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學悟語
-
2 # 角度歷史
說到這個問題,我覺得不得不提一下被歷史嚴重黑化的商“紂王”
“紂王”名曰帝辛,是商朝最後一個君主,大多數人對他的印象極壞,包括很多歷史上給他的評價也是跟夏桀齊名的暴君,對百姓苛刻,創制“炮烙之刑”,修建酒池肉林、割婦人之胎等,特別是與蘇妲己“荒淫誤國”,更是在他暴君的印象下再次劃下濃重的一筆。
最初我也是這樣認為的,可後來對這段歷史瞭解越多,卻越發現“紂王並非殘暴,甚至於還是個不錯的君主”。
帝辛少年便展現出過人的天賦,聰敏過人。《荀子·非相篇》說帝辛“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筋力超勁,百人之敵也。”《史記·殷本紀》也說:“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簡而言之,就是帝辛充滿正義之氣。
據正史記載,帝辛繼位後,在經濟上重視農桑,社會生產力發展,商朝國力逐漸強盛,在軍事上,對人方(周人稱之為東夷)用兵,在歷經長期的戰爭後取得了勝利,將商朝勢力擴充套件到江淮一帶。(對人方用兵後,雖取得最後勝利,但也耗空了國力,導致滅國)
近代史學家顧頡剛也綜合考證,發現紂王的70多條罪證都是周朝以後逐漸增加的,劇情也逐漸強烈,其中戰國時期新增20項,西漢新增21項,東晉新增13項等。而眾所周知的紂王害死忠臣比干,似乎也跟歷史不符,現存比干寺廟中碑文有顯示,其比紂王還晚死十多年,因此不可能為紂王所殺。“炮烙之刑”詳細記載為夏朝夏桀所創,但不知道後來怎麼成了紂王所發明,紂王可謂是黑化的很嚴重。
在諸多歷史資料中也有為紂王“開脫”的。子貢曾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意思就是紂王許多罪過並未發生,是被後人所加的。在《韓非子》中提到,費仲勸諫紂王殺掉西伯侯姬昌,但紂王確認為“夫仁義者,上所以勸下也,金昌好仁義,誅之不可”,簡單來說就是姬昌是仁義之人,不可殺,並沒有採用費仲的建議。再有,根據《左傳》等文獻以及甲骨文中。紂王征服了淮夷後,派飛廉出使北方,對中國古代的統一於民族文化交流和發展有過一定的貢獻,在紂王生前,更被百姓尊稱為“武王”,深受百姓的愛戴,河南淇縣鎮有後人修建的紂王幕,當地人都以帝辛為榮。
而現在電視劇中對帝辛的叫法也與歷史不符,“紂王”是西周統治者給帝辛的諡號。何為諡號?就是人死後,後人根據生前所事給予的稱號,而在電視劇中在帝辛都還沒有死,何來“紂王”一說?
總的來說“紂王”帝辛並非那麼殘暴,只是西周統治者和商朝的叛徒指責帝辛,並造出了“紂”這個字,春秋戰國時期,為向世人宣揚“惡有惡報”,又被諸子繼續黑化,給紂王增添了不少的新罪名,例如炮烙之刑、把人剁成肉醬、割孕婦之胎等,漢代以後統治者又繼續把紂王作為反面形象宣傳,紂王的“荒淫殘暴”實際上是千年詆譭累計起來的結果。
-
3 # 歷史有趣兒
小時候我看《三國演義》,對裡面的故事可謂深信不疑,覺得這就是歷史,都是真實發生的事,奸詐無德的曹操,仁厚善良的劉備,智謀超神的諸葛亮,天下無雙的關羽張飛,這些形象實在太過深入人心了。
長大以後,我才發現,《三國演義》是一部小說而已,而且是在三國後1000多年之後寫的,並且作者羅貫中具有明顯的主觀傾向性,美化蜀國,貶低魏國和吳國。
後來我又讀《裴松之注三國志》,發現即使在這部官方史書中,也有很多記載值得懷疑,裴松之的注就對一些細節和人物語言提出了質疑,比如官渡之戰時曹操和袁紹的兵力相差是否真的那麼大,比如曹操的一些所謂奸雄言論大多出自當時吳人某個無名氏寫的《曹瞞傳》,而《曹瞞傳》的筆法跟小說沒啥區別,記錄了很多曹操和別人談話細節,也並不十分可信。
所以,現在幾乎對所有的歷史故事,特別是那些非常生動的歷史故事,我以前深信不疑,現在打死也不信,這些載入歷史的人,在歷史發生的時候他們大多不在現場,即使在現場他們在寫史書時又帶有傾向性,即使歷史故事是真實的,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後,口口相傳,眾口鑠金,也早已變了樣了,不然那些君臣密對,那些人物私語,除了當事者旁人哪能知道的那麼清楚,寫的有鼻子有眼的,史書中的人物說話都是出口成章,引經據典前後照應,每段話都像一篇完整的議論美文,可信嗎?
