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覺得覺得00後在批判思維上沒有進步,反而是退步的。
在課下的時候和兩個00後學生一起聊天,聊著聊著就談到了王寶強,我正想透過王寶強這個勵志的故事完成一次價值觀的輸出。我說"你看王寶強從橫店的一個群眾演員到現在的一流明星,就是靠著自己不斷的奮鬥,才取得的成就",學生甲說,"王寶強最近離婚了。"學生乙開始搭茬,"人家又有女朋友了。",我不死心,不能讓話題跑偏,接著說,"對,人家雖然離婚了,但是人現在靠著自己的努力不是又找到了女朋友嘛,又可以重建一個幸福的家庭了。",學生甲說"人家有錢,找女朋友就很容易",學生乙反駁,"有錢還找什麼媳婦,人家都找小三",結果只剩下我在風中凌亂。
從批判思維上來講,其實華人的批判思維在逐代遞減。民國時起,外國文化融入中國,所以出現了一批大師,開始審視中國文化在5000年的歷史文明中所處的位置,那一代人是極具反思精神的一代人,包括像魯迅先生這樣批判主義者。新中國成立以後呢,大部分的批判思維都用在那鬥爭上,人人爭當新中國的一份子,所以說那一代的批判思維也還是挺強的。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好了以後,對於貧富之間的巨大差距,80後90後這一代也是一點點在思索背後的財富邏輯和公平機制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公平,於是有了很多憤青。
等到00後這一代,他們小時候的物質條件非常優渥,整個大環境比較穩定,社會的各個階層已經定型,他們看到的世界是非常侷限的,生活的環境沒有上一代人跨度那麼大,再加上現在的教育不推崇批判思維,對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00後都已經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他們不會更多得去關注社會不公平現象背後的邏輯以及成因,更多的是關注這種規則所帶來的結果,看自己能不能成為那個有錢人。就像上文我的兩個學生一樣,"小三"、"出軌"這些個詞眼對他們來說反而沒有引起那麼大的刺激,更多的是關注著王寶強作為明星的一種風光。
我倒覺得覺得00後在批判思維上沒有進步,反而是退步的。
在課下的時候和兩個00後學生一起聊天,聊著聊著就談到了王寶強,我正想透過王寶強這個勵志的故事完成一次價值觀的輸出。我說"你看王寶強從橫店的一個群眾演員到現在的一流明星,就是靠著自己不斷的奮鬥,才取得的成就",學生甲說,"王寶強最近離婚了。"學生乙開始搭茬,"人家又有女朋友了。",我不死心,不能讓話題跑偏,接著說,"對,人家雖然離婚了,但是人現在靠著自己的努力不是又找到了女朋友嘛,又可以重建一個幸福的家庭了。",學生甲說"人家有錢,找女朋友就很容易",學生乙反駁,"有錢還找什麼媳婦,人家都找小三",結果只剩下我在風中凌亂。
從批判思維上來講,其實華人的批判思維在逐代遞減。民國時起,外國文化融入中國,所以出現了一批大師,開始審視中國文化在5000年的歷史文明中所處的位置,那一代人是極具反思精神的一代人,包括像魯迅先生這樣批判主義者。新中國成立以後呢,大部分的批判思維都用在那鬥爭上,人人爭當新中國的一份子,所以說那一代的批判思維也還是挺強的。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好了以後,對於貧富之間的巨大差距,80後90後這一代也是一點點在思索背後的財富邏輯和公平機制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公平,於是有了很多憤青。
等到00後這一代,他們小時候的物質條件非常優渥,整個大環境比較穩定,社會的各個階層已經定型,他們看到的世界是非常侷限的,生活的環境沒有上一代人跨度那麼大,再加上現在的教育不推崇批判思維,對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00後都已經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他們不會更多得去關注社會不公平現象背後的邏輯以及成因,更多的是關注這種規則所帶來的結果,看自己能不能成為那個有錢人。就像上文我的兩個學生一樣,"小三"、"出軌"這些個詞眼對他們來說反而沒有引起那麼大的刺激,更多的是關注著王寶強作為明星的一種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