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小孩爬樓梯
-
2 # 秋水詩畫
謝邀!喜愛中國書法藝術的朋友,一起聊聊,提出文化修養對書法藝術學習的重要性,對於這個問題,回顧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歷程中,代代的代表性書法藝術家及其代表作中,選出有一定影響力的舉例談談,以晉代王羲之《蘭亭集序》(臨摹本)、唐代顏真卿《祭侄文稿》、宋代蘇軾《黃州寒食詩帖》為例,再和當代中國書法藝術發展現狀進行對比分析,首先是從事書法藝術的創作研究者看看,書法藝術前輩,都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代代傳承和發展有所作為,有所貢獻,他們往往是時代的文化精神的旗手和鼓手,將中華民族的代代的優秀的文化思想觀念和言行榜樣,在自己的和下一代的教學過程中,真正的落實和傳承,做人有底線和做事有規矩,又開拓和探索出新時代的精神追求和理想,創造出新一代的文化價值觀,充實和豐富中華傳統文化思想,對家國的關注和擔當,對人生的思考和覺悟,對生活的堅韌和熱情,透過詩文等藝術載體表達個人的思想感情和品徳操守。其次將中華傳統文化價值觀,透過詩文等藝術載體,貫注到書法藝術創作研究過程中,和書法藝術的結合,不僅僅是侷限書法藝術的外在筆墨藝術形式和變化,還有內在的文化思想感情,個人的氣節風骨和修養覺悟,在書法藝術作品上展現出來的精神氣象和氣質,值得代代中華兒女的學習和敬仰,還有其他中華傳統文化精神追求和審美情趣的載體,例如繪畫、音樂、園林等的學習和鑑賞過程中,又對中華傳統文化進一步加深認識和理解,透過書法藝術的筆墨語言和筆情墨趣,展現出現個人的文化修養和覺悟境界,創作出真正的有性情、有情懷和有品味的書法藝術作品,成為反映當代中國文化精神追求和理想的書法藝術作品。(附:晉代王羲之《蘭亭集序》(臨摹本)、唐代顏真卿《祭侄文稿》、宋代蘇軾《黃州寒食詩帖》),歡迎你不同的觀點和見解交流!謝謝你關注於秋水!
-
3 # 西安國哥書法
書法的學習離不開文化,文化的修養和積澱促進書法境界的提高。
古人講:“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外師造化,內修性靈。”
歷覽古代著名的書法家,無論那一個都是文學修養及其高深的。
東晉王羲之,由於其高深的文化修養和生活閱歷,在四十二人的蘭亭聚會中,而且是在酒後帶醉的情況下,提筆揮灑,一氣呵成了千古名篇《蘭亭集序》,不光書法成為天下第一行書,而且其文也選入《古文觀止》,人們在臨習他佳作的同時,也欣賞了優美的文筆,給人以宇宙人生的啟迪。假使這篇文章由他人起草,王羲之書寫,或許就沒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了。
同樣,大文豪蘇東坡同時是大書法家,他把文化高深修養的書卷氣融入書法創作,開創了北宋尚意書風。
蘇東坡言:“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
試想?如果蘇東坡沒有對文化修養的高深積累,他能“信手”嗎?沒有對文化的自如駕馭,他能“意造”嗎?他在人生極度落魄時寫出了天下第二行書《黃州寒食詩帖》,同時也是兩首著名的詩。達到了書法和詩詞的高度統一。
再如,歐陽詢著名的《九成宮醴泉銘》,其楷書確立了歐楷的歷史地位,同時,其銘文也是歐陽詢撰寫的,練習歐楷的同時,我們可以學到九成宮建成的歷史背景和歐陽詢勸誡唐太宗節儉戒奢的錚錚鐵骨。歐楷的險絕和歐陽詢的直諫風骨在字裡行間得到展現。
只會拿起毛筆寫字而沒有文化修養的人,充其量只是個寫字匠,寫出的字也是充滿著俗氣和市儈氣,更不可能有書卷氣和雅氣了。
書法是表,文化修養是裡,互相促進,互為依存。文化修養的高、雅、潔,在書法就表現為神、秀、逸。
現代人寫字匠太多,有文化修養的書法家太少
,作品內容往往東拼西湊,沒有自己的東西,更談不上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了。
回覆列表
文化修養對書法學習的重要性,至少有三點:一是增進書法素養:(一)書法是漢字的造型藝術。書法中的漢字,不僅僅是今天的簡體字,也不僅僅包括繁體字,還包括甲骨文、金文、篆體、隸體、楷體、行體、草體中的各種漢字。即使是繁體字中,還包括了今天已不使用的異體字。所以,在學習書法過程中,對於漢字的認識涉及研究漢字的諸多學科,如普通漢字學、古文字學、漢字構形學等,做為書法學習可能不需要每門學科深入學習,但至少需要一定的基礎知識,至少了解漢字的古今發展及各個時期漢字的不同變化,如此在學習書法過程中方能如虎添翼。這是一個學習書法者必備的書法素養。(二)古代書法名家留下大量的書法論著,這些都是學習書法、提高書法水平的知識寶庫。但大多是文言文。這樣就要求學習者須具備一定的文言文知識,才能在書法古籍中如魚得水,汲取營養。二是提高審美水平:一個人的審美水平與其文化修養息息相關。沒有一定的審美觀念和能力,就沒有一定的審美欣賞水平,那麼即使美的東西擺在眼前,他也是發現不了和鑑別不出的。書法藝術的美,是屬於抽象線條美,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