歷史,就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此言非虛。
-
4 # 太史閒話
“轅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天波府裡走出來我,保國臣......”穆桂英掛帥的唱段想必大家耳熟能詳,但又有幾個人知道歷史上的穆桂英是容貌姣好的柔弱女子呢?
文學作品中有很多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但現實生活中卻並無此人。這其中有很多是女性人物,虛構出來的女性文學人物甚至被載入語文課本,更增添了其“真實程度“,例如:“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的花木蘭。今天就介紹幾位讓您深信不疑,但並不存在的歷史知名女性,她們的故事也確實讓人難以置信。
替父出征——花木蘭中學語文課本中一首《木蘭詩》讓花木蘭這位巾幗英雄家喻戶曉,也成為中國古代歷史女性勵志題材的典範。花木蘭的故事多次以各種形式搬上銀幕,甚至連好萊塢都為花木蘭製作過動漫,足以證明其影響力之廣。
花木蘭的故事最早出處是南北朝時期民間流傳的一首敘事詩《木蘭辭》,但是《木蘭辭》中只提到主人公名為“木蘭”,並沒有提及姓氏和籍貫等詳細資料。
到了明代,文學家徐渭把《木蘭辭》改編為《雌木蘭替父從軍》的唱本,首次給木蘭添加了姓氏“花”,同時也把花木蘭的“個人檔案”完善的比較詳細:花木蘭,世住河北魏郡,父親花弧、字桑之,之前做過千夫長;母親花袁氏;姐姐花木蓮;幼弟花雄。
從此,花木蘭成為中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女英雄。不管是人物故事的傳奇程度還是個人資料的完整程度都無瑕疵。但這些只存在於各種文學作品或文藝唱詞中,翻遍中國歷史正史資料並沒有花木蘭這個人。
在軍紀嚴明的軍隊中,士兵們看見一隻母豬都覺得很漂亮。在這種情況下,花木蘭和“軍爺們”同吃同住幾年而不暴露女兒身,打死我也不信。
穆桂英的故事最早出處是明代小說家熊大木所著《北宋志傳》(又名《楊家將傳》)。書中,楊家滿門忠烈,三代人為國戰死沙場,即便受到奸臣百般陷害也不改報國之志,這樣的情節充滿了豪氣於悲情,被後世廣為流傳。
穆桂英作為楊家的媳婦,在楊家男人都為國捐軀之後,親自掛帥保家衛國,在戰場上力斬多員敵將,留下一段傳奇的巾幗故事。
要說明一點,穆桂英和花木蘭、貂蟬不一樣,前兩位女性沒有任何歷史記載和歷史遺蹟,而穆桂英墓已在山西出土,在《楊氏宗譜》中確有:“宗保妻穆氏”的文字記載。所以,穆桂英確有其人,但“穆桂英掛帥”一事沒有任何根據,只存在於文學作品中。
按照小說中描繪,穆桂英柳眉細腰,五官清秀,身材苗條,是一位標準的美女。這樣的身材容貌無論如何也無法和“沙場爭鋒”聯絡到一起,而且還陣斬多名魁梧的敵將。就好像現在的名模,去和職業搏擊選手廝殺,不但戰勝了,還打倒了多名搏擊運動員,這打死我也不信。
普遍的說法是,孟姜女的哭聲引來了秦始皇的注意。秦始皇一看,她長得漂亮動人,動了將其納入後宮的心思。
然而,孟姜女提出要先安葬丈夫範喜良,然後讓自己到海邊遊玩。為了得到孟姜女,秦始皇果斷答應。可是,在安葬好丈夫之後,藉口來海邊遊玩的孟姜女卻縱身跳入大海之中,沉入水底。範喜良成為孟姜女的全部,成為她走不出去的夢。
