面上看,一個定義只是一個直言命題,但實際上人需要掌握與事物相關的知識才做得到。
-
3 # 扛大刀的人
定義,是對事物的解釋。概念,有三個層面:1定義2、要素3、性質。對一個事物進行解釋,知道它有若干個條件構成,最後還要明白其性質。這才是對概念的完全理解。
概念和定義這兩個詞語,從不同的範疇中,所具備的含義也不同。一般社會語言當中就是看公眾怎麼理解,而行業專用語言中就會有固定的意思。所有研究語言意思和結構的學問都屬於認識論範疇的工作。
一般來說,概念是一種理念的概括,這裡的“理念”一詞就是對事物認知的總結,把總結概括下來,簡化描述出來,然後透過特殊的共通認識進行使用,就是概念。
例如,說到水資源這個概念,我們往往想到河流湖泊泉水,但是專業角度看,淨化的海水、處理過的廢水、工業汙水、冰構成的小行星等算不算水資源?兩個不同行業的人對水資源這個概念就會有不同的認知,但是大致上可以利用的水就叫水資源,所以我們就有一個概括的方式去形成交流中的概念。
說完概念,定義就好解釋了。由於不同的人對不同事物有不同概念,所以往往會引起爭議,還說水的例子,我說氨含量超標的水可以當澆花澆地,也是水資源,另一個專家說,氨澆地會引發空氣汙染,不能算水資源,這樣我和專家爭論起來後,就要參照一個定義,是否能把氨含量超標水納為水資源?
於是,相關部門就會制定這樣一個定義,並制定相關條例,科研機構和部門也會提供製定定義的學術依據,最後民間和專業就會在這種定義下統一起來。
定義、公理、概念都具備不同的意思,雖然差別是微小的,但是較起真來,如果沒有清晰的說法,勢必無法化解相應的矛盾與衝突,對此多多瞭解會給工作帶來不少幫助。
把所有詞彙都嚴格定義的做法,是一種語言形式化工作,對生活是沒有幫助的。語言學的發展,是伴隨社會的,社會各個領域的共通認知才能解釋最終一個詞是什麼意思。但我們的社會比較發達,公民受教育程度比較高,所以我可以提供這些社會各界共同理解的概念與定義的意思,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