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3950307851

    十年前,一 部名為《濟公》的八集電視劇火遍了大江南北,十年來,遊本昌在全國各地參加了許多演出,他深切地感覺到了觀眾們對於“濟公”的那份偏愛。每到一處,群眾都像見到真濟公似地對遊本昌表現出百倍熱情,這使他很受感動。1991年,遊本昌隨中央慰問團赴西藏演出,那裡剛播放完藏語版的《濟公》,遊本昌的出現,使整個藏北高原為之轟動,無論走到哪裡,這位“活濟公”都會被人們圍得水洩不通。 一次演出後,遊本昌回到後臺,看見兩個藏族小朋友一直站在寒風裡等他,非要把兩條雖然只值幾元錢的小哈達獻給他。遊本昌為此激動不已,他認為兩條小哈達是觀眾對他最高的獎賞,“如何回報觀眾”也由此成了遊本昌長期思考的一個問題 。

    想起《濟公》在新加坡華語電視節目中創下102萬人的最高收視紀錄,想起武漢一位看腳踏車的老太太對他說希望他再演“濟公”時的那種殷殷之情,遊本昌決定再一次創作以 “濟公”為題材的電視劇。

    有的專家在得知遊本昌又要拍“濟公” 時,奉勸他說“聰明的藝術家不應這樣做”,話裡意思很明白:既然你第一個“濟公”很成功,應見好就收,再演濟公,弄不好會得不償失。但遊本昌不僅沒有考慮自己的得失,再拍濟公的決心反而越來越堅決。

    經過幾年籌備,遊本昌克服了諸多困難。在廣東格力電器公司的資金支援下,他組建起 了劇組,在南京、蘇州、常熟、崑山等地方一通轉悠,用了兩年的時間,終於把一部20集的《濟公遊記》拍完了。

    《濟公遊記》分為《羅漢應世》、《智鬥法師》、《刀下留神》、《戲懲刁奴》、《移石情緣》、 《銀雙魚》、《遊僧收徒》、《金麟麟》、《玉佛緣》、《醉官圖》、《聖僧遇胡商》共11個故事。遊本昌不僅參予了劇本創作,而且自導自演,還寫了《心平歌》、《心與蓮花隨》、《心靜自成佛》等幾首 片頭、片尾和劇中插曲的歌詞。

    為什麼對“濟公”情有獨鍾,遊本昌說,這主要是小時候在家鄉聽有關濟公的評書的結果。在他十歲的時候,天天都要去書場,聽被譽為“江南活濟公”的評書藝人沈笑梅說的《濟公》。這些年來,特別是十年前飾演“濟公”這一角色後,遊本昌對“濟公”的情緣越結越深,到後來拍攝《濟公活佛》,一直到最近完成了《濟公遊記》的後期製作,他才更明白了這份緣這輩子是割不斷了。

    《濟公遊記》已完成後期製作,遊本昌的表演較之以前那位濟公來,又風采了許多,當身上仍是破袈裟,手中仍是破蒲扇,雲遊四方,到處勸人行善,時不時助危解困的“濟公” 再次出現在熒屏裡時,不僅觀眾們會再次感到滿足,遊本昌三續濟公緣的願望也就徹底實現 了,如果觀眾們仍喜歡“濟公”,遊本昌說還會一直繼續拍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薪九千,欠債十萬,想買輛車,有什麼好的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