用哭聲震撼天地,將長城哭倒的劇情顯然不符合常識。秦始皇驕奢無度,後宮佳麗無數,讓人心裡很是不爽,後人顯然借孟姜女哭長城來醜化他。
傳說歷史上有孟姜女的原型,那就是《左傳》中齊國將領杞梁之妻。
《左傳》中,杞梁為國捐軀之後,齊侯只在城外祭奠,“杞梁妻”守著丈夫的棺材,在城外哭泣數日,表示了自己的不滿和哀思。無奈之下,齊侯親自到他的家中祭祀。到了漢朝,劉向在《說苑》中將故事發展為:“昔華周、杞梁戰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為之崩,城為之厄。”好傢伙,哭聲居然震塌的城池。
東漢末年,曹植在《黃初六年令》慨嘆:“杞妻哭樑,山為之崩”。
可見,早在漢代,就已經有了妻子因為哀悼丈夫而將城牆、大山哭到崩裂的傳說了。
到了唐代末年,貫休寫有一首《杞梁妻》。在其中,他將杞梁妻放到了秦始皇的年代,並讓她哭倒的物件變成長城。
此後,人們漸漸將“杞梁”訛傳為了“喜良”,而杞梁妻也變成了孟姜女。明代又修築長城,老百姓很是不滿,人們便借用孟姜女哭長城諷喻明朝皇帝。
孟姜女哭長城一事顯然子虛烏有,通過這個故事,人們感嘆孟姜女對愛情的忠貞,慨嘆秦始皇殘忍的苛政。
村夫老王
-
5 # 懶螞蟻29
讀書也罷,讀歷史也好。如果是為了考試,則另當別論。如果是為了豐富自己,就要明白讀書的道理。
古人常講:盡信書不如無書,所以讀書是為了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而不是人云亦云。用自己的思想丈量世界,才是讀書的目的。
讀書要有選擇,讀書要讀精典,尤其是對於年輕人來說最為重要。
現在的書籍可稱繁多,魚龍混雜,多數都是無用。
讀歷史要看事情的處理中的技巧,而不必管其真假。幾千年的歷史,誰能說得清?無論何事,只有當事人明白,別的人都是猜。
比如禪讓、老子姓什麼?白登之圍怎麼解的?等等,按古人稱謂,老子就應該姓老,例如:孔子、墨子、朱子等。所以沒什麼意義,不如把道德經背下來,細細的品味其中的道理。
白登之圍也是很多說法,但是隻要知道是陳平處理的,就能知其大概。陳平其人尤善小計、陰計,估計是擺不到檯面的辦法,所以不能說。
讀古書的好處,古人學本書何其難。他們真是費盡心機,遣詞造句都是思慮再三。所以才會有那麼優美的詞句,能流傳下來真的是幸事。
讀歷史可以知榮辱,知哀亡,可以修身養性。讀歷史可以提升思想,特別是獨立的思想。
-
6 # 鄭說豫見
伍子胥千金報德的故事
小時候聽過伍子胥千金報德的故事,曾經深信不疑。春秋時期楚國伍子胥父親被楚王殺害,伍子胥逃奔吳國。伍子胥逃難路上,中途在溧陽找吃的,遇到一女子浣溪沙(擊綿於瀨水之上)。女子給了伍子胥自己的食物,伍子胥辭行時要求女子為他保密,女子感慨伍子胥不信任她,自投於瀨水。
這個故事吳越春秋中也有記載:“子胥等過溧陽瀨水之上,乃長太息曰:‘吾嘗飢於此,乞食於一女子,女子飼我,遂投水而亡。將欲報以百金,而不知其家。’乃投金水中而去。馮夢龍的東周列國記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現在讀起來,卻充滿懷疑。這個故事從頭到尾只是伍子胥自己說,一個被通緝的武將,逃亡路上,問一個孤身的女子要吃的,為防止暴露行蹤,最合理的做法是什麼,大家應該清楚。所謂的千金報德難道不是內心在懺悔?
