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之屈原以前的詩歌形式,騷體詩主要有以下特徵:一、句式上的突破。屈原以前的詩歌句式,基本上是四言體。這種句式,比起我們如今所能看到的、傳說中堯舜時代的三言句式,無疑是一大進步。就它所具有的藝術表現力來說,《詩經》特別是其中的國風民歌,可以說是達到了它的高峰①。但是,這種四言句式,畢竟節奏短促、單調呆板,容量也有限。在表現比較複雜的社會生活和思想感情時,它的束縛和侷限,就突出地顯露出來了。倒是國風中的那些雜言體,如《伐檀》、《行露》等,以及楚國、吳越民間流傳的《徐人歌》、《越人歌》、《滄浪歌》等,由於字句參差、節奏自由,在抒發思想感情上顯出了長處。屈原在早期寫作《橘頌》時,所採用的還是這種四言體。但到了他受讒被逐,胸中積滿了悲憤和痛苦,想要將它化為詩濤噴注的時候,他就再也不能忍受這種四言體的束縛了。他大膽地學習民間的“俗歌俚句”“不拘於四言”②的經驗,有意識地採用民歌中常常出現的五言、六言、七言的新句式,保留詠唱中的語氣詞“兮”,創造了一種以六言為主、摻進了五、七言的大體整齊而又參差靈活的長句句式。《惜誦》就是屈原突破四言體式而創造的第一首“騷體詩 ”。初看起來,“騷體”句式只比四言句式多了二、三個字,但它的作用卻是小看不得。這二、三字的增加,使全句的容量一下擴大了許多。而且正如前人在分析七言長於五言時說的那樣,由於“每句多兩字,故轉折而不迫促”,更適宜於“言情出韻”③。因此,屈原“騷體”長句句式的創造,實在是對四言體的一個重大突破。二、多種形式的互動為用。“騷體詩”的基本形式和特點,已如上述。需要進一步指出的是,這種新的詩體,在屈原手上並不是凝固不變、單調劃一,而是極其靈活、極富於變化的。屈原適應不同內容的表現需要,無論在句式上,還是在體式上,都不斷有新的變化和創造。從句式上來說,《離騷》所用的就是“騷體詩”的基本句式,即六言長句,但又摻合了五、七言甚至八言,使之參差多變,在節奏上比較舒徐,適合於抒發詩人那沈鬱頓挫、悱惻纏綿的感情,表現出迴腸蕩氣的情韻。而《九歌》,則直接採用了民歌中常見的半句加“兮”(如《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的句式,節奏輕快、跳躍,適合於表現娛神歌舞的歡樂、婉轉的情調。在《懷沙》以及《抽思》、《涉江》的“亂詞”中,屈原又採用了四字一頓、句末加兮的短句句式(××××,××××兮),節奏短促相承,語氣勁捷有力,表現出強烈感情的突然迸發。三言詩的詩體出現。它的出現,給春秋以來的詩歌體式帶來了一次大解放。明人吳景旭說:“經之後、賦之先,天地間忽出此一種文字”,“總覽斯文風格,鑿空不經人道,自應別名一體,以‘騷’命之可也。”⑪李維楨也稱讚屈原“以一人之手,創千古之業。”⑫對屈原來說,這樣高度的評價,可謂當之而無愧!
較之屈原以前的詩歌形式,騷體詩主要有以下特徵:一、句式上的突破。屈原以前的詩歌句式,基本上是四言體。這種句式,比起我們如今所能看到的、傳說中堯舜時代的三言句式,無疑是一大進步。就它所具有的藝術表現力來說,《詩經》特別是其中的國風民歌,可以說是達到了它的高峰①。但是,這種四言句式,畢竟節奏短促、單調呆板,容量也有限。在表現比較複雜的社會生活和思想感情時,它的束縛和侷限,就突出地顯露出來了。倒是國風中的那些雜言體,如《伐檀》、《行露》等,以及楚國、吳越民間流傳的《徐人歌》、《越人歌》、《滄浪歌》等,由於字句參差、節奏自由,在抒發思想感情上顯出了長處。屈原在早期寫作《橘頌》時,所採用的還是這種四言體。但到了他受讒被逐,胸中積滿了悲憤和痛苦,想要將它化為詩濤噴注的時候,他就再也不能忍受這種四言體的束縛了。他大膽地學習民間的“俗歌俚句”“不拘於四言”②的經驗,有意識地採用民歌中常常出現的五言、六言、七言的新句式,保留詠唱中的語氣詞“兮”,創造了一種以六言為主、摻進了五、七言的大體整齊而又參差靈活的長句句式。《惜誦》就是屈原突破四言體式而創造的第一首“騷體詩 ”。初看起來,“騷體”句式只比四言句式多了二、三個字,但它的作用卻是小看不得。這二、三字的增加,使全句的容量一下擴大了許多。而且正如前人在分析七言長於五言時說的那樣,由於“每句多兩字,故轉折而不迫促”,更適宜於“言情出韻”③。因此,屈原“騷體”長句句式的創造,實在是對四言體的一個重大突破。二、多種形式的互動為用。“騷體詩”的基本形式和特點,已如上述。需要進一步指出的是,這種新的詩體,在屈原手上並不是凝固不變、單調劃一,而是極其靈活、極富於變化的。屈原適應不同內容的表現需要,無論在句式上,還是在體式上,都不斷有新的變化和創造。從句式上來說,《離騷》所用的就是“騷體詩”的基本句式,即六言長句,但又摻合了五、七言甚至八言,使之參差多變,在節奏上比較舒徐,適合於抒發詩人那沈鬱頓挫、悱惻纏綿的感情,表現出迴腸蕩氣的情韻。而《九歌》,則直接採用了民歌中常見的半句加“兮”(如《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的句式,節奏輕快、跳躍,適合於表現娛神歌舞的歡樂、婉轉的情調。在《懷沙》以及《抽思》、《涉江》的“亂詞”中,屈原又採用了四字一頓、句末加兮的短句句式(××××,××××兮),節奏短促相承,語氣勁捷有力,表現出強烈感情的突然迸發。三言詩的詩體出現。它的出現,給春秋以來的詩歌體式帶來了一次大解放。明人吳景旭說:“經之後、賦之先,天地間忽出此一種文字”,“總覽斯文風格,鑿空不經人道,自應別名一體,以‘騷’命之可也。”⑪李維楨也稱讚屈原“以一人之手,創千古之業。”⑫對屈原來說,這樣高度的評價,可謂當之而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