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顫動的丹田
-
2 # 王蒙緣
《永樂大典》是中國明代永樂年間編修的最大的類書者作。永樂元年(1403年)開始編修,永樂二年(1404年)初成,名為《文獻大成》。永樂三年(1405年)重修,於永樂六年(1408年)最終編寫完成。有人把它視為世界上第一部百科全書。《永樂大典》正文共22877卷,凡例和目錄60卷,裝訂為11095冊,總字數約為3.7億,收錄了先秦時期到明初期的各種典籍8000餘種。書中所含內容包括天文地理、科學技術、醫學占卜、文字戲劇、詩歌小說等各個方面。《永樂大典》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但成書後歷經磨難,以致殘缺不全,現今儲存下來的部分僅為全書的百分之三四。
《四庫全書》乃是中國最大的一部叢書。清乾隆年間,乾隆組織大量人力財力,耗時近10年,編修了《四庫全書》。其中共收書3460多種,79000多卷,36000冊。“四庫”又稱“四部”,分別是經、史、子、集。經部包括《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左傳》、《論語》等;史部包括“二十四史”、《資治通鑑》等;子部包括先秦諸子、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清代樸學等著述,及部分佛、道典籍、古代小說等;子集包括楚辭、漢賦、駢文、唐宋詩詞、元曲、歷代文集等。《四庫全書》修成後,乾隆命人抄成7部,分別藏於南北7大藏書閣,即紫禁城文淵閣、瀋陽故宮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和鎮江文宗閣、揚州文匯閣和杭州文瀾閣。此後,在中國近代連綿不斷的戰爭炮火中,厄運不斷。總體算起來,7套《四庫全書》目前還存三套半。
國學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華夏之孫所崇尚的文化瑰寶。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見證,還是每個華人應讀的智慧之本,處世之基。同時,也是每個華人不可缺少的文化食糧、精神支柱。感受國學的魅力,解深厚的國學文化,你會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的。
永樂大典不如四庫全書大,前者三億七千多萬字,後者八億字。
永樂大典資訊量比四庫全書多,別看字不及四庫全書一半,但是其收錄了大約七八千餘種圖書,而四庫全書中選錄不到它的一半左右。
四庫全書備份比永樂大典到位,前後製成七部,永樂大典只複製了一份,卻毀於大火,正本據說在明朝帝陵,估計(專家)被水也泡的夠嗆。
永樂大典是類書型大百科全書,錄書時基本不改,全數內容完整收入,四庫全書是叢書式大百科全書,編纂時斧劈刀削,添枝加葉,改編後再錄入。
永樂大典在南京編組,四庫全書在北京創造。
永樂大典實際執行人解縉後來作的皇恩浩蕩,四十七歲雪中凍死,四庫全書的紀大煙袋頗有眼色,熬得久的多,八十一才卒。
永樂大典比較四庫全書最大區別就是沒進行再創作,讓後人起碼能讀到收錄書時那一刻的原始版本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