還有一個關於伍子胥的類似事情,伍子胥過江,贈送載他過江漁夫七星龍淵寶劍,要求漁夫為他保密,結果漁夫感慨說他既然不要楚王的千金之賞救伍子胥,就不會要伍子胥價值百金的七星龍淵寶劍,說完橫劍自刎。這個故事,我也有點不信了。
-
7 # 比禾觀史
有這麼一些故事,在小時候深信不疑,隨著時間推移,有的已經不信,有的會慢慢懷疑起來,比如下面的事情
蘇定方射死了羅成,蘇寶童是亂臣賊子這個主要是受到演義小說《薛丁山徵西》的影響,大唐高宗年間,蘇寶童西涼大興賊兵,進犯大唐,而蘇寶童是誰呢?他是蘇定方的後人,當年蘇定方射死了唐國公羅成,導致大唐容再無蘇定方容身之地,逃到了西涼,後人蘇寶童為父報仇,竟然興兵進犯祖國。蘇家從此成了後人唾棄的亂臣賊子,漢奸!
楊門十二寡婦為國出征小時候受演義小說《楊家將歷史演義》和各種電視劇的影響,只知道楊家滿門忠烈,男人為國捐軀以後,大宋實在無人啊,楊家寡婦門們只能以婦人之軀為國上陣殺敵。而且楊門女將們的個個武藝超群,看得真讓人熱血沸騰!
朱元璋是鞋拔子臉長久以來,中國人都認為朱元璋其貌不揚,是典型的鞋拔子臉,和歐洲曾經的王朝哈布斯堡的那些近親繁殖的歪瓜裂棗男人們有得一拼。
歷史真想是:朱元璋在軍伍之中被領袖的女兒馬大腳看中,絕對不可能其貌不揚的。都說父子八分像,我們也可以從明成祖朱棣的相貌反推出朱元璋的大致長相。
大明英雄袁崇煥相信大家都受到金庸武俠《碧血劍》的影響,袁督師,對國家忠心耿耿,是發明最後的長城,督師不死,大明不滅,可惜昏君自毀長城,督師身受極刑。長城一倒,大明也落入滿清之手,殊為可惜。
歷史真實是:現在對袁崇煥的評價懷疑的人逐漸多了起來!
大家對此有何看法?
-
8 # 史學達人
說到歷史上一開始我深信不疑,後來打死不信的歷史事件,我就想到了孫立人將軍,大家都知道孫立人是抗日名將。他在緬甸戰場上因為和日本人作戰多次取得勝利,而聞名全世界。
據說在緬甸戰場上被孫立人擊斃的日軍有三萬多,俘虜的有三千多。其中造假的歷史事件,就是在這三千俘虜上。
本來一開始我對這件事深信不疑,但是,後來打死也不信了。
下面我說一下原因。
傳言中孫立人是把俘虜的三千多個日軍,全部問名了他們的情況,只要是侵犯過中國領土的,全部都給殺掉了。調查的結果是這三千個日軍都涉嫌進入到中國的領土過,所以,他們基本上全部都被擊斃了。
當然了這件事在我們聽來是很熱血的,但是,不得不說這是有些人在後來杜撰出來的事情,是不能相信的。事實上孫立人在緬甸抓到的俘虜只有三百多人,要知道能夠俘虜三百日軍士兵已經是相當的難了。
在抗戰期間,小日本就是典型的一根筋,他們打仗全部憑的武士道精神,要麼勝利,要麼自殺。
也就是說大部分日軍在戰敗之後,都選擇了剖腹自殺,想要一下俘虜他們三千人,真的是太難了。
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臺兒莊大戰,那一次戰役我們取得了勝利,但是,被我們俘虜的日軍,只有一名可見想要俘虜日軍,真的是太難了。
這些文字上的記錄,就是當時最有力的證據。
事實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發表過關於孫立人在緬甸斬殺三千俘虜日軍的這一說法。
關鍵是即使孫立人俘虜了三百多個日軍,他也沒有對他們實行槍決,因為留著這些日本俘虜,比殺了他們強很多。
畢竟這些投降的日軍,都是知道日本國的軍事機密的。想要獲得他們的軍事機密,當然不能把他們給斬盡殺絕了。
所以,對於世上流傳的孫立人殺戰俘的事情,而且還是殺了三千,這個絕對是不可信的。
還有一個就是國際法上也有規定,投降的士兵,任何國家都是不能直接實行死刑的。也就是說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能殺戰俘的。
