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0141984984

    棗黏蟲屬鱗翅目,小卷葉蛾科,又稱棗鐮翅小卷蛾、棗小蛾、棗實菜蛾,俗名黏葉蟲、貼葉蟲、卷葉蛾等。是棗樹上重要害蟲,各地棗區都有分佈。以幼蟲為害棗芽、葉、花蕾、花,並啃食幼果,第3代幼蟲開始為害幼果,將棗葉與棗果用薄絲相互黏在一起,在其中啃食果柄處的棗皮、棗肉,易造成落果。(1)形態特徵①成蟲。長5~7毫米,翅展14毫米左右,黃褐色,觸角絲狀,複眼暗綠色,雄成蟲腹尖尾處有毛束。②卵。扁圓或橢圓形,長0.5毫米左右,初產時乳白色,後變黃色、紅黃色、橘紅色或紫紅色,近孵化時變為黑紅色。③幼蟲。初孵時頭部黑褐色,體長約0.8毫米,腹部淺黃色,取食後變綠色,至羽化時頭淡黃褐色,胴部黃白色,前胸背板和臀板均為褐色,體疏生黃白色短毛。④蛹。紡錘形,長7毫米左右,初化蛹時綠色,後漸變為黃褐色,近羽化時變為黑褐色。每腹節背面有2列刺突,尾端有5個較大刺突和12根彎鉤狀長毛(圖19)。圖19 棗黏蟲(2)生活簡史 棗黏蟲在華北地區1年發生3代,華中、華東地區一般4~5代。以蛹在粗皮裂縫處越冬,越冬蛹一般在3月中、下旬開始羽化產卵,4月上旬越冬代成蟲產卵盛期。第一代幼蟲出現在4月上、中旬,5月中旬開始化蛹,5月底至6月上、中旬羽化、產卵,可延續到7月上旬。第一代成蟲集中出現期為6月上、中旬,第二代成蟲集中發生在7月下旬。第一代(越冬代蛹羽化後所產卵的孵化代)、第二代、第三代幼蟲盛期分別出現在5月上旬、6月上、中旬(花期前後)、8月底至9月初。9月上旬老熟幼蟲陸續轉移至粗皮縫隙處結繭,化蛹越冬。各代成蟲壽命7天左右,第一代幼蟲發生在萌芽期,為害嫩芽和葉;第二代幼蟲發生在花期前後,為害葉、花蕾、花和幼果;第三代幼蟲正值冬棗果實膨大期和果實白熟期,為害葉片和果實,造成果實脫落。各代幼蟲都吐絲連綴花和葉、葉和棗吊、葉和果,藏在其中為害。成蟲有趨光和趨性資訊素的特性,可用於滅除成蟲和指導防治。棗黏蟲的發生與氣候關係密切,5~7月份炎熱多雨的條件下,容易大發生。(3)防治方法①農藝措施。早春人工刮除樹幹、枝杈處的粗皮,並在樹下用鋪好塑膠布收集刮下樹皮及蟲繭,帶回放在溫暖和適當溫度的地方用紗網罩好,待天敵出蜇放飛果園後將害蟲繭和樹皮一起銷燬。也可用黑光燈誘殺成蟲,應注意趨光性天敵的保護。8月下旬在樹幹上綁草把誘蟲化蛹,取下放飛天敵後燒燬。②生物防治。用性誘劑迷向防治成蟲,參見前面棗黏蟲性誘劑部分。保護利用天敵,有條件果園可在第二代成蟲產卵期(7月中、下旬)釋放鬆毛蟲赤眼蜂,於產卵初期至產卵盛期每4天釋放1次,共放3次,卵寄生率可達85%以上。③藥物防治。重點抓好第一代幼蟲防治,與防治棗尺蠖同步進行,所用藥劑也相同。第二代幼蟲的防治期正在棗的花期,為減少對有益生物的傷害儘量不噴藥,透過天敵控制,在需用藥劑防治時可選擇對天敵、蜜蜂傷害輕微的藥劑,可用20%的殺鈴脲懸浮劑8000倍液在棗黏蟲1~2齡期噴藥。也可選用5%卡死克乳油1500倍液,併兼治害蟎類。向TA提問官方網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福祿貝爾生命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