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下一家51

    讀小說,不僅要看小說寫作的時代背景,還要了解小說寫作者的個人經歷。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都創作於元末明初,正是戰亂四起,有志者各地稱王起義的時期,民間傳言和各類故事,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傳。這也就是為什麼《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都是描述民間起義的原因了。

    施耐庵和羅貫中一生都想有所作為,都在起義軍張士誠的軍隊中當過參謀。奈何張士誠剛愎自用,聽不進諫言,無奈離開了張士誠。施耐淹回了老家,羅貫中則雲遊四方,因此也被稱為湖海散人。施耐庵編寫完《水滸傳》,還沒有出版就去世了,作為施耐庵的學生,羅貫中又補編了部分內容,才使《水滸傳》面世於人。因此《水滸傳》是施耐庵和羅貫中合著更確切 ,隨後羅貫中又獨自編寫了《三國演義》,因此在《水滸傳》中也有羅貫中的影子。這也就不奇怪,《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都是悲劇性的結局了。

    那為什麼說是悲劇性的結局呢?《三國演義》的悲劇是作者鍾情於劉備和諸葛亮所致。在作者的心目中,劉備是正宗漢室血統,理應成為帝王。而曹操是亂臣賊子,是篡奪皇位。而東吳孫權是偏居一方的地主,不足為懼。可是劉備和劉禪不爭氣啊,配備了最聰明的諸葛亮和龐統,都沒能一統中原。

    《水滸傳》的悲劇就更明顯了。《三國演義》是群雄四起,沒有朝廷的壓力。而《水滸傳》是在強大的朝廷壓迫下才有了小眾的農民起義軍。但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反朝廷失敗是遲早的事兒。

    兩部作品的共同點是,都是反朝廷農民起義。而且人物特點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劉備與宋江都是仁義之人,諸葛亮與吳用都是神機妙算,看到張飛就想起了李逵。

    不同點也非常明顯。劉備雖然沒有大統一匡扶漢室,但也坐成了偏安一方的皇帝。而宋江一心想為朝廷效力,卻最終被皇帝耍的損兵折將,斷送了大部分梁山好漢的前程。儘管諸葛亮被羅貫中描繪的聰明絕頂,最後卻只落得個病死五丈原。軍事吳用雖然機智聰明,卻沒有給宋江出過正宗好點子,好在自己還知趣自殺了。

    關羽被羅貫中帶了一生的“綠”帽子,結局自然不好,被呂蒙所殺。張飛和李逵都一樣喜歡醉酒鬧事。結果張飛死在自己的醉酒上,被部下所殺。而李逵是因為宋江怕他醉酒鬧事,被宋江下毒所亡。

    《三國演義》、《水滸傳》裡被正面描寫的英雄好漢,大部分都死的憋屈。這也與兩書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相符合。張士誠的起義,最後被朱元璋所剿滅,兩位作者都活了七十來歲,但都沒有在自己的仕途上有所作為。遺憾人生的作者只能寫出悲劇的作品。

  • 2 # 閒壇故事匯

    我不認為《三國演義》是悲劇性的。如果是按照劉備是正統,曹魏是反賊的邏輯,來認定《三國演義》是悲劇性結局,未免太牽強了。

    水滸的悲劇,源於宋江的錯誤決定,讓兄弟們前赴後繼的去送死,最終導致梁山的滅亡。而三國演義不同,它是以歷史為背景,講訴了一段歷史。雖說羅貫中是以劉備為正面來寫的,但歷史就是歷史,他羅貫中也改變不了,所以不能說曹魏得了天下,就是悲劇結局。

    我覺得這兩本書本質上都不同,而且區別很大,不能在這個上面進行比較。

  • 3 # 胖虎笑西風

    三國中魏蜀吳最後都便宜了司馬家,可以說都是悲劇。只不過劉備姓劉,牽強論為皇叔,其實,歷史就是勝利者的天下,其他都是炮灰,本身沒有悲喜可言。至於劉備本身,算是驚喜了,畢竟打下一片自己的江山,也統治了幾十年。

    至於說水滸,宋江的描寫,實際就是個懦夫,悲劇的主人公是他的出生入死的弟兄們,上了山,義無反顧,最後被自己的大哥出賣,接受所謂的招安,做鳥獸散,心情可想而知。

    相同的是都沒堅持下來,不同的是劉禪自己退位了,樂不思蜀。而梁山的兄弟呢,死的死,殘的殘,最多也就是做了個小官,被埋沒在人海。沒有了爭天下的鬥志,變成了土匪從良的奇葩故事。

  • 4 # 手機使用者56437421679

    兩本書,核心考慮的問題?誰是勝方問題?誰是輸家問題?其它問題?等於零。生存問題?無得你,同情,可憐,那一方問題?現實性問題,有機會不堅持,做成大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個月寶寶有一隻眼睛突然流眼淚,還有好多眼屎,是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