孫立人畢業於美國知名軍校,他對這一條也是相當的清楚的,所以,這樣的錯誤他當然是不會犯的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清楚關於流傳中的,孫立人在緬甸殺了三千個日軍投降的俘虜,這是不可信的,是別人杜撰出來的,他們杜撰這種文章就是為了吸引別人的眼球。
-
9 # 不才講史
不得不說歷史上的很多事件,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都是很難說清楚的。往往就會有一些你一開始深信不疑,後來打死也不信的事件發生。
我們說幾個中國近現代史上發生的吧。
大家都知道歷史上流傳中的,關於蔣介石錯過徐向前的事情,一直都是被世人津津樂道的,也是讓蔣介石後悔不已的。
本來這個流傳我一直都是深信不疑的,但是,後來我瞭解的事情的經過,就有了打死也不信懷疑了。
事實上真實的情況並不是蔣介石錯過了徐向前,而是徐向前壓根就沒有看上過蔣介石。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都知道本來蔣介石是黃埔軍校的校長,徐向前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的學生。
在蔣介石當校長期間,他利用職務之便,開始拉攏比較優秀的學生,所以,每一天晚上,他都會找幾個學生談話。
覺得比較合適的就讓他們加入到國民黨,為自己效力。
當他叫到徐向前的時候,覺得徐向前言語比較少,甚至是看上去有點木訥,所以,他也沒有給徐向前說多少,就讓徐向前離開了。
這就是傳說中蔣介石錯過徐向前的歷史事件。
其實事實上徐向前在面對蔣介石談話的時候,不善言語是他刻意而為之的。說白了不是蔣介石沒看上他,是他沒有看上蔣介石。
正所謂道不同不相與為謀,要知道徐向前之所以能夠入讀黃埔軍校,正是和毛澤東有關係。說白了正是毛澤東推薦徐向前來黃埔軍校就讀的。
毛澤東是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徐向前早就心屬共產黨了。所以,在面對蔣介石的拉攏和示好的時候,他當然是不為所動了。
所以,這也就導致了蔣介石錯過了徐向前的說法。
事實上這一切都是徐向前刻意而為之的,不是蔣介石錯過了徐向前,是徐向前沒有看上蔣介石。
到了後來,蔣介石知道徐向前是在隱藏自己的實力了,畢竟在北伐戰爭的時候,徐向前就已經開始嶄露頭角了。尤其是到了抗日戰爭時期,他們在太行山一代和日軍打的一系列戰役,讓蔣介石讚歎不已。
直到此刻,蔣介石才知道徐向前是多麼英勇的一個將領。可以說徐向前就是一個全能型的將軍。無論是常規戰,伏擊戰,運動戰還是游擊戰,就沒有他不擅長的。
在抗日戰爭時期,徐向前還被派到國民黨,教國民黨軍隊如何和鬼子打游擊戰。
蔣介石肯定是不能為擁有這樣的將軍而後悔不已的。但是,像徐向前這樣的將軍,也是蔣介石終生都得不到的。
因為徐向前自從進入黃埔軍校開始,他就要為人民而戰,就要為廣大中中國人民的獨立與解放而戰。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他在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新中國成立之後,他更是被授銜於十大元帥之一的頭銜,可見,他為中國的獨立和解放,做出了多大的貢獻。
-
10 # 歷史簡單說
有一句話我們經常聽到,那就是自古紅顏多禍水,很多朝代的末代君主之所以會失敗,基本都伴隨著一個紅顏禍水,可是很多事情並非你想象中的那樣,我們所知道的更多是文學告訴我們,而歷史並非如此。
