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陽3193
-
2 # 文初
“從另外一個角度,可以看出莊子對聖人的警惕,對禮法的擯棄,對仁義的厭惡。我們不可能回到莊子提到“絕聖棄知”的原始年代,但是莊子所持的那種逆向思維必須引起我們深思。……”
而一家村主的那篇《聖人不死,大盜不死》原文則只是強調儒家強壓人性的弊端,雖然表示莊子的“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思想之深刻,但也絕無樓主臆想出來的“滅聖絕盜”。正如同,有許多人不同意將偷盜之人斬去雙手,但也絕不是同意讓其無罪釋放。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一驚世駭俗之言,出自《莊子·胠篋》。字面意思很明白:聖人不死絕,世間大盜也就不滅絕。如此說來,“聖人”簡直就是“大盜”的同義詞了。 《胠篋》開篇,莊子用了個比喻,說明聖人實際上是在幫大盜的忙。莊子說,為了保證箱子的安全,就對箱子進行加固、上鎖。加固、上鎖,這相當於大家所說的“智”。但大盜來了,連箱子也扛走了。這智有什麼用呢?那些所謂聖人,就好像為大盜看守箱子的,其實是與大盜一夥的。 於是就有許多人讀不明白。下面我借題發揮一下,談談為什麼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先說何謂“聖人”。聖人,就是為世間立下行為規範、成為人類楷模的人。古時有句話,道是:“天生聖人,為世作則。”意即指此。有意思的是,“為世作則”一句音近“為世作賊”,可能是冥冥中的天意巧合。明朝初年,有個叫徐一夔的儒生在給朱元璋的賀表中就寫下了這句話,結果惹得朱皇帝大怒,說:“則字音近賊也!”竟因此砍了徐教授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