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凡靜心
-
2 # 九月風滿樓
先講我家小風子。
昨晚她姥姥跟我說,小風子在家玩了一天的手機,應該管管她了。
我進屋看,果然在玩手機,但床上鋪滿了書本,顯然也是寫過作業的。
後來小風子給我看她一口氣兒“補”寫了十來天的作業。放假沒多久,為什麼會“補”這麼多作業呢?她說寒假跟我們回老家七天,去海南玩七天,這十幾天都不能安心寫作業,所以要提前補上。多有計劃性的孩子呀?
又問寫作業時姥姥在家不?回答不在。怪不得姥姥以為她玩了一天手機呢。
講這個是想說明2點:
① 玩手機未必影響學習;
② 手機可能只是個背鍋俠,所有認為的不好,就是手機害的。
當然,玩手機的確容易沉迷,但若因為怕沉迷就不玩,那一定會跟這個世界脫節,帶來損害會更大。
更要命的是,誰能真正控制住孩子玩手機的心?沒有人能,老師也不能。
知其不可而不為,不如早早讓孩子接觸這些電子裝置,早早暴露問題,或有希望幫孩子自己學會控制。
小風子經過多年的鍛鍊,自控力已隱然凌駕我跟九月之上了。
中間也曾經沉迷遊戲導致英語成績一落千丈,但跟孩子分折後認為這不只是手機的錯,英語老師過於嚴厲而產生厭學也是個因素,於是九月每天帶她做一篇閱讀理解,已堅持了三年了,今年英語成績拿了100分。
學習成績的提升,反過來也有助於自控力的提升,這才是個良性迴圈。
孩子在家玩手機這件事,本身沒啥問題,合理控制時間和關注內容不要很負面就好!
最有問題的是“擔心”兩字,說明了家長的焦慮,相比手機對孩子視力和想象力的影響,焦慮因而進一步表現的情緒和行為,對孩子長久來說,心理健康的問題,才更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