烽火戲諸侯,是周幽王與褒姒的故事,這個故事更像我們所聽到的“狼來了”的故事,褒姒是一個不苟言笑的美女,周幽王想了各種辦法,都沒能讓褒姒笑出來,最後有一個大臣給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點起烽火。
這個烽火是做什麼的呢?在周朝的時候,周天子其實沒有多少土地與兵力,他有很多的諸侯,不管是平叛,還是對外戰爭,都是周天子一聲號令之下,各諸諸侯帶著自己的軍隊過來幫忙。
當犬戎攻進來的時候,周天子就要點起烽火,然後各路諸侯就紛紛趕到了,可是一來呢,發現啥事也沒有,鎬京城還是很安靜的樣子,大家疑惑不解的時候,褒姒看到大家手忙腳亂的時候,覺得好玩,“撲哧”一笑。
大家就回去了,這個事情後來又發生了一次,等到真的犬戎過來的時候,大家都不過來了,最終周幽王被殺,褒姒被擄走。
但其實是,周幽王本來有一個太子叫做姬宜臼,也就是後來建立東周的周平王,姬宜臼的母親叫申後,他的外公叫申侯,褒姒生了一個兒子叫伯服,周幽王打算廢掉姬宜臼,然後立伯服為太子。
申後與申侯當然不願意,周幽王也不客氣,率兵攻打申國,申侯嚥下這口氣,就聯合了犬戎直接攻下了鎬京城。
那為什麼烽火戲諸侯並不可靠呢,因為這裡面有一個邏輯問題,西周時期,各處的諸侯是在各地的,要都能看到烽火,那必須是連綿幾千裡的烽火,否則能看到烽火頂多隔著幾公里地。
而那些諸侯如果真的看到烽火,再趕過來,根本就來不及,所以烽火的事情是不存在的,頂多存在某一處關隘,才可能。
事實上,在古代傳遞訊息主要是人騎馬傳遞訊息,七百里加急。
回覆列表
成吉思汗的死亡之謎!成吉思汗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帝國創立者,帶著崇拜者的猜疑,有的人認為他是促進歐亞大陸地區文化交流的偉人,也有人說他是魔鬼,就像伍次友評價孝莊太后一樣:“一個譽滿天下的人,也是一個謗滿同學的人”
曾經毛主席在詩《沁園春雪》中寫到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從武功方面來說,成吉思汗的建樹是一騎絕塵的,這個毋庸置疑,但是對於文化方面沒有什麼建樹,可能是:通過回回人創立回鶻體蒙古文和《札薩黑》的法典,也帶有一定的薩滿色彩的法典,經歷了很多苦難,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最後經過了一系列的努力,終於統一了蒙古草原,並且發動了對金朝、西遼、花子剌模王國的戰爭,也給歐洲帶來了火藥和黑死病!
作為13世紀歐亞大陸最強大的統治者,在進攻西夏行軍的途中(六盤水)謝幕了,《元史》: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於薩里川哈老徒之行宮!正史含糊不清的說:不豫!就像人生病了一樣,身體不好,對比古代其它的帝王死因詳細,對於成吉思汗的死因,也是眾說紛紜!
關於成吉思汗的死因也有很多種說法
一:中毒說
二:墜馬說
根據《元朝祕史》卷十四記載:“冬間,於阿爾不和地面圍獵,成吉思汗騎紅沙馬,被Mustang所驚,成吉思汗墜馬身亡!
三:刺殺說
這種說法都以野史記載為主,西夏皇帝覺得自己無法抵禦蒙古鐵騎,把自己的王妃獻給了成吉思汗,這位王妃在侍寢時候刺殺了成吉思汗,還有一種說法是咬掉了生殖器!
總的來說:刺殺的說法可信度不高,多為民間流傳、毒殺可能性高,但是史書沒必要隱晦,所以墜馬的可信度高,因為玩了一輩子鷹的人,讓鷹啄了眼睛,還上難以啟齒的!(手打的,好累)